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新物理 新教学

时间:2022-10-12 10:46:58

新课标 新物理 新教学

高中的新课改实验,与以往的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系统、全面,是一次彻底的改革。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课改强调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应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和学校文化。因此教师也面临新的挑战,对我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就对新课标下物理教学提一点建议。

1. 建立新课程理念

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课堂即“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从学生角度而言,学习物理则意味着枯燥和乏味。新课程理念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理念不同,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搜集、阅读、探索、思考、观察、实践、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与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和体验丰富人生的环境。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随着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学生热爱现在的教学模式。例如,他们对高中物理课的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为课堂上积极的参与和交流,教师给出的肯定和鼓励,学生体会到的是物理值得一学,在课堂中他们变的自信和愉悦。

2.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变得盲从依附。而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他们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拥有被尊重的权利等。这些自由和权利使得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给学生发言讨论的机会多了,学生整体上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惧怕老师不敢有自己的见解,只是盲目的接受。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意识,不能只考虑自己如何教,关键还要考虑让学生如何学,要用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质疑、指正和批评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例如,对于一道物理题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做法,正确的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错误的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指正,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

4. 教师要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创造者

在我国,由于应试教育惯性思维的影响,中学物理教师习惯于以知识权威的形象出现,教师是教学的绝对主体,学生是一个被灌输的容器。而新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引导者,知识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头脑里的认知结构而自主建构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再只是讲授,而是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引导,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迪者。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搜集到的各种信息,实验数据和证据,对信息、数据和各种证据进行分析,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和归纳,找出规律从而得出结论,使得教师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问,然后由教师进行解答,学生在不断产生疑问与解除疑惑过程中获取知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成为学生的解惑者。过去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又提出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否则自己囊中羞涩如何与学生交流?

现在所要转变的也不是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而是变机械的接受性学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多样化转变。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

思维习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学到比得到金子更重要的“点金术”,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上一篇:谈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下一篇:利用“人船模型” 巧解“相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