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研究

时间:2022-10-12 06:27:33

美术教学中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研究

摘 要:从用兴趣转变学困生的“被动”,用激励克服学困生的“自卑”,用关心开启学困生的“症结”三个方面,研究美术教学中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使学困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困生;转化;兴趣;激励;关心

中图分类号:G621;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93-01

新美术课程标准规定: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培养美术专业人才,而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美术潜能都得到开发。学生的心理、认知、情感等有时发展不平衡,因而学习存在个体差异性。另外,在美术学习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受艺术天赋的影响,也会造成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经调查,美术课上学困生形成原因多数是在智能正常范围内心理因素造成的。那么,如何辅导、转化学困生,使学困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呢?

一、用兴趣转变学困生的“被动”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较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们的兴趣。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数是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被动接受知识。如果能运用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发现,主动探究,学习可以变得很简单。如何使学困生主动学习呢?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不是在于做成好饭菜,而是养成好胃口”。要想激发学困生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灵活多样。首先,课堂教学中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创设情景,如讲故事、猜谜语、唱儿歌等,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其次,游戏是儿童生活中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里,使学生在玩一玩、看一看、动一动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最后,在教学中运用幻灯片、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地再现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总之,只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探究”。

二、用鼓励克服学困生的“自卑”

有些学困生意志比较薄弱,怕吃苦,虽然对美术学习有兴趣,但是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找借口放弃,无法坚持到底。慢慢地,他们的学习就跟不上了,时间一长,也就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产生了不如他人的自卑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儿童知道并感受到教师和集体是看到他的个人优点并加以赞许的话,那么,他就会努力做得更好。”学困生虽然美术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也有其优秀的一面。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善于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他们真诚的鼓励。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神态、手势等表现出对他们的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赏识及期待,这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就会把期待化作前进的动力,从而克服自己的自卑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四年级有一位女同学,性格较内向,胆小自卑,她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较弱,美术成绩也很差。虽然对美术学习有兴趣,也很想把它学好,可总是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不是学习美术的料,于是干脆放弃。美术课上她每次都把材料带得非常齐全,可是自己不动手,把材料都让给其他同学用。针对她的情况,我首先夸她材料带得齐全,爱帮助同学,再鼓励她,如果能自己动手就更好了。等到她动手了再表扬她,这个地方做得很精细,大家要向她学习。在老师一步一步的鼓励下,美术课上她终于放开手脚,学习渐渐有了进步,充满了自信。

三、用关心开启学困生的“症结”

有些美术学困生自身的美术天赋不错,但是其父母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成绩,认为美术是“副科”,学不学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对子女造成了直接的思想影响,导致孩子美术学习态度不端正,形成了应付的心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L同学是五年级师生中人人皆知的优等生,每次考试成绩均名列年级前茅,“六一”时还被评为县“三好生”。可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生,在美术课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通过了解,明白了事情的真正原因:他的父母是严重的望子成龙型家长,他们已从小就把“学好语数英”这种思想灌输给了孩子。后来,教师找了个机会和他谈心:一个真正优秀的学生,应该是所有学科都尽量优秀,严格来说,只学好“语数英”是当不起县“三好生”这个称号的。当他在课堂上比以前积极,美术成绩有所提高时,就在班上表扬他的进步,同时对他的绘画作品进行精心指导。结果,在学校“六一”书画展上他的作品获得了年级三等奖。

四、结束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学困生,需要的是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耐心,教育学困生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有百倍的细致、耐心和富有同情心。作为美术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让学困生喜欢上美术课,在美术课上抬起头来,自信而阳光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新峰.论后进生转化的教学策略[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2]赵芳.美术课需要开启学生的创作之源[J].中国教育学刊,2015(09).

[3]刘忠仁.学困生教育转化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上一篇:普罗提亚的等待 下一篇:付梦妮 清新“萌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