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其转化策略

时间:2022-10-12 06:08:31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社会不良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向前发展,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随之而来,毒害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网吧、各种游戏厅和娱乐场所的开放,各种文化垃圾的存在,再加之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交往关系等,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使学生埋下不爱学习的祸根。

2.家庭教育的失误

一般来说,学困生的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常常是教不得法,娇严失当。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捧他(她)们为掌上明珠,把他(她)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对子女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或家庭成员间要求不一致,使子女无所适从;还有的家长本身道德观不良,自私自利,甚至纵容子女贪图享受安乐,给子女灌输一些学习无用的思想等,这就使本身好学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学校教育上的偏差

首先,应试教育,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就要进行不断的分类、淘汰,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其次,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不同,那些需要长时间学习方能掌握知识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久之便沦为学困生。再者,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往往脱离学生真实的情况,教育方法不当,方法简单,工作敷衍,对学生态度或过分讨好不严格要求,或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等。教师这种不懂得教育艺术、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的教育方法,往往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从而导致部分学困生的产生。

4.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意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反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知错不改,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学困生。

二、树立学困生也能成材的观念

学困生是相对的,学困生经过科学转化同样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古今中外大量事实已经证明。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只要善待学困生,教育得法,持之以恒,相信学困生也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转变教育观念,用辨证的观点对待学困生

首先要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在向前发展,人在向前发展,学困生也是如此。因此,决不能用“今不如昔”“很难教育的一代”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来讽刺学困生;学困生并非永远都是学困生,学困生也有可塑性,也有成材的可能,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坚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其次,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来分析学困生,相信学困生有坏的一面,同样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说,学困生在思想上也有进取精神,在学习上也有渴望新知识的意念等。努力挖掘学困生的潜力,使他们及早甩掉“学困生”的帽子。

2.要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善待学困生

教师热爱好学生,更要应该厚爱学困生,分析学困生的心理,找出学困生差的真正“病因”。大多数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差,但他们自尊心都很强,往往都喜好争强好胜,显示自己,企图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但一旦遭到的冷落和白眼太多,就会自曝自弃;有的虽有上进心,但是意志薄弱,稍有挫折,便心灰意冷,失去学习兴趣。这时他们便另觅途径,如通过与别人打架、顶撞老师,以此来满足自己争强好胜的虚荣心。因此,我们教师应善于摸清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要厚爱学困生,热情耐心地帮助学困生树立起信心,要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

3.要及时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人的十个手指头有长有短,学困生也如此,他们并非处处都差、时时都差。他们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会有进步。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随时寻找和捕捉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要肯下一番真工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寻找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学困生的身上的闪光点是微弱的,也是多方面的;并且这些闪光点也常常是“一闪念”的,很快就会被消极情绪所代替。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旦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此使它成为学困生向优等生方面转化的转折点。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学校与家庭间的密切配合,尽量设法减轻学困生的思想负担,不给他们背上“不及格”“学困生”的包袱;或者找出学困生中的“尖子”人物进行重点帮助,以此来带动其他学困生的转变,使昔日的“丑小鸭”真正变成今天的“小天鹅”。

总之,学困生在各个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衷心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困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热情善待每一位学困生,帮助他们找出他们真正差的症结,努力给学困生鼓劲呐喊,让学困生摆脱落后,走向成功。

上一篇:浅谈面对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师应采取的措施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