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科研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时间:2022-10-12 08:13:18

民办高校科研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摘要: 民办高校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在办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科研实力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的提高。文章通过分析民办高校科研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有所裨益。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school today,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seriously affects and restricts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private colleges because of the short history of private colle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in private colleges,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lleges.

关键词: 民办高校;科研现状;对策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031-03

0 引言

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19世纪初把科研引入大学,从此科研和教学一样成为大学的重要职能。十多年前,围绕“要不要做科研”这个话题,我国民办高校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十多年后,科研作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已得到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共识。在社会对民办高校认可度仍不高的情况下,要使民办高校办出特色,办出精品,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科研的发展[1]。经过三十多年的摸索,民办高校在教学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科研发展一直处于弱势状态,无论是科研数量还是质量,都与公办高校差距很大。在民办高校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的今天,科研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分析民办高校科研现状,探究民办高校科研对策,对于促进民办高校科研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民办高校科研现状分析

1.1 科研意识不强

当前,部分民办高校领导和教师认为,科研是公办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职能,民办高校旨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使得他们认为民办高校的教师只要搞好课堂教学工作和培养好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即可。他们普遍不太关注科研及其作用,更谈不上思考科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问题的根源是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单纯教学观点,有些教学管理人员把教学、科研独立起来,认为抓科研会影响教学中心地位,忽视了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功能[2]。

现阶段,民办高校教师大多是由普通高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少部分博士研究生和具有留学经验的海归硕士研究生以及个别专业的优秀本科生组成,这些教师成为新时期民办高校教师的主体,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大多在求学期间跟导师做过相关的科研工作,但进入民办高校后,由于民办高校发展历史短,科研氛围不浓,特别优秀的教师以在民办高校工作为跳板,还有一些追求安逸的教师认为在民办高校只要上好课就好,其他的都无所谓。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大多数教师进入民办高校工作后,疲于备课上课,对科研比较忽略,根本无法认识到科研对促进教学的重要性。还有一部分教师做科研就是为了评职称、申报各类奖项或者是应付学校考核,一旦目的达到,科研也就暂时或永远中断。大多数民办高校教师不具备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在科研的道路上又没有领路人,久而久之也就对科研比较松懈,在主观上产生畏难情绪。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民办高校不少教师认为只要能教好书,上好课就行,科研工作无关紧要。

1.2 科研团队不给力

众所周知,科研团队的建设在整个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带头人加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能够促进人才的成长,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综观国内外很多知名高校的科研成果,就可推断出之所以他们的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较高,就在于有很多优秀的科研团队。民办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两头大,中间小”(即青年、老年教师多,中年教师少)的师资队伍结构,难以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团队,起不到“传、帮、带”的作用。老年教师一般都是来自公办高校的退休人员,年龄成为他们从事科研的硬伤,虽然他们具有相关的教学科研经验,但在民办高校的科研中一般仅仅扮演着指导或挂名的角色;作为民办高校发展的中流砥柱,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如果是专职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无暇顾及科研,如果是行政管理人员,就更难在科研上抽出时间和精力;青年教师大多是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或来校工作较短时间的员工,学历较高,但由于他们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欠缺,以及实践能力的不足,使得他们疲于备课,上课,在科研上力不从心。虽然也有部分教师具备良好的科研功底,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但对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了解不够深入,不能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科研能力普遍不强[3]。有少数对科研有兴趣的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基本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难以创造出系统、优秀的科研成果。另外,在相对封闭和狭小的科研平台上,团队资源无法拓展和成长。

1.3 科研成果质量不高

当前民办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总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学术论文的发表来看,核心期刊少、普通期刊多,期刊影响因子低的多、影响因子高的少,被转载引用的少;二是从获得的科研项目来看,低级别的多、高级别的少,获得经费的少;三是从获得的科研奖励来看,高层次的科研奖励少;四是从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来看,科研成果转化的成果少[4]。根据中国知网学术资源总库检索的结果,江西省六所民办本科院校(不含独立学院)中,一所院校的2015年度发文高于400篇,两所院校的2015年度发文高于300篇,两所所院校的2015年度发文高于200篇,一所院校的2015年度发文低于200篇。单从数量上看,跟民办高校拥有的教师数量就完全不匹配,质量上就更不用说了,大多数是普通刊物的论文,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很少。民办高校教师大多为了评职称或应付学校考核而写论文,功利性极强。由于民办高校大多数教师的职称偏低,高档次期刊论文的发表数量十分有限。从申报的课题来看,民办高校相对来讲比较困难,立项项目相对比较少,获得的经费也较少,有的即使立项了,也不一定能顺利结题。拿课题,尤其是国家级课题,难度较大。

1.4 科研经费不足

科学研究需要资源和时间,而这对以专业训练为宗旨的教育机构常常是一个负担和问题,科学教育所需要的资历,常常比胜任专业所要求的资历更高、更专门化[5]。学生学费是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高校的办学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校园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很多公办高校不相上下。我国政府的经费主要向公办高校倾斜,民办高校在办学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形下,能拿出一点经费出来搞科研,实属不易。民办高校的科研没有纳入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的轨道,政府资助的匮乏也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科研的发展[1]。

有的民办高校认为科研纯属教师个人行为,学校不提供资金支持,所以部分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特别少,有的学校课题研究甚至没有经费资助。民办高校对科研的态度,决定了科研在民办高校中的地位不高,进而导致科研经费不能及时到位。民办高校的定位一般都是教学型高校,使得民办高校从董事会到领导层面都认为科研对民办高校而言可有可无,不愿意在科研上投入,而教师即使申请到科研项目,也得不到实质性的学校配套经费,直接影响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所取得的效果,众多项目申请时所写的学校的经费配套的比例得不到落实,最终流于形式,形同虚设[6]。

2 民办高校科研对策

2.1 增强科研意识

增强科研意识包括增强民办高校领导的科研意识和民办高校教师的科研意识。民办高校领导对科研的态度直接会影响教师对科研的态度。领导重视科研,愿意在科研上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就会形成较好的科研的氛围。领导不重视科研,认为科研可有可无,就会使整个学校失去做科研的土壤。因此,领导首先要意识到科研对教学的重要性,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去掉单纯教学观念,在全校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只要领导重视,并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才会在正确的方向棒的指导下,摆脱过去对科研的误解,走向正常的科研轨道上来。而作为民办高校教师应当明白,教学工作如果离开科研,教学效果再好,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浅层次的教学上,无法满足学生深层次的求知欲。科研意识不强的教师不可能带领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学科专业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参与科研活动,才能了解到最新的学术前沿知识,阅读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在教学内容中补充新知识和新成果,立足于较为深层次的教学,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尤其是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初期,要端正科研态度,不断学习,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在科研上要积极主动,拒绝功利性。平时要查找和阅读大量的文献,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多听学术报告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自己的视野,善于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向他人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科研思维。

2.2 组建科研团队

组建科研团队,这是许多高校科研工作取得成功的一条经验。科研团队的组建可以采用完全移植和引进加本校建设两个方面着手。完全移植一支成熟的科研团队需要大量的资金,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走的是“以学养学”的发展道路,资金非常有限,因此,这个措施只适合财力非常雄厚的民办高校。大多数民办高校可采用引进科研带头人加本校建设这种方式来组建科研团队,从而结束目前民办高校教师“单打独斗”的科研形式。民办高校可以从社会或其他高校引进高学历人才和高职称人才,由他们担当科研团队的领头人,吸引本校有相关学科知识背景的教师加入其团队,利用团队负责人的研究专长结合本校教师的研究专长,培养有助于民办高校发展的研究团队,在某些领域,如在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去培养具有较高水平和能力的研究团队。

2.3 提高科研成果质量

民办本科高校的前身大部分是高职院校,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在科研方面基本上算是门外汉。提高科研成果质量的主要措施就是加强对民办高校教师的科研培训和指导以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各类课题的申报技巧,课题立项后实施方案的构建,课题立项后的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科研论文的的撰写,文献查找,学术规范等相关知识,这样的培训内容可以为立志做科研的教师提供方向,增强做科研的信心。实践证明,学校重视科研工作,就能较快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素质。教师除了要接受新的知识外,自我的学习也非常关键,“板凳要坐十年冷”,科研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坚持的精神很可贵。教师要不断从网络,最新的文献资料,书籍,学术会议等方面加强科研的敏感性和实效性,还要善于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学和科研共同提高,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进而转化为科研成果。这样的成果来源于生活中,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和经济成果及社会效益转化的速度更快,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7]。

2.4 落实科研经费

如果说教学是高校的生命,那么科研则是高校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目光要长远,在保证日常教学工作正常秩序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对教师科研经费的投入,以保障教师科研所需的期刊杂志,仪器设备、实证调查、学术交流等费用[8]。要落实科研经费可以从科研管理部门和民办高校两个方面入手。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科研中属于弱势群体。在民办高校无法与公办高校在科研水平方面进行公平竞争的背景下,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可以专门为民办高校设置科研项目并配套相应科研经费,专款专用,鼓励民办高校之间在科研方面的竞争,从而激发民办高校教师的科研动力并增强民办高校教师从事科研的信心。学校出台相关的科研政策,对已经申请到的课题给予配套经费,对于高档次的论文给予重奖,对于获奖的项目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这些措施都能够促进民办高校科研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传芳.民办高校的科研发展与政府扶持[J].教育发展研究,2007(5B).

[2]汪向东.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必须加大科研工作力度[J]. 理论导刊,2014(1).

[3]玄黎娜,张俊宗,何茂炳.广东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制约因素与措施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3).

[4]王鑫宏.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4(7).

[5][美]伯顿・克拉克主编,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15-216.

[6]潘聪.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科技经济市场,2015(1).

[7]贾勇.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研究[J].理论前沿, 2013(10).

[8]张景丽,吴艳丽.浅谈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

上一篇:尾牙社交黄金穿衣法则 下一篇:从初中同桌到牛津读博学霸夫妻的爱情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