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转型和“扩围”对我国就业市场的影响

时间:2022-10-12 06:36:40

增值税转型和“扩围”对我国就业市场的影响

内容摘要:2009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行了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的改革。2012年1月1日起,我国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又展开了“将营业税改为征收消费型增值税”的改革试点,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将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采用消费型增值税,企业的税收负担会减轻,固定资本投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短期内将造成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增大,但长期看,投资总量会增大,生产规模扩大,就业机会也将增加。本文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通过理论模型对由于增值税转型和“扩围”所引起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导致的就业变动展开分析,并由此提出了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的增值税转型和“扩围”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产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 增值税转型和“扩围” 就业

引言

增值税是对生产、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按照增值税对购进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额扣除时间的不同,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增值税。目前,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消费型增值税。

我国已经于2009年进行了增值税转型,预计未来将进行增值税“扩围”,将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于消费型增值税的影响,我国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消费型增值税将消除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负并增加企业投资。邱越琪等(2007)认为增值税转型在任何折旧方式下都会促进企业的投资,并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和增值税税负。毕毅等(2010)基于2004-2007年间在东北地区实行的增值税转型试点,采用国家统计局关于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统计数据,考察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值税转型显著地降低了相关企业的税负水平。樊勇(2012)认为不同增值税抵扣制度对各行业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改革有利于缩小行业间税负差异,均衡行业间增值税税负,促进行业间的公平竞争。黄明峰等(2010)认为增值税转型直接减轻企业税负、刺激企业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投资,但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不同,其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中的基础行业如制造业和采掘业受益较大,而农产品加工业、电力业和高新技术业受益较小。

第二,消费型增值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胡思(2010)认为增值税转型降低了第二产业的税收负担,而缴纳营业税的第三产业税负变得相对“昂贵”,替代效应使资源流向第二产业。

第三,消费型增值税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对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方面。杨震 (2005)通过实证模型和对相关数据的研究,得出增值税转型后增值税收入的自然增长会抵消转型所造成的财政减收的结论。杨斌等(2006)认为增值税转型将对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造成不同的影响,短期内中央财政收入不会减少,而由于增值税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短期内地方财政收入会减少,但从长期来看却存在促进中央和地方税收增加的可能性。姜茜(2009)认为短期内增值税转型政策会给财政收入带来减收的影响,但影响并不大。对于消费型增值税对就业的影响,国内多数学者都认为增值税转型和“扩围”会对就业造成负面影响。付广军(2011)认为在消费型增值税下, 对于购进的固定资产的税额允许进行抵扣,因此企业更倾向于使用能抵扣进项税额的设备而不是雇佣工人, 这样就造成资本流向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 进而导致就业岗位减少, 失业人员增加。陈烨等(2011)运用了一个凯恩斯和剩余劳动力状况下的宏观闭合CGE 模型,模拟增值税转型对于宏观经济与就业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增值税转型对于实际 GDP 的刺激非常有限, 却可能造成多至 444 万人的新增失业,在同样的减税成本下, 如果采取无歧视减税政策, 即将原生产型增值税税率向下普调 2%, 会同时增加就业、更大程度地刺激整体经济和提高居民福利水平。

以上关于消费型增值税对就业影响的分析仅停留在简单的理论说明和实证模拟分析上,并没有区分增值税转型和“扩围”在短期和长期对就业的影响,本文将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利用理论模型对由于增值税转型和“扩围”所引起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导致的就业变动展开分析,认为增值税转型和“扩围”在短期内对就业具有负面影响,但在长期内投资总量会增大,生产规模扩大,就业量会增加。

我国增值税转型和“扩围”的主要内容

所谓增值税转型,就是将我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也称作增值税改革或增值税转型改革。1984年,我国引进增值税,在试行时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经过近10年的行业试点和完善,1994年进行全面的增值税改革,为了保证财政收入增收,采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只能扣除属于非固定资产的那部分生产资料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部分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不仅存在着重复征税的问题,而且不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扩大投资和参加市场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投资需求不足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国家开始考虑逐步采取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的决定,明确了我国增值税改革的方向。2004 年9 月14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向东三省下发了《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财税[2004]第156号),主要针对东北地区从事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加工业、冶金业、船舶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军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7年5月1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印发了《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财税[2007]第75号),办法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在中部六省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行业实行增值税试点改革。2008年7月1日,试点范围又扩大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个盟市和四川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第538号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8年12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0号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条例细则)。根据条例和细则将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主要归纳改革后的增值税内容与原有增值税内容的不同点,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第一,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第二,为堵塞因抵扣固定资产可能带来的税收漏洞,修订后的条例规定了“与企业技术改进、生产设备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自用消费品”,条例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第三,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了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设置工业和商业两档征收率,同时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第四,补充了农产品和运输费用扣除率、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等规定,取消了已不再执行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设备免税政策的相关条款。

第五,根据税收征管实践,为减少纳税人排队等候时间,提高纳税服务水平,降低征收和纳税成本,将纳税申报期限由10天延长至15天,增加1个季度的纳税期限。

以上为我国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而增值税“扩围”改革是指将现行属于营业税征收的税目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这样可以消除征收营业税的第三产业重复征税问题,有利于完善税制改革,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和升级。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11年11月16日联合了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财税[2011]110号),规定了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租赁有形动产等适用17%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适用11%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2012年1月1日,上海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中正式启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此后,北京、深圳、江苏、天津、重庆等地也提出了增值税改革试点方案。

2009年实行的增值税转型将原来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未来将全面展开的增值税“扩围”将对原有征收营业税的行业征收消费型增值税,这势必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尤其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本文将利用理论模型分析增值税转型和“扩围”对劳动力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增值税转型和“扩围”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分析

(一)模型

1.模型的假设条件。市场中的劳动力人数不变,即劳动力的供给在市场中保持不变。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取决于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

假设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C-D生产函数),生产中只有一种产出,投入要素仅为资本和劳动。C-D生产函数为严格凹的生产函数,即f`(·)>0,f``(·)

我国已经实行了增值税转型,并且可以预见未来将实行增值税“扩围”,未来我国将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原材料投资都将可以在进项税额中抵扣,因此假设增值税水平取决于资本的投资,增值税的收入表示为T(K),与原来生产型增值税和营业税相比,由于在消费型增值税水平下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会降低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因此假设T`(K)

将经济划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阶段。假设短期内企业的资本投资水平不变,即资本的总量保持不变,但存在资本更新,资本和劳动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在长期内由于资本积累,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会引起对劳动需求的增加。

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同时为计算方便,将产出品的价格标准化为1。

2.模型建立。根据假设条件市场中的劳动人数不变,将总的劳动力分为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即:

L=Lu+Le (1)

其中,Lu表示失业人口,Le表示就业人口。则失业率表达式为:

(2)

其中,μ表示失业率。

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F(K,Le)=AkαLe1-α (3)

其中,f(·)表示产出水平,K表示资本投入,Le表示劳动力投入,A表示技术进步。

根据假设条件增值税水平取决于资本投资,将增值税税负表示为资本的函数,且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其中,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将产出品的价格标准化为1,则增值税税负表示如下:

(4)

其中,T(K)表示增值税税负水平,β表示增值税税率,r表示资本的实际价格。

企业的利润函数表示如下:

π(K,Le)=f(K,Le)-rK-wLe-T(K) (5)

即:

π(K,Le)=AkαLe1-α-rK-wLe-T(K) (6)

其中,π表示利润,r表示资本实际价格,w表示实际工资。

3.模型求解。由于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因此将最大化(6)式,即:

Max:π(K,Le)=AkαLe1-α-rK-wLe-T(K)

由一阶条件可以得:

(7)

(8)

由(6)式和(7)式可以解得:

(9)

由(1)式可知L=Lu+Le,将Le=L-Lu代入(9)式可得:

(10)

在(10)式的左边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L可得:

(11)

即:

(12)

由(12)式可以解得失业率为:

(13)

(二)增值税转型和“扩围”对就业影响的短期分析

在短期内企业的投资水平不变,即资产的总量保持不变,假设为K。因此将(9)式可以改写为:

(14)

现在假设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即生产型增值税变为消费型增值税,营业税也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企业购进的机械设备允许在进项税额中抵扣,与生产型增值税和营业税相比,企业的税负降低,因此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这必然促使企业更换原有的机械设备,但由于资本水平在短期内不变,则企业购进资本的总量与原来相比仍然保持不变,仍为K。由假设条件可知,T``(K)

由以上分析可知,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在短期内,会减少就业人口,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失业率上升。

(三)增值税转型和“扩围”对就业影响的长期分析

在长期内由于企业进行资本积累,企业的生产规模将会扩大,固定资产的投资水平必然增加。与短期相比,在长期内企业的固定资产存量不再固定不变,用K表示企业的资本水平。可以将(13)式改写为如下:

(15)

由(4)式可知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水平为,对(4)式求导,可以得到T`(K)为:

(16)

由于生产函数为严格凹函数,所以f``(·)

在长期内由于企业进行资本积累,企业的规模将会扩大,固定资产的投资水平必然增加,即当K∞时,可以将(15)式改写为:

(17)

现在全面的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企业购进的机械设备允许在进项税额中抵扣,与生产型增值税相比,企业的税负降低,因此企业的成本降低,这必然促使企业更换原有的机械设备,淘汰原有的机械设备,在长期内固定资本投资水平将会增加,在K∞时,可以将失业率表示为(17)式。由(17)式分析可得,当资本水平K增加时,失业率必然下降,即就业增加。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在长期内,投资总量会增大,生产规模扩大,就业机会也在增多,会增加就业人口,降低失业人口,从而导致失业率下降。

结论和政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表明企业所购固定资产将允许在进项税额中抵扣,与生产型增值税和营业税相比,这将降低企业的税负水平,降低企业固定资本更新的成本。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在短期内会降低就业人口,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失业率上升。而在长期内,投资总量会增大,生产规模扩大,就业机会也在增多,从而导致失业率下降。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在增值税转型和“扩围”过程中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的政策建议。

在短期内,进行增值税转型和“扩围”,由于机械设备的更新,会导致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这必然导致失业率上升。为稳定就业市场,在增值税转型的初期,实行对机器设备分类分步进行操作,在增值税的“扩围”初期,可以实行对不同行业的分步扩围,分阶段按产业逐步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于更新较快的机器设备和发展较快的行业,可以优先纳入到增值税“扩围”中;反之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而不能“一刀切”。这样按行业分步进行增值税“扩围”,在短期内,有利于稳定财政收入、稳定就业市场。而在长期内,随着消费型增值税的全面实行,投资会逐步扩大,生产规模也会逐步扩大,税源会逐步增加,短期内的财政收入减少现象会逐步缓解甚至增加,同时就业市场会自动趋于稳定状态,此时应注意政策的调整以防止由于投资过热而引发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李荣锦,李楠.推进消费型增值税实施效果的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3)

2.邱越琪,张昊.浅析增值税转型对于企业设备投资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7(8)

3.毕毅,左志方,周春生.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的影响[J].兰州学刊,2010(8)

4.樊勇.增值税抵扣制度对行业增值税税负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2(1)

5.黄明峰,吴斌.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中部6省26市的经验数据[J].财会月刊,2010(2)

6.胡思.浅析增值税转型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0(23)

7.杨斌,龙新民,李成等.东北地区部分行业增值税转型的效应分析[J].税务研究,2005(8)

8.马辉,杨体军.增值税转型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9)

9.姜茜.增值税转型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基于对东北三省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9(11)

10.付广军.中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效应的实证分析[J].山东经济,2011(1)

11.陈烨,张欣,寇恩惠等.增值税转型对就业负面影响的CGE模拟分析[J].经济研究,2010(9)

12.张阳.中国税制改革的税负代际间归宿—世代交叠生命周期税负归宿模型的理论与模拟[J].财经研究,2007(11)

上一篇:科学课的选材之道 下一篇:要制约跨国资本的无良与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