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治疗误区

时间:2022-10-12 09:17:37

高血压病治疗误区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构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病的治疗除了急进性、恶性、伴有严重合并症者及部分需要严密监测调整用药者需住院治疗外,一般都居家治疗,且需长期服药。但是,由于患者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缺乏以及不规范化的治疗,往往使降压不达标,久之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有必要让众多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减少其治疗误区,做到规范化治疗,以降低其危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分析高血压病的治疗现状,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无症状或服药后症状减轻即认为血压正常,不需要服药。实际上,高血压患者症状的轻重与血压的高低不一定成正比,即所表现出的症状存在个体差异,无症状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血压高的危害,不论有无症状,长期持续的高血压对血管壁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危害就会存在,因此,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在医师指导下坚持长期规范服药。

误区之二: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盲目服药。平时无不适时不服药或少服药,一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就加大药量,殊不知,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因此,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还有可能使病情恶化,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再次强调定期监测血压,在医师指导下坚持长期规范服药的重要性。

误区之三:盲目相信虚假广告,认为高血压病能治好。实际上,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高血压病尚不能根治,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害,预防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一个人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就意味着长期或终身服药,随意停服降压药,只会延误治疗,诱发心、脑、血管疾患的发生,短期的血压下降,不是治愈了该病,仅仅是暂时控制了血压,一般情况下,停药后患者血压都会反复波动和反弹,由此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提醒广大患者,长期规范服用降压药是目前唯一可靠的降压途径,其他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或精神安慰治疗。

误区之四:过分关注与紧张,与上相反,部分患者过分关注,测血压过频,频繁调整降压药,造成无所适从的感觉。殊不知,一个人24小时血压水平是不恒定的,有峰有谷,不同时间段测量血压,其数值有所不同,而且也受血压计、测量人、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因此,在正常范围内有所波动是正常的,对此,不能认为是血压不稳而频繁加减药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3天~2周监测血压1次,并在医师指导下调整药量。

误区之五:单纯依赖药物,忽视综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降压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外,强调采取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综合性的措施,包括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少盐、适当运动、避免情绪激动、合理休息、减轻体重等。

误区之六:不求医,自行购药治疗。部分患者血压控制后,由于种种原因,不看医师,自行购药;也有部分患者认为对他人有效的药物一定对自己有效,把别人降压效果好的药物照搬过来为己所用。殊不知,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多达几百种,各有其适应证和一定的不良反应,患者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对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也各有不同,因此,高血压病的合理治疗,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选择药物,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自行购药服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也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存在,所以,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到药店购药服用,以免血压控制不稳定,导致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更不能一味追求“新药”“特药”,或以为价格越贵的越是“好药”。

误区之七:间断服药。部分患者在正规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趋于稳定,症状好转,即认为已“治愈”,自行停药。实际上,高血压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监测及用药,自行停药后血压反弹,会人为地造成血压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如此反复,对血管壁的损害更大,不仅使病情恶化,且易使机体产生耐药性。正确的服法是服药后血压下降,可改用维持量,部分患者如监测血压确系稳定,可试行停药,但必须严密监测血压,同时,坚持非药物治疗。

误区之八:服药时间不规律及睡前服药。部分患者认为反正是服药,只要吃了就行了,不注意服药时间,结果使清晨血压控制不理想,夜间血压过低,实际上,如前所述,人体血压受内分泌调节,1天24小时内是不恒定的,有峰有谷,正确的做法是通过24小时血压监测,了解24小时血压波动情况来指导服药,一般是在晨醒时服药以控制清晨血压的上升,避免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晚上睡前在血压不高的情况下不要服药,以免血压大幅度下降,使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目前市场上各种控释、缓释制剂,每天清晨醒后一次服药,既方便,又可平稳控制血压,提倡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长效制剂以达到平稳降压的目的。

误区之九:不愿服药。部分患者认为服不服药无多大区别,也有部分患者因为惧怕药物不良反应及惧怕一旦服药就丢不下药了等原因而不愿服药。长期临床研究认为,服药与不服药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坚持长期服药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可以减少或推迟靶器官损害,将因高血压致残或死亡的危险性降到最低;另外,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但我们需要的是取其治疗作用,目前医学界提倡小剂量联合用药,只要配伍得当,且在医师指导下合理调整及搭配,可以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误区之十:仅降血压,不注重降压治疗的“质”和“量”。所谓质,就是说不仅要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在选择药物时要同时考虑到预防及阻止其相关危险因素,如血糖、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所谓量,就是不但要降压,还要让血压达标,这样才能将高血压对患者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上一篇:细胞移植法修复多发性硬化脱髓鞘灶的近期进展 下一篇:中药中空栓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