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财税实务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12 06:07:07

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财税实务问题探讨

【摘要】投资银行业务的繁荣发展,促使投资银行业务(简称“投行业务”)成为影响证券公司盈利情况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各个证券公司对投行业务的会计处理并不一致,同时相关税收政策也存在缺失,本文通过对投行业务目前财税实务处理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投资银行;财税问题;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社会经济生活中对投融资的需求日益旺盛,我国的投资银行业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市场需求。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只限于某些资本市场活动,着重指一级市场上的承销业务、并购和融资业务的财务顾问,本为所指投行业务财税问题限于狭义上的投行业务。

一、投行业务会计处理探讨

投行业务的会计处理,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也发生了一些发展变化。

1、投资银行业务会计处理规定变迁

2003年,财政部公布了自2004年1月1日起执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证券公司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投行业务中的发行承销业务的收入确认根据发售方式不同做出不同处理,但基本原则为承销实现时确认手续费收入;对于投行业务中的上市辅导、上市推荐、投资咨询等财务顾问业务的会计处理为,证券公司应当在各项业务提供的相关服务完成时确认收入,在各项业务提供的相关服务完成前一次性收取的款项,应作为预收款项处理,待服务完成时按规定确认收入。

2006年,财政部公布自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7年3月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编写《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对于提供劳务收入的会计确认解释如下:在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对于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应分已发生成本能否取得补偿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2、投资银行业务会计处理变化

(1)在2003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下,对于投行各项业务收入和支出(含直接支出和项目人员费用)的确定,证券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发生业务支出时:②收到预收款项时:

借:待转承销费用借:货币资金

贷:货币资金贷:应付账款

③待项目完成时,一次结转收入、支出:

借:应付账款

贷: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业务及管理费

借: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

贷:待转承销费用

在该制度规定下,证券公司收入处理相对比较统一,投行业务的财务数据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由于投行业务的特殊性,通常需要跨年度才能完成,上述处理办法造成会计处理的不及时。同时,由于各证券公司对发生支出的性质理解不一致,造成会计处理存在差异,影响投行业务净收入指标。根据证监会2009年一项调查数据看,大约42家证券公司将投行业务发生的直接费用(如登报、律师费等)和项目人员费用(如差旅费、招待费等)计入了管理费用,20家证券公司计入了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支出处理的不一致导致了行业监管指标口径不一致的风险。

(2)2006年以后,由于会计准则废止2003年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由此,证券公司投行业务收入、支出的处理出现进一步的差异。

一是仍然保持了2003年的会计处理原则,待项目完成后确认收入;二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适用交易结果可以可靠确定,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和支出;三是认为投行业务作为一个整体业务,收到的款项没有退回的风险,发生的费用在整体上与收入是配比的,因而直接按收到款项确认为收入,发生支出确认为当期支出,基本上遵循了提供劳务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会计处理原则。从2010年度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各家证券公司的年度审计报告看,目前约85%以上的证券公司采用的是第一种会计处理方法,15%采用的是后两种处理方法。这样的会计处理现状一方面不符合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及时性原则,虚增资产和负债,增加了证券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同时,也带来证券行业财务指标的不可比以及行业监管指标口径的不一致,因而建议行业监管机构应予以进一步规范。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建议行业监管部门对投行业务进行如下会计处理规定:

对于投行业务收入的确认,要严格执行会计准则中关于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原则,在资产负债表日均需将已发生的支出和收到的款项予以确认,不应以增加资产和负债的方式处理。对于有可靠依据(如客户对业务完工进度的确认函等)证明投行业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的,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支出;对于劳务交易结果无法可靠估计的,建议参照会计准则中的规定,按照投行业务服务签订合同约定的收费时间确认收入,同时确认相关的支出。

对于投行业务支出的会计处理,建议按照支出发生的性质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投行业务发生的直接费用,如登报费、广告费等,计入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对于业务人员发生的费用,如差旅费、招待费、办公费等,建议计入管理费用,这一规定可以限制证券公司调整行业监管指标,例如成本管理能力指标,从而保证行业监管指标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二、投资银行业务税务处理探讨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规定,对于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进度(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这与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致,但该函件中未对交易结果不能确定的劳务确认收入问题予以明确,造成税务机关执法过程中与纳税人的理解存在不一致,但又无明确政策规定为依据的问题,比如税务机关认为提供劳务收入确认就应该按国税函〔2008〕875号规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但是证券公司提供投行业务服务的结果确实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可靠估计,因而,需税务机关出台更加具体的指导政策解决该问题。

本文建议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相关政策,对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如何进行税收处理予以规定。同时,考虑税收政策在企业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上,遵循的一般原则为权责发生制原则,与会计准则对提供劳务收入确认的原则一致,因此,建议出台的规定与现行会计准则中关于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会计处理保持一致,即已发生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应按已收或预计能购收回的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结转已发生成本;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够得到补偿的,应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从而实现收入、支出的合理确认,同时也减少了税收政策与会计准则的差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S].

[2]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Z].国税函[2008]875号.

[3]会计部,机构部,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2009年度会计审计工作会议会议资料[Z].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中国证监会.金融企业会计制度[S].

上一篇: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实... 下一篇:日用品类义乌小商品价格指数波动及其宏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