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

时间:2022-10-12 07:11:15

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为了全面贯彻党的*精神,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深入细致地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就业再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就业

1、实现充分就业是人民群众最大的民生和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归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城乡就业,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实施《就业促进法》,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将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使就业培训、职业介绍、自主创业和就业援助的有关政策长效化、普惠化,推动实现公平就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制度,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二、实施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并举的战略,努力扩大就业

2、加快经济发展,以发展促进就业。在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和谐*的战略中,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加快发展与扩大就业并重,努力实现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牢固树立发展意识,依靠发展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确定建设项目时,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问题考虑;在注重提高竞争力的同时,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政策、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抓住全县构建大温圳工业经济圈、环军山湖生态经济圈、县城商贸经济圈等“三大圈层”经济的难得机遇,大力发展“七个一”特色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业、饮食服务业和中小型企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3、推动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创业意识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营造鼓励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继续做好小额贷款担保工作,简化程序,规范操作,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对符合条件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扩大贷款规模,一般不低于5万。对创业成功,且下岗失业人员占全体职工50%的企业,可以给予不超过100万的贷款扶持。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创业培训,对经过创业培训有创业愿望和项目的人员,可由县就业办安排到相应的创业单位见习。对接纳创业见习学员的单位可按当地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补贴,最长不超过一年。

4、统筹城乡就业,以劳务输出和就近就地转移并举扩大就业。继续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促进跨地区劳务输出和对外劳务输出。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向本县企业就近就地转移,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转移方向上实现战略性的转折。充分发挥各乡镇劳动保障所的积极作用,逐步延伸就业服务、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5、实施岗位对接,以企业吸纳就业。积极发挥县域企业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加大政策扶持,落实好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提高企业就业容量。在企业建立用工登记制度,加强劳动用工和劳动力资源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广泛收集企业技能岗位信息,为用工对接提供快速便捷的就业服务;实施企业技能岗位对接工程,根据企业用工需要,不定期举办专项招聘活动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劳动者。

三、稳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实现稳定就业

6、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要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为契机,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一要落实好劳动保障年度审查制度,加强政府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政策情况的监督力度,坚持用工备案报告制度,加强对全县劳动用工情况的动态管理。二要建立和维护监督机制,帮助并指导企业改善员的生产、生活条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三要加强工资价位指导,严格执行最低工资保障规定,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秩序,确保企业职工工资水平随企业发展而稳步提高。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7、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处理工作。要不断创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和体制,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网络,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评审制度、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制度及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完善激励和监控体系,保证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推行。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基层调解组织,健全调解仲裁工作组织体系,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推进仲裁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及时化解和处理劳动争议,确保社会稳定。

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实施培训就业

8、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挖掘一切培训资源,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促进就业培训工作上新台阶。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推动就业培训机制体制的变革,推行全社会公开招标的市场化手段和方式,鼓励、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强化培训成果,积极有为地参与到就业培训工作中来。通过培训这个平台,把劳动者与用工单位联接起来,实现互动双赢,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培训就业新局面。

9、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二期树老板典型培训和五期创业能人培训,提高劳动者自主创业能力。同时实行创业培训与项目开发、小额贷款、开业指导、税费减免紧密结合,通过“扶持一人创业,带动一批人就业”的创业培训模式,形成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五、继续推进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行动,搞好扶持就业

10、健全和完善就业困难群体政府托底机制。继续实行政府购买岗位做法,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鼓励发展社区就业和社会服务业。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社区服务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和企业后勤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

11、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广泛推行上门服务、限时服务、承诺服务和“一站式”服务,发放“零就业家庭”卡,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免费培训、免费职业介绍、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对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且对岗位不挑不拣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在7个工作日内落实就业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100%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成员连续2次无正当理由不接受就业安置的,不再列入就业援助对象。

六、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和创业的扶持政策,坚持激励就业

12、进一步扩大《再就业优惠证》发放范围。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原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及“零就业家庭”人员,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

13、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失地农民、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创办各类小企业,实现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按规定兑现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及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进一步扩大小额贷款发放规模,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完善和落实小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扶持自主创业。

14、激发劳动者从事灵活就业的积极性。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灵活就业的,落实社保补贴政策,增强他们就业的积极性。

15、统筹城乡就业,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继续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尊重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免费向农民工开放,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对求职登记的农民工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16、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建立和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平台作用,认真开展劳动力资源情况和就业失业情况摸底调查,调查资料录入微机,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各项基础台帐。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大力开展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完善劳动力市场功能,建立就业信息网络,实现“一点登录,多点共享”的功能,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加强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落实好机构、人员、场所和经费问题,实现就业服务工作向基层延伸。

七、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实行保障就业

17、加强领导。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完善就业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专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督促检查目标完成和政策落实情况,加强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18、落实目标责任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评,层层分解任务,把目标管理完成情况作为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检验经济增长质量、社会发展效果的重要指标。

19、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各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新闻媒体等在协助政府制定决策,围绕各方积极参与,以及宣传动员、社会监督,帮助群众创业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他们组织的各类培训,开展多种形势服务和提高创业就业服务能力给予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局面。

20、加大对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县政府将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就业工作的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将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到位。加强对就业再就业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也要确保就业再就业工作经费。

21、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宣传力度。加强与县电视台的合作,建立劳动保障网站,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把劳动保障政策和执行劳动保障政策较好的典型宣传到群众、企业和基层单位,做到家喻户晓。继续树立和宣传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企业吸纳就业、基层单位切实落实政策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城乡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在国家政策扶持帮助下,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再就业。

上一篇:区县政府采购分离实施方案 下一篇:软件行业人才结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