莶草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10-12 06:10:51

莶草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莶草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214

莶草性味苦寒,归肝、肾经,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等功效,而酒蒸制后性味甘温,又兼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之效。临床运用广泛,如风湿痹证、痿证、中风等疾,运用得当,多收良效。

本文通过实验验证莶草的药理活性,得出临床应用方向,系统地研究莶草的药效作用。

药理活性

抗炎作用:可显著抑制和降低风湿聚合素合成酶、溶酶体酶、三磷酸腺苷酶、透明质酸酶的生物活性,防止风湿聚合素等致炎物质合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炎性渗出减少、水肿消失,从而镇痛消炎。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①舒张血管作用:猫试验证明,莶草煎剂有降压作用,可持续约1.5小时,其乙醇-水浸液亦有效。莶草提取液能使保留神经的兔耳血管扩张,并阻断刺激神经引起的缩血管反应,对离体兔耳血管则无舒张作用。②对微循环的影响:可消除关节组织血液微循环障碍,提高血液动速度和含量,帮助积液通过血管排出,防止滑腔液体黏稠、浑浊、瘀浊。同时为受损的组织细胞提供足够物质氧素,帮助修复损伤。可显著抑制和降低风湿聚合素合成酶、溶酶体酶、三磷酸腺苷酶、透明质酸酶的生物活性,防止风湿聚合素等致炎物质合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炎性渗出减少、水肿消失,从而镇痛消炎。可显著抑制和降低风湿聚合素合成酶、溶酶体酶、三磷酸腺苷酶、透明质酸酶的生物活性,防止风湿聚合素等质炎物质合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炎症渗出减少、水肿消失,从而镇痛消炎。③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莶草能改善微循环,选取家兔10只,随机分为莶草组和维脑路通组,结果莶草组给药前血栓湿重(38.28±16.16mg)与给药后血栓湿重(18.60±5.34mg)差异显著(P<0.05,n=5)。维脑路通组给药前血栓湿重(45.25±13.91mg)与给药后(22.98±8.94mg)差异非常显著(P<0.01)。

抗菌作用:用平板打洞法证明,莶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宋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轻度敏感,对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有抑制作用。莶草煎剂按100g/kg给鼠灌胃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90%。莶草含有a-生育酚,具抗氧化作用。莶草90%甲醇提取物对ACE(血管紧张肽转变因子酶)抑制活性达30%~40%,莶苷在20~40mg/kg剂量时,对大鼠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

对免疫系统作用:莶草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抑制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莶草煎剂腹腔注射对小鼠免疫功能实验表明,用药组胸腺萎缩变薄,分叶不清,小鼠生长缓慢,结合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和Ea、Et花环形成率下降,说明对小鼠细胞免疫有明显抑制作用。使脾脏重量减轻,血清抗体滴度降低,细胞内DNA和RNA吖啶橙荧光减弱,表明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规用量9~12g。在临床上发现莶草小剂量使用祛风除湿疗效较好,而大剂量则活血作用较强。

治疗风脚弱:莶草(五月取赤茎者,阴干,以净叶蜜酒九蒸九晒)1斤,当归、赤勺、熟地各30g,川乌(黑豆制净)18g,羌活、防风各30g。上为末,蜜丸,每服6g,空心温酒下。方中莶草祛风湿,通经络,为君药。

治疗口眼歪斜:莶草(酒蒸,晒九次)3斤,蕲蛇2条,人参、黄芪、枸杞子、白术、当归身各240g,苍耳子、川芎、葳灵仙、半夏曲各120g(以上诸药,但用酒拌炒),沉香60g(不见火)。上13味,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9g,白汤送下。方中莶草祛风湿,通经络,为君药。

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黄花草15g,山栀子3g,铁锈钉2枚。按病情可加三叉枪(三叶鬼针草)适量。加水800ml,煎成300ml,日1剂,分2次服。方中莶草祛风湿,通经络,解毒,为臣药。

治疗四肢麻木:莶草15g,木瓜15g,防风10g,五加皮10g,红花3g。日1剂,水煎服。

瘙痒:莶草、马齿苋、紫草、鱼腥草、地肤子各12g,蛇床子15g,白蔹9g,白矾10g。水煎取汁坐浴,2次/日,每次20分钟,日1剂。

治疗前列腺炎:莶草30g,荔枝核20g,川芎、牛膝各10g。将上药放入药罐中,加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倒入浴盆中坐浴。2次/日,每次20~30分钟,日1剂,连续2~3个月。莶草30g,荔枝草20g,红花10g,川牛膝10g,水煎服,药渣加水煎后坐浴,治疗非淋菌性前列腺炎68例,有效率86.8%。

治疗化脓性关节炎:莶草100g,白鲜皮50g,黄柏30g,牛膝20g。将上药加水约2000ml,煮沸20分钟后,置患处熏洗1小时,2次/日,日1剂。

上一篇:活血通经消瘀巴布剂治疗乳腺增生病112例的临床... 下一篇:胃脘痛的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