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群众体育场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时间:2022-10-12 09:53:28

河南省群众体育场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摘要]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河南省体育场地的属性、使用率、开放使用情况、群众体育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加快体育产业化的进程,提高现有场地的使用率,因地制宜开发资源等方面,提出了相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体育场地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有限的体育场地资源与群众不断增长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研究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群众体育场地资源,为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不仅有利于提高我省群众的体育素质,繁荣我省的群众体育文化,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推动国家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有关资料,全面了解河南省群众体育场地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2.问卷调查法。从我省豫东、豫西、豫南、豫北、豫中抽取5个地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96份,有效率为99.2%。

3.统计归纳法:将496份有效问卷中所涉及的有关我省群众体育活动场地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别制出可供参考的各个问题回答情况表。

二、结果与分析

1.河南省体育场地的性质和分类。按属性可分为:国有性质、集体性质、个体性质、外资性质等,其中国有占有大多数。

按经营性质可分为:公益型、事业型、营业型三大类,其中公益型的体育活动场所大多属于国有性质,主要用于运动训练、竞赛及各种福利体育活动。事业型体育场馆,改革前主要用于单位内部师生、职工的体育教学和群众体育活动,目前正逐步向社会公众开放;营利性场馆,主要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体育场馆。

按区域可分为:城市市区,市郊区和农村。

2.河南省体育场馆资源的开放使用情况

在我国全部体育场馆中,有27.50%主要用于学校教学,21.30%主要用于运动训练,21.20%主要用于运动竞赛,有21.10%用于体育陪练,其中10.0%主要用于群众体育,从全国形势看,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和开放程度普遍较低。

河南省体育场地设施这一资源的开放与利用和全国类似。从本次调查中,要求“开放体育场馆”的中选频率高达27.33%,占“对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要求和愿望”中7个选项的第5位(见表2)。从我省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情况的调查统计看,到“单位体育设施”锻炼的中选频率仅为8.20%,一部分到公园广场、住宅小区、公路街道边参加体育锻炼(见表2)。

从表2和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省的体育场馆利用率和开放率低,同时也反映出我省的群众体育场地资源(公共场所、公园广场、公路街道、尤其是庭院、树木河边)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开发和利用河南省群众体育场地资源还有很大的潜力。

3.河南省群众对体育场地的需求现状。改革开放前,河南省的体育馆基本上属于国有性质,用于训练、比赛或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内部的体育活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伴随着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体育馆的性质和分类有了较大的变化,我省的体育从单纯的政府事业开始向社会化方向转移,国有类型的场馆仍然占据大部分,其他类型的场馆,如集体、外资、个人性质的场馆已有相当大的比例,尽管如此,体育场馆设施的发展仍不能满足目前我省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需求。

本次调查中,对“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回答中,“无场地设施”的中选频率为37.1%,“场地不方便”的中选频率为17.20%,分别占14个选项的第2位和第6位(见表1)。在“你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必须解决的问题”的回答中,认为“有场地器材”的中选频率高达44.65%,占7个选项的第2位(见表2)。在“对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需求和愿望”的回答中,“建立配套设施”的中选频率为56.89%,“开放场馆”的中选频率为27.33%,分别占居7个选项的第1位和第5位(见表3)。可见无场地设施这一问题非常普遍,已经成为影响我省群众体育工作开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4.原因分析

(1)体育场地设施数量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省是一个人口数量多的农业大省,经济发展相对于其他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政府对群众体育的投资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由于体育设施的发展赶不上人口发展的速度,赶不上城市建设的脚步,赶不上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第三方面是由于一些地方部门,仍然没有转变旧的观念,对群众体育活动经费全部依靠国家――“等、靠、要”,没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对体育投资的热情。

(2)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的原因。一是现有体育场地设施中专门用于群众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少,因而形成群众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占现有体育场地的比率低。二是现有体育场地设施中,对群众开放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数量少,或已开放,但开放时间短。三是群众对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的少或开发的少。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快发展河南省体育产业,在体育产业中引进股份合作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对群众体育事业的投资热情;营造一个社会办体育的良好环境,并保障其良性循环。

2.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吸引多渠道资金共同开发、增建河南省的体育场馆;在体育场地设施的增建中,适当建设高档体育场馆设施(高尔夫球场、网球场、保龄球馆),满足部分高消费者的需求;适当控制中档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建设的速度,适当加大简易和大众档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以满足各种档次体育消费者的需要。

3.提高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各类体育馆在完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本单位内部教学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同时,应当尽可能地、有计划地向群众实行有偿开放,并适当延长开放时间,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工作时间安排的人口体育锻炼的需要,也可以提高门票收入,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

4.因地制宜开发体育场地资源。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的公园、广场、住宅小区、树林河边、小空地等场所的边上,安装设置便于群众活动和锻炼用的小单杠、肋木等体育设施,吸引更多的人到这些地方锻炼和活动,以充分开放和利用现有的小场地,缓解从事群众体育活动场地紧张的状况。

因地制宜开展一些适合当地地理环境和条件的体育项目,如健美操、徒手操、跳绳、武术等项目。这样可以将体育锻炼的场所开发到庭院和房屋前后,甚至可以延伸到练习者的室内。

依据我省的地理和环境优势,开发和利用山林、水域等野外体育场地资源。我省地域优势明显,黄、淮两河贯穿我省,河叉纵横交错,太行山、大别山、伏牛山跨越我省境内,山地资源十分丰富,开展好山水运动项目,如垂钓、旅游和爬山、越野、山地车等山地运动项目,必将会给我省的群众体育活动带来生机。

参考文献:

[1]秦椿林:中国群众体育资源.中国群众体育现状与研究子课题

[2]任海: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中国群众体育现状与研究子课题

[3]王崇喜袁凤生:我国不同职业人群的体育现状研究.中国群众体育现状与研究子课题

[4]吕树庭卢元镇:体育社会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上一篇:项目型软件企业的特点及市场策略 下一篇:浅论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