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讨论法教学“五忌”

时间:2022-10-12 09:21:49

物理讨论法教学“五忌”

课堂讨论是物理教学中一种契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为解决某个问题,在课堂中进行探讨、辩论,以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的做法是由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全体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它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在使用讨论法教学时,教师们要注意如下“五忌”。

一忌无备而谈。有的教师提出讨论的内容时习惯由本人兴致所使,不从学生实际出发,随意取材;而学生则深感突然,不知从何论起,结果课堂松松垮垮,变成教师或个别学生的独角戏。这样的讨论只是向白浪费时间。真正要组织好一次讨论,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事先必须作好充分准备。首先,精心选择讨论题材。所选问题太深、太广,或太浅、太窄,都不宜用于讨论。这就要求教师要比较清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精心设计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比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将一些已获得结论的知识当成未形成结论的知识设计成问题,营造一种探索氛围,使学生处于探索者的地位,引导他们循着科学家的道路前进。然后,教师准备好感性材料和事实依据,比如物理实验、音像材料等,让学生的思考、讨论有据可循。再有,为了让学生在讨论时有一个相对自由的思维空间,教师事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讨论时可能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中肯的解答和引导。当然,还要作好学生提出新问题不能及时解答的心理准备。可见,有备无患、有备而论是讨论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

二忌拘谨死板。有的教师传统的课堂纪律观念严重,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书本的权威,压抑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讨论就像开检讨会,学生唯唯诺诺,生怕说错话,完全违背了讨论的基本宗旨。良好的讨论氛围。必须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上。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参加讨论。在讨论展开后,教师的指导要适时和适度,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充分发挥,学生才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三忌泛泛而谈。由于讨论的主题不明确,线索不清楚,以致学生的讨论不切实际,离题万里,最后不知所云。因此,要想提高讨论法教学的效果,讨论应该做到有的放矢,围绕重点内容展开。课堂讨论的主题是受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制约的。讨论主题如果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即使主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也是不足取的――因为课堂讨论不是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以便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的方法和手段,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时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宗旨不放。

四忌草草收场。任何形式的课堂讨论都要有效,使学生各得其所,最忌走过场,把课堂讨论视为教学的点缀摆设,只图表面的热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因此,讨论要根据所设计问题的难度,在时间上予以充分考虑。同时,每次讨论必有总结,总结阶段实质是讨论的收获阶段,要多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往往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就在此时出现;要肯定学生的点滴成就,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忌喧宾夺主。所谓喧宾夺主,是就培养学生能力而言,不能因为讨论的形式而影响了能力培养这一实质。如果组织得不好,讨论就会流于形式,学生随声附和,养成依赖的习惯,不利于思维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讨论结果也可能是事倍功半。要解决这一矛盾,教师既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到的见解,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想方设法促使学生自觉思考,勇于创新,学生才能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上一篇:注重基础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 下一篇: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