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凝血指标检测流程规范探讨

时间:2022-10-12 09:37:38

临床凝血指标检测流程规范探讨

[关键词]凝血; 标本采集; 标本处理; 标本保存

[中图分类号] R44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01-01

1 标本接收①门诊标本采集:必须佩戴帽子、口罩、手套,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标本。标本采集时必须对患者标本进行标记确认,最好采用条码标签,信息包括:姓名、唯一编号、采集日期、标本类型、检测内容,采集标本必须按规定量采集,采用真空管较易控制,采集完须轻轻混匀。②病区标本:接收病区标本必须签收确认。标本信息包括:病员类别、住院号、卡号、申请单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病号、送检医生、标本类型、检测内容、采集时间等信息,由于凝血标本在低温下可活化Ⅶ因子,破坏血小板,要求病区运送员应保持室温运送。对于监测肝素治疗效果的标本,由于血小板因子4有中和肝素的作用,因此标本采集到实验室离心分离血浆应在一小时内完成,但仅做PT检测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所以接收病区标本还应检查病区采集标本的时间。

2 标本检测①检测前处理:检查标本的采集量是否符合要求,因为抗凝比例不当,过少过多的标本显然不合格,应作退回处理。检查标本是否有凝块,有明显凝块的标本应作退回处理,由于细小的凝块无法观察,显然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就必须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为了获取血浆,目前实验室一般采用在室温下1500g、15分钟离心获取血浆。离心后应观察有无溶血的标本,由于溶血标本的凝血因子已被激活,检测结果不可信,肉眼可见的溶血标本应作不合格标本处理。另外,由于黄疸、脂血等标本会影响光学检测,会使PT和APTT值偏低,FBG值增加。有研究建议,这类标本尽量使用机械和电学法检测。②标本的检测及结果处理:首先应对血凝仪状态、试剂、耗材、温度、湿度以及每日质控等加以确认,应在最好状态下进行检测。所有前期工作做好的状况下,无异常的可正常报告。但对异常结果,建议对同一标本进行复查,将复查结果进行登记,并通知临床。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病区、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核结果、联系时间、对方联系人姓名、工号、检验者等信息,以便日后检查。

3 标本保存凝血标本的保存有些特殊要求,仅检测PT标本,离心或不离心室温条件下可保存24小时。APTT检测标本室温可保存4小时。由于低温下保存会使Ⅶ因子激活,而使PT/INR检测结果改变,不建议2-4℃冰箱保存。

如PT或APT检测标本不能及时检测,需短期保存的,建议将离心分离的乏血小板血浆转移至-20℃冷冻保存,不可用周期性除冰的冰箱,以免激活Ⅶ因子。如若检测,则必须迅速解冻检测。另外,保存原始标本也就是保存证据,以便日后检查,对保护检测者权益、避免医患矛盾也是很有必要的。

实验室越业越重视规范化,凝血指标检测的规范化同样重要。在规范下发出的检验报告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检验者负责,经得起检查,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此,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来说,重视规范化建设时刻也不能放松。

参考方献

[1] 朱燕,陈芳. 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09,(4).

[2] 银广悦,汪阳林,张继领,龚庆辉,张雪莲. 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结果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9).

[3] 朱忠勇.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标准化[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05).

上一篇: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7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下一篇:儿童保健融入早教内容对儿童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