浅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时间:2022-10-08 09:24:12

浅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内容摘要】: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如果我们教育后的结果只是学习了知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关键词】:幼儿、耐心教育、反复训练、环境、家园合作、养成

常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近代更是把及早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所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因此,我园非常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从老师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开始。在这方面,许多家长与我们老师的意见是一致的,但谈到具体的方法,却是众说纷纭。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几方面着手:

一、耐心教育、讲清道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幼儿还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他们常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在和幼儿讲道理的时候要把握两点:1、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2、讲时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与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如:“你帮小弟弟拿玩具,真会关心人!”;“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会强烈的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纸屑扔进垃圾箱。”;“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才愿意和你玩。”等,会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之一方式,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

二、反复训练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靠短时间内的说教形成,而是需要反复训练和巩固才能形成。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比如:在培养孩子要有爱劳动的品质,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将玩过的玩具收好等,如果孩子不会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做示范。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教。同时,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红花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行为习惯。

三、营造丰富、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教师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除了加强家园共育,也要在美化幼儿园环境、为人师表方面下功夫,比如:要让幼儿学会团结友爱、尊老爱幼。老师首先要做到自己与其他老师之间要和睦相处,对家长要有礼有节,对幼儿要宽容相待;在教学、游戏以及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表扬。又如:可以在起床时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穿衣、穿裤;游戏时,安排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等,在以上活动中谁表现好,老师就表扬谁,让孩子明白互相帮助是好事,老师会喜欢,小朋友也会喜欢。通过这样的一些小事,使幼儿在帮助、关爱他人之中得到乐趣,从而使好习惯巩固。

四、发掘儿歌、图书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并制成幼儿喜爱的图书,让幼儿在读儿歌、看图书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如:为了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我们创编了儿歌《好宝宝》。“小朋友,起得早,入园先问老师好。见到长辈行个礼,见到同伴点头笑。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小笼包,肉末、青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

五、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观察、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我们要注意从自身做起,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幼儿礼貌用语的使用,在幼儿入园时,如果教师主动与幼儿及其家长打招呼,并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幼儿在回答教师的同时,学会了用礼貌用语与教师交流;再如,要求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教师在给幼儿分餐前,用正确的方法主动洗手,同时提醒幼儿洗手,教师自己便后主动洗手等,都会给幼儿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比教师的言语要求效果要好得多。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发现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可其中的一位孩子却说:“老师,你有时也坐在桌子上给我们讲故事听。”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子,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上一篇:心灵柔软处绽放的灿烂之花 下一篇:让言语体验真切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