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12 09:44:46

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报道98例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经验。针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的特点,应实施专科护理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系统护理措施。本组由于护理配合得当,缩短了住院天数,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骨折术后护理功能锻炼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219

临床资料

2006年1~12月收治四肢骨折患者98例,男58例,年龄3~72岁,平均36.5岁:女40例,年龄4~68岁,平均41岁。车祸80例,高处跌落18例;一处骨折77例,多处骨折21例。

术后护理

专科护理:严密观察体温变化。通常由于术后积血、损伤组织引起的吸收热,体温会升高,但不应>38.5℃,持续时间不超过3~5天,否则提示有发生感染的可能。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上肢可观察患肢端是否青紫、肿胀、有无压痛、桡动脉是否搏动正常。若患肢末端无青紫,桡动脉搏动有力,说明患肢血液循环良好。下肢可观察足趾是否青紫、肿胀、扪足背动脉是否搏动正常,如无异常,说明患肢血液循环良好[1]。术后患者可返回病房,将患者置于功能位,抬高30°~40°,有利于静脉血、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肿胀明显可静脉注射20%甘露醇125ml,每日2次。手术伤口疼痛于术后1~3天剧烈,并逐日递减缓解。而缺血性疼痛呈渐进性加剧、持续性,患肢张力增高,触压痛明显,被动牵拉指(趾)时疼痛。术后肢体肿胀未及时消除,会出现缺血性疼痛。必须要做到加强临床观察,查找引起疼痛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对症处理。在执行护理技能操作时轻柔、准确、避免加重患者的疼痛。对疼痛严重者而诊断不明确时,应禁用吗啡、镇痛泵等,及时向医生汇报,分析查找原因[2]。

采用非侵袭性的镇痛方法,多与患者沟通,看电视,读书、阅报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提高自身的痛阈值,减轻痛苦。积极做好健康宣教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开始患肢主动的肌肉舒缩,促进血液与淋巴回流,有利患肢消肿。术后1周指导患者做固定以外上下关节主动活动,每日6次,每次10分钟,可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有助于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康复。术后2周可扶拐下床活动,活动次数、活动时间逐渐增加,以锻炼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3]。患者活动早期会出现患肢肿胀青紫等现象,需向患者解释清楚。要让患者树立信念,只有积极的功能锻炼,才能有效地预防各种并发症,才能加快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常规护理:①做好心理护理。②饮食护理:患者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促进骨折愈合的食物,如鱼类、瘦肉类、豆类、香蕉等。③大小便护理:四肢骨折患者要常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利于大便排出。老年患者易发生尿潴留、尿路感染,因此常规为患者留置导尿管,应用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每周更换导尿管,鼓励患者多饮水。④褥疮的预防与护理:对于严重创伤的患者术后在病情许可时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整、干燥、清洁。日间每2h为患者翻身1次,夜间酌情减少翻身次数,以免影响患者睡眠。每日用红花油精按摩骨隆突处2次,每日温水擦浴2次。

结果

本组98例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了专科护理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系统护理措施,患者平均住院20天,明显缩短了疗程。感染率较上一年下降2%。四肢骨折虽然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但如果治疗、护理不当,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终身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故在护理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专科护理,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伤口感染、患肢功能锻炼等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强常规护理,细心观察,周到护理,是提高疗效,减少伤残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淑静.老年髋部骨折的护理对策.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8):1721.

2王新红.四肢骨折患者之护理体会.现代护理杂志,2008,6(5):129.

3张英军,朱吉武.应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136例体会.中国医药导报,2007,4(3):25.

上一篇:肺结核患者大咯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死(高侧壁\前间壁)1例的抢救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