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7 16:15:05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围绕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2014年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要点,扎实、持久、有效做好反洗钱工作,确保完成各项反洗钱工作任务。以开展反洗钱工作为契机,加强我营业部建设,做到合规合法经营,促进我营业部经营业务工作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二、总体思路

认真学习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2014年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要点,掌握精神实质与深刻内涵,以深入开展反洗钱培训为核心,以创新反洗钱工作方法为手段,以提升反洗钱工作整体水平为目的,全面开展反洗钱各项工作,提高我营业部全体人员反洗钱意识,掌握反洗钱操作技能,推动反洗钱工作向纵深发展,争取获得新突破,做出新成绩。

三、工作内容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反洗钱工作的领导,特成立营业部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由营业部经理任组长,营业部副经理、客户服务主管、信息技术主管、财务主管、柜台人员等任成员。客户服务部为我营业部反洗钱专门机构,具体履行反洗钱工作管理职责,指定1名人员为反洗钱专职人员。

2、健全制度,确保执行

我营业部要在认真学习、执行公司《反洗钱内部控制暂行办法》、《反洗钱工作岗位职责》、《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流程》、《可疑交易线索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要求和业务操作环节制定本营业部反洗钱内控制度,并及时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本营业部反洗钱内控制度,要具有完整性和可操作性,覆盖反洗钱法律法规的各项要求,并与本营业部的实际操作机结合,细化到各业务环节、各岗位人员操作环节。本营业部制定的反洗钱内控制度,本营业部全体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确保反洗钱工作有效开展。

3、加强宣传,建立机制

一是继续做好反洗钱宣传工作。我营业部要制定反洗钱宣传计划,继续通过投资者教育园地张贴、营业部大厅悬挂标语、电子宣传屏幕、摆放宣传折页、设立咨询台等方式持续开展反洗钱宣传工作,达到客户自觉配合和支持营业部开展反洗钱工作,共同打击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

二是建立反洗钱培训长效机制。我营业部要加强对全体人员的反洗钱培训,建立反洗钱培训长效机制,做到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专题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相结合;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我营业部全体人员的反洗钱意识,掌握反洗钱技能,真正把反洗钱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取得成效。

4、加强客户身份识别工作

一是随着经纪业务档案电子化管理、客户信息影像采集拍摄工作的完成,我营业部要进一步加强对存量客户的身份识别工作,及时联系客户更新证件资料,提高客户身份识别的有效性。

二是我营业部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应认真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核对客户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完整登记客户基本信息。应通过持续识别和重新识别,对客户身份资料进行补充,特别是职业信息的补充。

三是我营业部在业务流程、内控机制中要加入客户身份识别、尽职调查等反洗钱工作要求和控制措施,提高反洗钱工作效率与质量。

5、加强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

一是我营业部应按照公司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和工作计划要求,按时完成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及标注工作。

二是我营业部要进一步加强客户尽职调查工作,将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与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相结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通过持续识别、重新识别、定期回访,不断调整客户的风险等级,加大对高风险客户的监控力度。

6、加强可疑交易分析及报告工作

一是我营业部采取系统筛选和人工识别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可疑交易的分析,重点关注需人工识别的账户,强化反洗钱人员的自主识别能力,加强主观分析和判断,在客观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可疑交易分析和报告的价值。对所有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要留痕备查。

二是我营业部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可疑交易分析力度,对可疑交易开展尽职调查,严格审核和把关可疑交易,提高报告质量。

7、加强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保存工作

一是我营业部要加强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保存工作,切实做到“安全性”、“完整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二是我营业部要做好客户资料的保存工作,确保经纪业务客户资料完整齐全。

三是我营业部要建立专门的档案库房,配置必要的设施,保管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严格按照公司《客户档案管理标准化条例》有关规定进行保管,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准确,防止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缺失、毁损和不真实,防止泄露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

8、加强反洗钱非现场监管信息报送工作

一是我营业部要加强反洗钱非现场监管信息报送工作,在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反洗钱非现场监管信息。

二是我营业部要加强对证券行业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报表内容的学习和研究,加强与当地人民银行沟通,进一步明确数据统计标准和勾稽关系,提高报表报送质量。

9、加强反洗钱自查工作

我营业部要根据公司检查计划和方案做好反洗钱自查工作,提高和改进反洗钱工作,确保反洗钱工作扎实持久开展,并及时将自查报告报送公司法律合规部。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强化落实

我营业部全体人员要认真学习本工作计划,提高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强化落实意识,制订工作计划,把反洗钱工作推向高潮,做出新贡献,新成绩。

2、明确目标,完善责任

我营业部全体人员要根据本工作计划的要求,明确目标,完善责任,做到人人发动,人人参与,保证反洗钱工作认真开展,取得成效。

3、广泛发动,营造氛围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为实现20__年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证券公司20__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二〇〇六年七月

目录

第一部分20__年上半年工作回顾1

一、市场背景:市场环境趋暖,变革创生新机1

二、20__年上半年经营情况2

(一)上半年总体财务指标2

(二)上半年各项业务经营情况2

(三)全力应对诉讼案件,积极推进增资扩股6

(四)以准事业部制实施为契机,提升了综合管理水平7

(五)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凸显成效7

三、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8

(一)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的力度尚需加强8

(二)客户综合开发与服务进展缓慢8

(三)对创新业务的前瞻性研究和准备不足,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与应变能力有待提高8

(四)内部管理仍需改进9

第二部分20__年下半年工作安排10

一、市场与行业环境:长期全面复苏,短期谨慎乐观10

(一)市场的有利因素10

(二)市场的不利因素11

二、下半年工作指导思想与经营目标12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13

(一)加快推进增资扩股工作,为争取创新试点券商创造条件13

(二)继续推进优势创利业务的大力发展13

(三)以并购和资产管理作为突破口,培育新的赢利增长点17

(四)加强客户开发与客户管理18

(五)继续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19

(六)加强人才开发和储备力度,构建高素质的专业化团队20

(七)积极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20

(八)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品牌战略20

第一部分20__年上半年工作回顾

20__年上半年,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年初提出的工作方针,抓住市场有利机会,集中资源和精力着力推进创利业务的发展,继续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管理机制。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大进展,公司的赢利能力和竞争优势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公司逐步步入快速、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市场背景:市场环境趋暖,变革创生新机

20__年上半年,随着证券市场改革实现重大突破,证券行业的综合治理与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市场走出了近四年来低迷不振的格局,步入新的历史性的发展时期。

市场日趋活跃,行业走出困境。20__年1-6月,上证综指从1161点上涨至1672点,涨幅达44;深证成指从2863点上涨至4301点,涨幅达50。市场持续活跃,股票、基金、权证及债券现券市场交易总额98825亿元,较去年同期(32470亿元)增长了204。在市场强劲回升的有利条件下,证券公司结束了近几年的行业性亏损。

股改进入突破阶段,市场面临历史转折。到20__年6月底,股改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达到70。随着管理层以股改为重点全面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性建设,证券市场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为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券商整治基本结束,行业格局重整。自20__年以来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证券公司的违规经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证券行业风险明显释放。同时,在扶优汰劣的监管思路下,部分证券公司通过重组和创新业务快速增强实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政策空前支持,创新力度加大。20__年上半年,随着新的《公司法》、《证券法》颁布实施,监管层推出了一系列的>!

二、20__年上半年经营情况

(一)上半年总体财务指标

20__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总额28,974万元,支出总额12,932万元,其中营业费用10,321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6,04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179万元。

其中,经纪业务实现收入17,596万元,利润8,793万元;固定收益证券总部实现收入10,532万元,利润8,752万元;投资银行总部实现收入180万元,利润-163万元;企业融资部实现收入680万元,利润365万元;证券投资部实现收入391万元,利润282万元。

(二)上半年各项业务经营情况

1、经纪业务:乘势而上、稳步增长

(1)主要经营业绩

实现收入17,596万元,利润8,793万元。股票、基金、权证及债券现券成交金额665.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12,市场占有率6.76‰,市场排名第35名。6月末客户资产总额128.27亿元,较期初增长了50.87亿元,增幅为66,其中客户资产净流入15.58亿元,增幅20,客户资产投资增值35.29亿元,增值率为46。同时,截至6月末,共托管了25家上市公司10.17亿股的有限售条件流通股,总市值约为68.71亿元。

(2)重点工作回顾

以客户增值为原则,加强传统业务的客户开发和客户盘活工作。组织资源加强了咨询服务的组织和推广工作,积极参与公司投资策略研究小组的工作,与研发中心共同组织公司晨会,提高《晨会摘要》等咨询产品的质量,并推出了《客户持仓前50名股票

投资周报》等新的资讯产品,为营业部提供了二类9种资讯产品和相应的配送服务,大大丰富了营业部的资讯产品线。同时,积极探索盘活客户资产的有效方法,策划了“睡眠客户资产盘活竞赛活动”。

积极开拓新业务,抢占客户资源,培养新利润增长点。强化营业部的营销职能,继续加大基金产品的营销力度,上半年累计代销基金2.89亿元,其中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基金销售额达到2.24亿元。同时,制定了限售流通股托管业务的管理及奖励措施,组织和支持营业部发挥当地优势,抓住股改机遇抢占宝贵的机构客户资源。目前已托管的限售股份市值近70亿元,有意向正在开发中的上市公司16家,限售股份余额约6.3亿股。

完善风控机制,加强日常监控,促进合规运行。提出了解决“非实名资金账户”及“异户下挂(‘一挂多’)账户”的资产提取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实施方案;开展了权限管理专项自查,同时加强总部对营业机构权限使用的日常监控;建成并启用“重要客户管理系统”,对重要客户、重要业务进行监控和报备审批;针对权证等高风险产品,进一步加强证券账户管理,防范违规操作;对营业部人员和岗位管理的制度进行完善。

开源节流,提高创利能力。根据公司倡导的“我为公司多赚一分钱,我为公司多节省一分钱”的价值理念,对全系统的营业费用开支情况进行及时跟踪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确保营业费用的开支控制在准事业部制的费用控制目标之内。上半年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而营业费用同比基本持平人力资源费和资产使用费、行政及业务费用均控制在准事业部制要求的控制目标之内。营业费用得到了的控制,并未随着净收入的大幅增长而明显增长。

2、固定收益业务:提前实现收入和品牌双突破

(1)主要经营业绩

上半年实现收入10,532万元,利润8,752万元。累计完成记帐式国债承销70.3亿元、国开行金融债承销41亿元,在券商中排名分别居第3和第4位,实现收入20万元;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总量236.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在证券公司中排名第10位,累计实现现券交易差价收入7,528万元;完成2家企业债券主承销及4只债券分销,实现承销收入2496万元。

(2)重点工作回顾

完善准事业部制度,加强部门内部管理。成立固定收益证券业务委员会,负责部门业务发展规划与管理规范;制定了客户管理、费用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办法和固定收益证券总部业务流程及规范。

继续加强项目储备和客户开发工作。对客户进行细分,指定专门的客户经理负责维护,加强与客户的日常沟通,同时开发了一批优质机构客户。上半年开发储备企业债项目5个,其中2个已经签署协议。债券销售交易客户新增工商银行等四家大型机构客户。

提高研究报告的专业水准和实效性,与研究、经纪业务互动。重点着眼于研究报告的准确性实效性,得到了市场认可,策略报告和专题报告对货币政策走向进行了准确的分析和预判。同时积极参与了公司投资策略小组,集合理财方案设计小组,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的研究工作。

加强合作与品牌创建。以中国固定收益证券网的名义与证券时报社合作,成功举办了20__中国债市之星评选活动,在成都举办了大型债券投资策略报告及客户联谊会。

3、投行业务:抓住了市场机会,初步实现突破

(1)主要经营业绩

上半年投资银行总部完成西水股份、两面针、五洲交通3家,企业融资部完成冠城大通、康达尔、深圳华强、桂林旅游4家,合计7家上市公司股改保荐项目,投资银行总部完成桂柳工股改财务顾问项目。

同时,二个投资银行部门上半年积极开发储备项目,合计有9家股改项目已签署协议或正在实施;在会审核IPO项目2家,惠程电气和广西三环;再融资项目2个;收购兼并财务顾问1家。

(2)重点工作回顾

加大重点地区的客户开发力度,实现股改收益。充分利用公司资源,上半年以公司成立以来的最大力度进行了广西地区的项目开发,巩固了投行业务的地区优势。

股改业务方面,目前广西区内共有21家上市公司,13家完成股改,投资银行总部担任其中两面针、五洲交通的股改保荐机构,担任桂柳工、南化股份、北海国发股改财务顾问;同时,投资银行总部正在进行桂东电力、世纪光华的股改财务顾问项目,争取南方控股改保荐项目,加上企业融资部在区内完成和正在进行的股改项目,公司在区内的市场占有率接近40%;

上半年广西区内储备项目也取得长足进展,体现在广西三环IPO项目已上报证监会,桂林广陆、柳州欧维姆、广西源安堂等公司已达成IPO初步意向;

同时投行业务部门和广西区政府国资委、金融办、证监局等政府部门也建立了顺畅的沟通渠道,为区内后续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好了准备。针对政策环境和业务形势的变化,投行部门及时调整策略,在努力争取股改项目的同时,及时更新上会的IPO项目材料,加快IPO、在融资等客户的开发和培育工作,逐渐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企业改制、财务顾问方面,争取核心客户和优质项目储备。

4、投资业务:把握机会、积极转型

(1)主要经营业绩

20__年上半年,平均自营总规模2,369万元,收入总额391万元,实现利润282万元。并完成了集合资产管理 计划的产品设计,做好了申报准备。

(2)重点工作回顾

加强研究、积极提供决策支持和业务协作。坚持MACRO选股原则,从选股、基本面深入研究、实地调研等方面把好风险控制第一关,与研发中心一道挖掘市场投资机会,共同进行股票池维护,截止到6月初,股票池上半年总收益率达到67.2。在关键时点正确研判大势,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支持;积极参与公司每日晨会,积极参与投资策略小组的各项工作,为经纪业务和投资业务提供及时的资讯和研判。

稳步推进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筹备工作。成立了客户理财中心筹备小组,在规范类券商获得业务资格前,完成了全部产品的设计及上报的准备工作,并顺利地完成了公司内部路演和相关托管银行的初步交流沟通,完成了理财业务的软硬件配置预算、评估和招标准备等一系列工作。

5、研究:整合研究资源,加强业务互动

完善研发产品线,加强产品推广。研发中心紧密关注市场动态和热点,根据机构客户和营业部客户的需求,推出了《导航晨报》、《研发股票池》及各类报告,为业务开发提供了丰富、及时的资讯支持。同时,加快“走出去、市场化”的步伐,通过研讨会、巡回报告等多样化形式加强产品推广,在电力、能源等行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品牌。

整合研究资源,加强与业务部门互动。集合研发中心、固定收益证券总部、经纪业务总部、证券投资部等部门研究力量,组成二级市场投资策略研究小组,为客户开发和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逐步探索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研究成果推广,与债券、投行、经纪等业务部门开始形成有效的互动。

充实研究队伍、建设研发体系。上半年研发中心继续引入了一批研究骨干,扩大研究范围,提高深度研究能力,为构建优秀的研究团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设立了合理分工的工作小组,制定了较为完整的研发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研发体系。(三)全力应对诉讼案件,积极推进增资扩股

上半年公司集中精力应对啤酒花、成都人寿、中油销售三个诉讼案件,通过大量的工作,争取到了案件终止或再审,缓解了公司经营风险,保证了公司净资本维持一定规模,为公司业务发展和增资扩股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公司在本年度启动了增资扩股的准备工作。由于证券行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以及公司自身的业务基础、赢利能力,经过公司董事会和管理班子的努力,与多家机构进行接触和商谈,目前已有实力雄厚的机构有意对公司增资,有望在下半年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四)以准事业部制实施为契机,提升了综合管理水平

20__年上半年,公司在业务部门推广实施准事业部制,建立了职责分明、流程清晰、执行迅速的权限授权体系,决策效率明显提高,执行力明显加强,人力资源、风险控制、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费用管理上一方面继续推进成本控制的工作,通过推行事业部制、加强预算管理和费用控制,倡导节约风气,有效地控制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针对良好的市场形势和业务机会,适度提高了合理的业务投入,强化投入产出。上半年公司实现了较低成本的快速增长,公司的赢利能力大大增强。

完善人才结构,优化激励机制。上半年,公司根据业务发展的重点,对组织体系适度调整,引进了一批优秀的业务专才,组建了收购兼并部,充实了研发队伍,恢复设置了资产管理部。同时配合公司准事业部制改革,在公司对准事业部授权的基础上,结合各部门需求,人力资源部加强了对人员招聘、薪酬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监督,完成了薪资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理顺公司薪酬制度。

上半年业务部门实施准事业部制,同时由于市场比较活跃,各项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风险管理部门为此积极应对,调整工作思路,加强了对各业务部门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审查与稽核力度。上半年共完成了3个总部部门4个项目,9家营业部23个项目的现场稽核。

(五)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凸显成效

公司发展战略清晰地解读了公司的发展方向;上半年以来各主要业务部门通过实现准事业部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在上半年的经营过程中,党工团各级组织也积极发挥作用,组织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文体活动,进一步活跃了公司氛围,全体员工士气振奋,对公司目标、发展战略有了高度认同,形成了“比上进,比创利,比贡献”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内部文化氛围。

三、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半年公司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认识到公司整体的业务实力还不强,与竞争对手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还有相当的距离,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的力度尚需加强

尚未建立有效的跨部门业务合作的机制。业务协作的操作流程、成本分摊、收入分配等无章可循,导致业务协作的动力不足,效率偏低。

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资源整合与业务协作主要仍局限于部门自发地推动,公司整体层面上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组织,推动资源共享、资源调度的力度还不够。

(二)客户综合开发与服务进展缓慢

单兵作战,不能全面把握客户需求,挖掘客户价值。在业务开发与客户服务的过程中,主要还是各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兵团作战”的优势,特别是对于核心客户的综合需求把握不足,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不畅,在挖掘经纪业务客户的投行业务价值,对投行业务客户提供企业综合理财服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推动。

客户分级管理和差异化服务的体系仍未建立。尚未建立公司层面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客户信息不准确、不充分、不集中,针对核心客户服务的客户经理制度仍未全面推广,客户服务的方法和手段还比较单薄。

(三)对创新业务的前瞻性研究和准备不足,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与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市场创新力度加大,新产品、新业务会越来越多,对券商的业务模式和竞争格局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由于资格的限制,公司还不能参与部分创新业务,但是,各相关部门对新产品、新业务的敏感度不高,缺乏前瞻性的研究,对业务人员的新产品培训没有到位,也没有进行必要的人员和项目的储备,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和应变能力不足。

(四)内部管理仍需改进

公司的管理总体上还比较粗放,不够精细。特别是业务部门准事业部制实施后,对公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管理转型仍处于摸索阶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缺位与管理越位现象;

公司缺乏统一的、有组织的品牌宣传与推广。品牌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20__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市场与行业环境:长期全面复苏,短期谨慎乐观

20__年上半年,股票二级市场自谷底快速回升,结束了持续4年的低迷行情。同时,股权分置改革和券商综合治理接近尾声,解决了市场和行业历史遗留的重大问题,标志着证券市场开始全面的复苏,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性的发展阶段,证券行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短期来看,下半年市场整体可能进入阶段性调整,但有望继续维持活跃状态;创新业务推出的力度加大、频率加快,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因此,整体上讲,未来证券公司的经营环境机遇大于挑战。

(一)市场的有利因素

1、证券市场的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股权分置改革接近尾声,逐步解决了多年来制约和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制度,监管层抓住股改的有利时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加大清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力度,努力解决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等问题,上市公司治理得到显著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有所提高。

2、市场人气激活,有望继续保持活跃状态

资金推动和上市公司赢利向好是上半年股票市场快速上涨的动力,对行业分析师预期和市场情绪形成了强烈影响;同时,随着管理层大力推动合规资金入市,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稳步增长,QFII、

保险公司及其资产管理公司、企业年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状况下,资金供给有充足保障;另外,新产品、新业务和交易体系的创新也会不断激活市场,市场整体有望继续保持活跃状态。

3、创新业务层出不穷,为券商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机会

一方面,随着ETF加速扩容,资产证券化、融资融券业务进入实施,以及股指期货等新产品逐步酝酿成熟,交易制度创新逐步推出,下半年创新业务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随着IPO重新开闸,市场融资功能恢复,在新的《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环境中,后股改时代的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需求更加强烈、资本运作手段日趋多样化,私募、并购、非上市股权的投资和交易等市场机会呼之欲出。创新业务为券商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机会和赢利增长点。

4、行业治理使部分优质券商获得了相对优势

为时近2年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证券行业风险明显释放,一批高风险证券公司得以稳妥处置,证券公司的违规经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在监管部门实施分类监管的背景下,部分稳健、优质的证券公司通过重组实现规模扩张,并在创新业务的开展方面获得了先发优势,部分创新类证券公司开始涉足集合理财计划、资产证券化、权证创设等创新业务,获得了显著的收益。随着监管政策的放松,部分规范类证券公司将获得从事创新业务的资格,不同证券公司在创新业务上的竞争实力将逐步显示出来。(二)市场的不利因素

1、下半年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不容过度乐观

宏观经济和行业方面,由于油价、有色金属等大宗原材料价格的高企和持续上涨,使得企业的成本不断提高,各国纷纷加息或紧缩流动性以应对成本推动型通涨风险,央行也可能采取压缩信贷规模、抑制投资增速等紧缩性政策,以缓解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国内周期性企业还面临产能过剩的不利影响,以及未来国际化竞争加剧共同导致的产品价格下降压力,从而使得企业的未来赢利水平并不乐观。

股票市场方面,由于短期涨幅过大,A股市场偏低的估值水平也得到很大程度恢复,随着IPO开闸,股改效应逐渐退去,市场关注的重点将转移到融资、再融资和股份减持上来。因此,虽然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活跃,但指数阶段性高点已经出现,下半年难以继续总体快速上涨的市场局面,可能会呈现整体的调整或盘整格局。

2、行业竞争格局产生变化,竞争加剧

随着证券行业重组加快,行业分化加剧,竞争格局处在急剧变化之中。证券行业正在形成外资金融机构、金融控股集团下的证券公司、本土优质证券公司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市场份额呈进一步向优质券商集中的趋势,而其他证券公司如果不能采取差异化战略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将有逐步被边缘化的危险。

另一方面,由于证券行业市场化程度提高,对外开放加快,各券商纷纷加大了对客户资源、销售网络和专业人才的争夺力度,传统的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和赢利模式都面临挑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3、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政策对中小券商的发展形成压力。

20__年初,证监会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征求意见稿)》,确立了根据证券公司的净资本规模确定证券公司业务资格和业务规模的原则和具体办法,这一办法实施后,证券公司的规模,特别是净资本规模,将成为决定证券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净资本规模大的公司,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有利的地位。对于净资本规模偏小的中小券商,在开展各项业务过程中均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二、下半年工作指导思想与经营目标

20__年下半年的工作指导思想是:继续贯彻公司年初制订的“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和综合价值为宗旨,集中精力抓创利,坚定不移压费用“的指导方针,集中资源推进优势创利业务,积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20__年下半年的工作思路:继续集中公司资源开展固定收益、经纪、投行三大主要创利业务,确保超额完成全年经营指标;同时加强创新研究,积极推进收购兼并与资产管理业务,培育新的赢利点,为20__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0__年下半年的经营目标是:下半年实现总收入20,074万元。其中:经纪业务总部实现收入13,989万元;固定收益总部实现收入2,500万元;投资银行总部实现收入1,780万元;企业融资部实现收入680万元;证券投资部实现收入1,125万元。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加快推进增资扩股工作,为争取创新试点券商创造条件

抓住证券行业价值回升的有利时机,加大公司推介的力度,加快与有意向的投资机构洽谈的进度,积极与现有股东和监管机构进行沟通,推动增资扩股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争取在年内实现突破;同时继续全力应对有关诉讼案件,为争取创新试点券商创造条件。

(二)继续推进优势创利业务的大力发展

1、经纪业务

下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989万元;客户托管资产总量达到16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8‰。

下半年要以提高客户价值为宗旨,以推动经纪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一方面以风险控制确保业务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赢利模式的探索,逐步改变经纪业务“靠天吃饭”的局面,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减少收入的波动性,成为公司稳定的赢利来源。

巩固地区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完善落实经纪业务准事业部制的考核、激励体系和管理制度,对营业部的经营管理绩效进行定期跟踪、分析和督导,让业务人员“走出去、动起来”。在加强客户资产盘活、提高现有客户价值量的同时,绝不能抱定仅守住现有客户的心态,而应大力开拓新的客户资源,增加客户存量,优化客户结构。特别在占有垄断优势的广西地区,要加大机构客户开发力度,通过持续的区域营销活动开拓新客户。

大力推进客户分类管理,提供分层次针对性的咨询服务。通过客户分类,分析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通过与研究所、资产管理部和其他部门合作,设计和提供针对性的咨询服务。一方面完善资讯产品品种、内容和形式,重点加强针对高端客户的核心资讯开发;另一方面,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建设公司级的咨讯服务平台,实现资讯共享、实时,将人工、短信、电子邮件、纸张等形式的传播渠道进行整合,建立多样化、差异化的咨询服务体系。

加强新产品、新业务的研究与培训,构建综合销售平台。不断丰富经纪业务的产品线,提高对新业务的快速反应能力。充分利用国海富兰克林的合作优势,加强基金产品的培训、推介,继续加大基金产品的销售力度;探索权证、ETF、股指期货等新产品的营销和服务方法并大力推广;对市价委托等交易制度创新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加强跟踪、消化;积极协助总部业务部门开展企业融资、财务顾问、债券分销等业务,将营业部打造为地区的产品销售中心和综合业务开拓的分支机构。

推动客户经理制,打造销售队伍。推行经纪人制度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经纪业务要认真研究行业内实施经纪人制度的经验和教训,探索适合公司的销售队伍建设模式,推动部分营业部的客户经理制试点,逐步完善客户经理招募、培训、管理、支持的体系,为建立一支具有适度规模和较强开拓能力的销售队伍打好基础。

2、固定收益业务

下半年实现业务收入2500万元,完成国债承销量60亿元,国开行金融债完成45亿元。

继续强化企业债主承销项目的开发力度。加大对企业债项目开发的战略投入,充分利用公司在部分地区的资源优势,推动与投行、并购、研究等部门的协作开发,并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争取在年内完成1-2家主承销的发行,实现业务收入1000万元,并增加3-4个储备项目。

探索内部报价机制,进一步挖掘债券撮合业务的潜力。通过例会制度、交易员手记及互联网群组会议模式等方式,在部门内部建立交易信息的沟通渠道,探索内部报价机制,提高撮合交易的成功率,提升撮合业务的创利能力,实现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实现差价收入1500万元。

加强项目和客户的储备工作。积极探索适合业务发展与竞争需要的客户开发和管理手段,建立多层次的客户维护模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客户,下半年要新增10家左右的核心客户。

加强创新研究,探索新的业务机会。随着债券收益

率不断上升,债券市场的风险得到很大释放,未来投资机会开始增加,同时,债券市场创新产品与交易手段不断推出,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等新产品日益丰富,国债期货等新型交易方式也在酝酿之中。固定收益证券总部要密切跟踪市场的发展动态,加强创新研究,探索新的业务机会和赢利模式,拓宽赢利渠道。

积极推进固定收益证券研究中心建设,加快中国固定收益证券网的完善与推广工作。适度增加研究投入,继续提高研究报告的准确性、实效性,增加研究中心的曝光率,提高市场认同度和知名度。加快中国固定收益证券网的改版工作,丰富网站的资讯内容,并通过举办活动等形式扩大网站影响,推动固定收益品牌建设和业务发展。

3、投行业务

下半年,投资银行业务合计完成营业收入2,460万元。

IPO和再融资业务并举,完成投行业务重心转移。随着股改进入尾声,市场融资功能恢复,投行业务的主战场转向以企业融资为主的业务领域,全流通的市场环境也促进了投行业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投行业务部门要将各项资源配置到IPO、再融资等业务,密切跟踪证券发行市场的政策和规则变化,加强学习、培训,加快现有项目的跟进完成。

加大核心客户开发力度,提高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以广西为基地,选定3-4个重点省份区域,整合固定收益、研究、并购等部门的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培养一批核心企业和优势项目,力争做实做透广西市场,在其他区域实现业务突破,初步确立投行业务在重点地区的竞争优势。完成3-4家IPO材料上报,2-3家再融资跟进并争取达成协议,9家股改项目操作完毕。

加强投行业务后台建设和人才储备。进一步完善业务质量控制的执行机制,优化风险控制管理架构;调整内核委员,加强发行内核小组的风险控制功能;设立销售部门,建立公司承销业务销售网络。同时,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充实投行业务队伍,解决保荐人数量对投行业务发展的制约问题,争取保荐人数量从现有的6人增加到10人左右。

4、自营投资业务

下半年,完成营业收入1125万元,实现利润906万元。

下半年,证券投资部要在严格执行公司有关风险控制和投资决策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机会,加强新产品研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二级市场运作模式,对公司投入的5000万自营资金科学规划,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确保年底取得较好的投资业绩。

5、研究业务

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研究资源的整合,以研究带动业务发展。公司研发中心、固定收益、投行、经纪、投资和资产管理等部门都具备研究力量,各有侧重和优势,公司尝试对研究资源进行整合,上半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要继续推动研究合作的机制建设和组织结构创新,进一步理顺研究体系。加快研究与业务的融合,完善部门间协调运作机制,探索研发中心对业务部门的服务模式;建立互动沟通渠道,加强研究成果在公司各业务部门和营业部的推广力度。研发中心要从为业务部门提供研究支持,逐步上升到引导业务开发、参与业务开发。

在重点行业实现突破,树立研究品牌。巩固现有的大能源板块的研究力量,增加实地调研活动,继续进行纵深的研究,并加强与同业、机构客户和媒体之间的交流,以大能源领域的研究为突破口,树立品牌研究员,打造公司的特色研究品牌。

加强研究团队的建设。下半年要进一步引进研究业务骨干,充实研究力量,提升研究水平。(三)以并购和资产管理作为突破口,培育新的赢利增长点

并购和资产管理业务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是各自摸索出一套成熟的业务运营模式,找到持续的赢利点,初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的队伍,为明年的大规模发展做准备。财务指标是在部门赢亏平衡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多创造利润。

1、打造并购团队,取得市场先机

构建并购业务的专业团队。随着市场全流通时代的到来,以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配套法律政策出台,新一轮市场并购重组即将大规模兴起,并购业务有望成为券商在承销业务之外的投行重要利润增长点,并购业务将成为公司实施“集中突破的专业化”竞争策略的又一业务突破方向。为了抢占市场先机,要尽快引进并购业务专业人才,采用事业部制的形式组建并购业务部门,力争在年底形成10人左右的并购团队。同时建立并逐步完善并购业务的内部管理和业务开拓制度,推动并购业务的全面展开。

探索并购业务的开拓模式。目前,并购业务在国内的开展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并购团队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优势的展业模式。选择重点的地区和行业,积累一批优质的机构客户,及早介入企业的资本运作。下半年并购业务启动后的工作重点是业务探索和项目储备,为明年的大发展打下基础。

2、推进创新资产管理业务

探索新型资产管理的业务模式。传统资产管理业务的负债投资模式,构成了证券公司的主要风险,已经被行业所摒弃,新型的资产管理业务则转化为财务顾问式的理财服务,券商提供专业的投资建议或为客户帐户提供专业管理服务,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获取投资管理收益,该模式属于公司倡导的“无风险中介服务收费业务”。创新资产管理业务要以严格的风险控制为前提,在公司承担较低风险或零风险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创新资产管理产品,重点是不承诺保底的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等。

初步构建创新资产管理的多样化产品。要对市场机会进行深入研究并快速反应,顺应市场推出股票投资、申购新股等产品;产品收费模式根据客户情况采取收费制或顾问式;资产管理产品可以与限售流通股托管(担任上市公司股东投资顾问)、基金销售等业务结合起来;通过信托、银行等机构的合作,开发规范化的资产管理产品;要迅速建立并逐步完善为资产管理产品开发配套的投资运作、风险控制和市场营销的体系。

重点储备和开发以上市公司为主的核心客户资源。下半年创新资产管理业务的工作重点是业务探索和客户培育,在充分发挥部门人员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协作,特别是与研究所的密切配合,与营业部现有大客户的沟通。同时,资产管理要与固定收益、投行、并购等业务互动,通过为客户提供综合理财方案来实现客户综合开发。下半年既要在资产管理产品开发方面实现突破,更重要的是积累一批有较高认同度的潜在客户群体,为明年扩大规模、全面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奠定基础。

实现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突破。公司已经完成了集合资产管理产品的设计和前期工作,下半年要争取尽快完成申报工作,并完善投资、风控和客户服务各个环节的制度体系,重视营销策划,提前开展大客户的培育工作,加快对营业部的销售培训和销售组织,为集合理财产品推出做好准备。

(四)加强客户开发与客户管理

客户是公司发展的基石,随着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的交叉点越来越多,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的越来越多,客户综合开发能力将日渐成为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把该项工作列为集中公司资源,下半年重点开展的核心工作。

建立客户协作开发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与业务协作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机制。总裁办公室作为牵头部门,要加快推动相关的各项规则制订工作,对业务协作的方法、流程和利益分配等活动进行规范,促进业务协作的积极性和协作效率。通过推行相关的制度,在公司内形成积极推荐客户资源和项目线索的氛围,推动跨部门的项目小组合作开展客户营销和综合服务。

构建核心客户数据库。公司目前的核心客户仍由各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单独进行管理和维护,客户信息存在不完整、不准确、不集中的问题,对进行客户综合开发和全方位服务带来一定的障碍。下半年要对公司的核心客户进行全面的梳理,建立总部级的核心客户数据库,并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具体制度和流程,及时了解客户信息的变化,快速反馈客户需求。

重点推进“1个区域 1个行业”的客户综合开发。下半年要重点推动对广西地区,大能源行业的集中开发。通过积极与当地国资委,金融办等政府部门沟通,与行业协会合作,以举办专题研讨会,区域/行业优质上市公司推介会,担任地方政府财务顾问等方式,进行区域和行业重点开发,开展公司级营销,为各业务部门发掘潜在客户,寻找业务机会。

(五)

继续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下半年要在总结准事业部实施的经验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管理错位”和“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认真分析成因,对相应的决策流程、管理制度及时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1、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推动业务发展

随着新政策、新产品的不断出台,风险管理部门要在做好传统业务风险控制的同时,提前对创新产品的风险进行研究,全面参与业务流程设计、操作监控,提前揭示风险,提升风险管理的水平,体现推动业务的职能。

2、加强费用控制,完善财务核算

下半年,管理部门要继续严格控制运营费用,杜绝超预算开支的状况;推行事业部制的业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财务核算管理,保障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

3、继续实施科学管理,优化业务流程

加强公司目标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方面的分析职能,为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启动流程优化的工作,对公司现有的各项制度、规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流通环节,提高信息传递和管理沟通的效率。(六)加强人才开发和储备力度,构建高素质的专业化团队

要进一步完善准事业部制实施后配套的考核、培训与薪酬激励的体系建设。下半年实施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开发策略,探索推行“干部梯队培育计划”和“旭日工程”。

“干部梯队培育计划”是指加大创新类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产品设计、营销推广、技术开发以及保荐代表人等高端人才。同时,继续坚持公平原则,通过建立后备干部梯队,加大内部培训力度等方法,给每一位努力的员工机会,让那些熟悉公司业务、工作勤勉尽责、长期服务于公司的优秀员工尽快成长起来。

“旭日工程”是指在今年下半年可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应届毕业生到公司各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实习,通过工作实践来选拔人才,逐步提升公司基层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七)积极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公司上半年积极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召开了专项工作动员大会,对开展治理商业贿赂进行了全面动员,组织学习了、领导同志的讲话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下半年,根据公司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该工作进入实质执行阶段:组织开展调研和自查自纠阶段,公司将继续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八)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品牌战略

从公司层面上,要紧密结合公司发展战略、重大事项以及增资扩股、业务创新、业绩增长等重要成绩,紧密配合公司业务需要以及业务进展,积极、及时宣传公司;各业务部门要通过论坛、报告会、交流会等形式,推介专业服务的品牌,同时与专业媒体机构保持良好的关系,增加公司的曝光率,并帮助具有独到优势的员工创建个人品牌,提高行业知名度,统筹规划、点面结合,树立公司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稳健、诚信、专业的市场形象。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我国证券业CRM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一)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

关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基于不同的理解和侧重点,不同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结构有着不同的表述。GartnerGroup咨询公司最早提出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概念,将CRM定义为一种商务战略,即通过持续不断地对企业经营理念、组织机构、业务过程的重组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自动化管理[2~3]。英国的斯通和伍德科克认为,CRM是市场营销学、销售学、营销沟通和客户关系管理技巧与过程在以下方面的广泛应用:找到你所列出的每一个客户;建立公司与这些客户间的一种在许多交易中都存在的关系;管理这些事关客户和公司利益的关系[4]。卡尔松从营销的角度认为CRM是通过培养公司的每一个员工、经销商或客户对该公司更积极的偏爱或偏好,留住他们并以此提升公司业绩的一种营销策略[5]。NCR的史威福特(Swift)认为,CRM是指企业通过富有意义的交流沟通,理解并影响客户的行为,最终实现提高客户获得、客户保留、客户忠诚和客户创利的目的。总之,这些定义的核心都是“管理与客户的关系”,其关键在于“关系”[6]。综合以上观点,本人认为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与客户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思想、方法和技术的综合。这个过程需要企业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挖掘工具来获取客户的真实需求,最终实现客户维系、客户忠诚、客户关怀、客户服务和客服支持的目的。

(二)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证券市场从1992年开始成立至今,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证券经营机构和投资者队伍迅速扩张。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的交易系统架构基本还停留在交易网络硬件建设的水平上,没有充分重视对庞大基础数据的集成和研究分析,只有极少数证券企业着手通过证券经营机构进行投资者管理,全球所有的证券经营机构必须重视投资者客户关系管理,制定客户分类管理服务化方案,进行差异化营销和服务。但是,国内绝大多数证券企业并没有构建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的研究和应用也只是处于起步状态[7]。中国证券公司基本上没有形成自身数据服务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中国证券公司走向世界,与国际证券公司竞争的道路任重而道远[8]。

(三)我国证券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开放,佣金的放开和行情的低迷,导致证券经纪行业出现整体亏损下滑,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各证券公司在客户服务和产品业务创新上都急于寻求突破。将“以客户为中心”作为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指导思想,证券公司管理部门逐步创建其证券客户关系管理(CRM)来适应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由于证券行业主要从属于服务业,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前景与客户关系管理密切相关。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对于证券业来说属于必不可少的工作重点,因此各证券公司逐步把注意力和焦点放到客户关系管理上来。虽然各券商都意识到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重要性,特别是核心客户的重要性,但是,当前国内证券公司进行客户管理的硬件和软件基础都相对薄弱,国内证券公司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应用水平,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非常大。例如美国的证券公司,数据挖掘研究和数据分析成果往往是最具权威性的。美国证券行业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视,像高盛和美林这样全球著名的证券公司,计算机人员的比例占全部员工总人数的1/4~1/3之间,其中,很大比例的计算机人员在从事着数据挖掘工作。几乎所有美国证券公司实施数据挖掘的主要对象是全球金融及证券市场,不局限于美国市场。因此,国外证券公司都非常重视同VIP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积极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7]。在这种情况下,哪个企业最先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来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并努力提高服务的水平,哪个企业就在竞争中占了先机,在整个证券行业整合的过程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因此,各证券公司目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采取什么措施以便形成差异化优势。证券公司通过提供详尽的咨询服务与个性化的附加服务,形成企业的差异化优势,来占据市场的绝对份额[7]。

随着证券公司逐步重视对客户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研究证券公司的客户风险评级管理方法及相应地定制客户营销策略对证券公司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风险评级管理可以让企业的领导者从较高的水平上来观察数据更深层次的含义,证券公司要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优势,赢得更多的客户,离不开科学的、动态的客户风险评级管理系统。此外,证券公司除了为客户提供证券中介服务外,还要发展投资咨询、资产管理和委托理财等更多的附加业务,这些业务对于证券公司来说也是很有市场价值的增值业务,因此,它有必要按客户的自然属性和交易行为属性,如交易频率、交易次数,交易金额、盈亏情况等方面来进行客户细分。这种类型的客户细分建立在多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基础上,细分多少个客户群体取决于客户数据的完善与否。与传统的客户分类方法相比,这种客户细分更加科学和易于应用,它更能够适应证券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证券公司运用这种客户细分思想和方法,能识别出不同特征的客户群,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最终促进公司的发展,帮助公司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9]。

(四)证券市场客户分级管理的研究进展

证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存储着海量的客户信息,主要包括客户的自然属性信息和客户股票实时交易行为数据,这些是客户数据管理、客户服务自动化、个性化的基础。随着客户关系系统管理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证券公司的客户资料和历史交易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完善,探讨客户分级管理方法及定制相应的营销策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证券公司要从提高服务质量上获取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科学的客户分级管理体系。客户分级管理是证券行业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客户历史数据进行多维度、多种方法的分析,可以对大量的客户进行分级管理,进而根据不同客户类别产生的不同交易行为等特点,总结出某一类的客户的特征,帮助证券公司判断该类用户是否对公司最有价值[10],证券公司根据不同类别客户的交易特点,对贡献度大的客户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和VIP服务,对贡献度目前相对较低类的潜力客户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使其发展为较高贡献的客户,最终实现客户维系,以提高各类客户的忠诚度。

当前主流的客户分级管理研究方法主要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基于客户风险等级的细分模型。传统的客户细分依据的是基于客户的统计学特征,统计分析存在着较大的误差。随着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成为客户细分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结合最新的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必要的数据收集、数据清理和数据变换,然后建立数据仓库模型,最后利用数据挖掘工具得出结论,进行辅助决策支持。有很多模型和技术能够有效的应用到客户分级管理中,主要包括关联法、聚类法、分类发现等。

1.关联分析(AssociationAnalysis)

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就称为关联。这种关联体现了事物及事物之间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关联规则挖掘成为了数据挖掘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联可分为简单关联、时序关联和因果关联。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库中隐藏的关联,并以规则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关联规则。有时并不知道数据库中数据的关联函数,即使知道也是不确定的,因此关联分析生成的规则带有置信度(可信度)。关联规则挖掘发现大量数据中项集之间有趣的关联或相关联系[11]。

2.聚类分析(ClusterAnalysis)

聚类就是把整个数据集分成不同的“簇”,并且要使簇与簇之间的区别尽可能的大,而簇内的差异尽可能的小。簇是数据样本的集合,聚类分析使得每个簇内部的样本之间的相关性比其他簇样本之间的相关性更密,即簇内的任意样本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属于不同簇的两个样本间具有较高的相异度。相异度可以根据描述样本的属性值来计算,样本间的“距离”是最常用的度量标准[11]。

3.分类分析(ClassificationAnalysis)

分类就是通过分析已知的数据,构造模型,改模型可以用来对未知的数据做预测,判定其目标值(离散或连续值)。分类可以用于预测,预测的目的是从历史数据记录中自动推导出给定数据的推广描述,从而能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11]。

二、实证研究

(一)证券客户风险评级管理的目标

针对证券业庞大的客户群,每隔一段时间,通过一定的风险评级方法,将客户分为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沉寂型,有利于证券公司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以及CRM的成功实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的评估方法,并结合证券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和划分目标,根据数据挖掘的结果,证券公司为不同细分群的客户提供后续评估维护方案和差异化服务,从而实现证券公司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到挖掘潜力客户、提高忠诚客户、挽留优质客户,企业获得稳定利润。

(二)客户风险评级指标的确定

本实证通过K-means算法对某证券公司厦门地区某营业部2010年1947条客户历史交易数据进行客户风险评级分析。在证券公司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客户属性一般包括静态属性和动态属性两种。动态属性是指与客户交易行为相关的属性,主要包括:时间累加资产、总佣金、总交易量、盈亏金额、A股佣金、换手率、盈亏率、佣金率等。客户动态属性体现了客户对证券公司的价值和贡献度,是进行数据挖掘的主要对象。实证选取的指标变量的含义及衡量标准如表1所示。

(三)数据预处理

数据挖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数据预处理,为了挖掘出更为有效的客户信息就必须提供准确、干净、标准、整洁的数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数据对象并不都是规范的,大多会有噪音、冗余、数据不一致、数据缺失、数据错误等。为了能够提高数据挖掘的质量、效率,就必须对这些存在缺陷的、不完整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使得数据挖掘过程更简单、更有效、更实用,结果更能准确地反映客观情况。本文采用K-means算法对客户的历史交易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在使用K-means算法对交易数据的变量属性进行聚类分析前,对大量交易数据进行清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上述指标数量级差别较大,若直接放在一起进行运算,则数量级大的指标将掩盖数量级小的指标,为了保证各变量在聚类分析中所处的地位相同,有必要对数据对象进行数据变换。此处采用归一化处理将消除这种影响。指标内部之间数据跨度较大、分布不均匀,若采用线性归一化方法则不利于分类,因此采用反余切函数进行数据的归一化。

(四)聚类

所选数据来自某证券公司厦门地区某营业部2010年客户历史交易数据,经过数据的选取预处理之后,选取了6个客户信息,包括期初资产、期末资产、期初市值、期末市值、期末基金、交易次数、总佣金、总交易量、平均每次交易量、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换手率、盈亏金额和盈亏率,采用K-Means建模和计算,分类个数为5。根据经验,分类个数为4-6时,一般具有较好的实际意义,经过分别计算,确定分类个数为5时,结果较为显著。得到的聚类结果如表2所示。

(五)结果分析

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将客户分为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沉寂型。这五类客户分别具有明显的行为特征。第一类客户为保守型客户,风险偏好低,追求本金安全基础上获取适当收益;第二类客户为平衡型客户的风险偏好较高、期望用适度的风险换取合理的回报;第三类客户为进取型客户的风险偏好高,追求短期的高回报,可忍受短期巨大的价格波动。第四类客户为沉寂客户,大部分客户属于这一类,资金量小,交易次数少,佣金贡献很小,仅有极少盈利;第五类客户为稳健型客户的风险偏好较低、愿意用较小的风险来获得相应收益。

三、客户风险评级管理策略

根据上述风险评级的结果,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公司整体营销战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证券营销队伍,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和考核,使之健康发展,证券公司可以提供一系列后续评估维护管理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客户经理的发展应以团队为主,以渠道拓展和大客户开发为主,根据业务发展规模和客户拓展情况,对客户经理职级进行划分。客户经理的职责包括:拜访客户、发展客户、完成营业部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按时参加月会、周会、夕会、早会及不定期业绩分析会等;每周向营业部提交客户访谈录,服从部门的管理、辅导和工作分配;每天填写工作日志和客户服务记录;跟踪客户服务,听取客户意见、建议,提供常规业务咨询服务;每月向营业部提交工作总结。客户经理的执业要求包括:客户经理应遵照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市场开拓、客户维护和服务工作;客户经理不得兼职,在执业过程中应当明示本人身份和所服务的证券经营机构;客户经理为公司开发客户时,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客户经理应向客户充分解释证券投资风险,通过规范程序,主动了解客户的投资需要、风险偏好等情况,并采取不同的方式测算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对客户的正当服务要求,客户经理应本着勤勉诚信的原则向客户提供客观、公开、准确、高效的服务;客户经理应如实向客户说明不同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区别,使客户充分认识到不同产品和业务的风险特征。

2.公司应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有关投资基础知识、技术分析、营销技巧、从业资格等业务方面的培训,积极筹划组织股民沙龙、客户联谊、投资报告会、小区宣传、渠道开发、社会公益等活动,以利于客户经理的业务开拓。

3.公司必须要求客户经理团队制定年度、半年度、季度、月份的经营计划和业绩目标,并向全体员工公布后按计划实施。同时,公司必须填写周报,对本周工作进行总结,并制订下周工作计划与业绩目标。每月底应对本月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次月的工作计划和业绩目标。客户经理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后,填写工作日志,包括当天拜访总结、次日拜访的客户、投资建议等,并全力达成。公司应每天检查客户经理团队成员的工作日志,并给予协助和督导,落实活动量管理。公司必须要求客户经理应按规定参加相关的业务、会议等活动,无故不得缺席。各营业部也必须按要求按时填写周报,每月应将本单位业务状况、有关活动管理进行分析、检讨和评估,并做工作总结备案。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本溪风光街证券营业部隶属于辽宁省证券公司本溪分公司。辽证本溪分公司,成立于1992年5月,原为本溪证券公司,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本溪市分行,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经济性质为全民所有制。1998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本溪市分行与辽宁省证券公司签订脱钩协议,中国人民银行本溪分行与本溪证券公司正式脱钩,脱钩后的本溪证券公司隶属于辽宁省证券公司。辽证本溪分公司现下设两个营业部,解放北路营业部和风光街营业部。

本溪风光街营业部,原名为本溪永丰营业部,成立于1997年1月,是本溪证券公司继解放北路营业部之后在本溪市开办的又一家证券营业部,原址设在永丰商业区金圆大厦1号。由于本溪市政府对永丰商业区进行招商引资动迁改造,2003年10月,永丰营业部搬迁至永丰商业区风光街24层农垦大厦2楼,搬迁后营业部名称改为风光街营业部。

风光街营业部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营业区域分为散户大厅、中户室、大户室和办公区四个部分。客户总数约14300余户。客户资金总量约为3.2亿元。营业部拥有设备数量775台(套),拥有自助委托、电话委托、刷卡委托、网上交易等多种交易服务手段。开展的业务有:发行各种有价证券业务;自营、证券买卖业务;证券还本付息和红利支付业务。

目前,风光街营业部下设办公室、交易部、电脑部、客服部。交易部负责营业部日常证券交易业务,电脑部负责交易网络系统的安全保障,客服部直接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办公室负责营业部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营业部现有正式员工15人,临时工9人。正式员工包括:办公室2人,交易部6人,电脑部2人,客服部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4人,占93.3%。

二、营业部经纪业务状况:

2004年实现股票、基金交易额16.85亿元,比去年同期13亿元增加3.85亿元,同比增长29.6%;2004年股民开户净增加210户,现已达到14387户。2004年,股票基金交易金额的市场占有率为万分之三点八六。

三、营业部各部门去年的工作情况

电脑部作为营业部的心脏部门,在2004年更加严格管理,重新规范了管理制度,克服电脑设备老化带来的种种困难,加强机房管理,做好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的监管,控制技术风险。按照证监会《证券经营机构营业部信息系统技术管理规范》的要求,定期与不定期地对营业部信息系统进行监测,及早发现问题隐患,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防患于未然。并按上交所和深交所及总公司的安排,完成各项应急测试、演练,并制定了周密的应急计划。明确了岗位责任制度,把日常的软硬件维护、数据备份、病毒检查等业务分解落实到个人,按总公司的要求,将清算业务从电脑部分离出来由专人负责,保证了现有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经纪业务中的交易部、客服部本着以诚信求发展、以规范求发展的原则,对各自部门的工作流程进行了细化和完善。

交易部柜台业务中的开户、销户、清密、解冻结、转托管等各项操作统一按照《辽证经纪业务操作规程》办理,严格把住交易的每个环节,不出纰漏,并经常检查落实情况,不使规章制度流于形式,从而使各项经纪业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了全年差错率、投诉率为零的良好局面。

客服部门对股民进行分类评估,户室客户和散户中的黄金客户落实到人。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计划成表,通过电台股评加大宣传,增加每日即时解盘次数和每周股市沙龙的次数,设立专门小组研讨行情,提供咨询,收到良好的效果。客服部门对股民进行分类评估,户室客户和散户中的黄金客户落实到人。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计划成表,通过电台股评加大宣传,增加每日即时解盘次数和每周股市沙龙的次数,设立专门小组研讨行情,提供咨询,收到良好的效果。

规范财务管理与核算,严格执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全面实现客户结算资金的专户存放,保证客户资金安全。加强了资金管理与控制,化解债券兑付风险,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了营业部经营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办公室作为营业部的后勤部门,在办公用品的领用上建立了计算机管理帐目;对营业部的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进行了全面盘点、登记造册,责任到人。安全保卫和防火工作常抓不懈。营业部在做好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和教育防范工作的同时,对保卫、经警人员加强了制度考核,经常跟班检查,做到保卫防范工作及时、到位,对机房、柜台、财务等重点部门的安全保卫工作做了严密部署,发现不安全隐患,立即处理解决。营业部全年各项业务工作未出现任何差错事故,保证了现金、债券的出入库和押运安全。在防火工作方面,坚持了消防控制中心的值班制度,并对值班人员进行了消防系统和消防器材的使用培训,防患于未然,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金融风险防范”和“三防一保”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确保了营业部各项业务工作的安全运行。

四、营业部自我评价

券商的诚信建设,首先应当把诚信提升到经营理念的高度,然后将诚信建设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在下面几项工作中基本体现了以诚实守信、遵规守法为主要内容的诚信建设。

1、坚持规范经营,守法经营原则,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本溪公司从严格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入手,坚决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切按照证券法及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办事。坚持公开的原则,向广大客户诚信明示营业部的概况、经营范围、经营面积等自然状况,使投资者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在券商的基本信息;诚信明示业务流程,从办理股东卡到买卖成交后的交割,在业务流程图中应逐一列示,让投资者一目了然的看到证券交易的全过程,并在开户时进行风险提示;诚信明示投资咨询服务,如证券基础常识的学习指导,中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相结合等投资理念的指引;诚信明示规章制度,如开户制度、现金存取制度、营业部的各项收费标准等等。从而有效地杜绝了违规经营、防范了金融风险,使客户对企业有信任感,安全感,企业在客户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注重员工诚信教育。

本溪公司党支部、工会和共青团等各级组织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我们认为,加强诚信建设,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不仅是对领导的要求,更是对企业员工的要求。我们经常教育员工,诚实守信,就是说话办事,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要对企业负责,更要对客户负责。我们的证券从业人员坚信只要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和尽职的义务,为投资人带来好的回报,就能得到了广大投资人的信任。通过诚信教育,培养了员工积极向上的社会责任感。

3、诚信服务

基础工作是营业部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条件。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努力,营业部的基础有了很大改观,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我们在拟定工作计划就把加强对散户的咨询、资讯、信息服务列为工作重点之一。扩大了营业部大厅内的《信息公告栏》,并将其细分成“每日股市资讯”、“午间股评”、“信息速递”、“个股调研报告”、“新股配售及中签公告”、“通知、公告”,将信息、资讯分类,使我们服务项目于散户的信息栏成为广大散户及时方便地了解市场信息、公司及营业部对市场走势研判的全方位信息沟通渠道,增大散户的信息资讯的信息流量,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把握住市场机遇,掌握行情节奏。为营业部创造更多的效益。

抓好客户的培训,使客户能熟悉营业部客户端的业务流程,能熟练使用营业部所提供的交易设备及其系统,在减轻业务人员的工作压力的同时,为营业部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客户经理对辖区内新来的客户,做好营业部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各种交易委托方式的介绍及如何使用;以及对辖区一些年老的客户要经常做指导,如通达信软件及其新功能的使用等。

为客户提供一些方便实惠的特色服务。做好新股配售中签和新股上市通知;增加个股增发、配股的提醒通知;加强了市场信息公告与风险提醒工作。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以利于我们的客户能够及时的做出调整操作策略和思路,以把握市场机会,增强客户对营业部的依存度、信任感。而良好的客户关系和客户对我们的信任感,将使我们对客户进行咨询、辅导具有可操作性。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证券公司战略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不仅着眼于短期风险管理,还要对长远期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从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上进行风险控制,还要从战略层面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对局部风险进行控制,还要对全局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还要分析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分析证券公司对各种风险的承受能力,从而实现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的全面、高效发展。因此,战略风险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风险管理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的基础,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也就是对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是提高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以适应业务发展和战略规划目标的要求。战略风险管理是对战略风险的持续识别、评估和应对,对经济资本进行战略性配置,以促进证券公司业务战略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1.战略风险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证券公司目前并没有明确开展战略风险管理,只是在进行战略规划时提及风险防范措施。战略规划也仅仅是提出了未来几年证券公司的发展目标。至于战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战略资源配置和资本配置等更是无从谈起,证券公司的战略风险管理存在较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证券公司进行的战略规划主要是市场竞争策略,缺乏对战略决策的风险或不确定性进行的分析。

1.2风险管理也只是基于业务条线的风险控制,是为保障市场竞争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缺乏对风险的有效管理。

1.3只局限在规划层面,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难以直接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计划中。而且也缺乏根据对战略风险的持续识别和评估,进行战略调整。

1.4只是指明了发展方向,但是对证券公司的现有资源缺乏客观的分析,更缺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配置和管理。如对资本、人力和物力的有效配置和管理。

2.战略风险管理的总体构想

2.1战略风险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2.1.1战略风险管理的内涵。

2.1.1.1对战略规划的风险管理。根据政治、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对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中的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潜在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并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和风险管理措施来避免或降低战略决策的风险。以风险为导向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是战略风险管理的最有效办法;

2.1.1.2对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从长期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对风险管理和体系建设进行良好的规划,确定实施方案,运用经济资本配置,强化竞争优势,确保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在未来三年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就成为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

2.1.2战略风险管理的意义。

2.1.2.1有助于对未来的金融创新和战略决策(业务、机构、人员、资本的战略布局)进行风险评估;

2.1.2.2对未来的风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有助于减少或避免未来的风险损失;

2.1.2.3有助于成体系地对未来风险加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使风险转化为可以利用的发展机会,从而促进收益的稳定增长。

2.1.2.4有助于减少被动性的风险资本准备,减少风险资本的占用,从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提高盈利能力。

2.1.2.5有助于减少流动性头寸占用,从而降低成本。

2.2战略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战略风险管理体系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策制度体系、组织体系、流程体系、技术体系、文化体系等。

2.2.1政策制度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策略等部分。

2.2.1.1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战略一方面是对战略规划及风险进行的风险管理,另一方面是是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主要包括: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确定经济资本配置、对战略规划进行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的战略步骤等。战略风险及风险管理。

2.2.1.1.1行业风险。证券市场是一个起伏波动比较大的市场,而我国的证券市场更是一个发展时间短,结构不合理,参与主体不稳定、存在诸多固有弊病的不成熟的市场,经常是牛短熊长,而且风险极大。我国的证券公司由于政策限制,主要业务只能面对证券市场。在股票市场只能买入待涨的盈利模式下,证券公司的两大主营业务证券自营和经纪业务只能在行情处于牛市时期才能获得理想的利润,而在熊市时期,证券公司被迫压缩业务规模、紧缩开支,长期处于一种较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的经营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证券公司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来抵消这种市场剧烈波动对证券公司经营造成的冲击。在市场的不同时期,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措施不同。在牛市阶段,证券公司的风险偏好可适当宽松,风险容忍度可适当提高,在熊市阶段则相反。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是在经营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来创造价值。为了适应战略规划风险管理的需要,应当制定风险管理的的战略规划。在未来三年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成为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

2.2.1.1.2业务风险。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应当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寻找能够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业务增长点,科学分析每一种业务(包括自营、经纪、资产管理、固定收益、投资银行、融资融券、直投等)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所带来的增长机会,分析这种机会所面临的风险及其带来的经营成本。将证券公司有限的资本、人力等资源科学合理地在各种业务间进行配置,从而实现在较长时间内的高效发展。证券公司在进行业务创新时,会带来风险分散化效果,在正常情况下会提升证券公司的风险承担能力,并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但是,由于对新业务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存在风险管理能力不相适应的可能性。如果新业务风险远远大于风险分散化效果,证券公司将面临较大的新增风险。而且,在未经风险评估和经济资本配置的情况下,业务过于分散,有可能使证券公司主业受到冲击,并且承担了过多业务类型的风险。因此,业务创新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和经济资本配置分析。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要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有机结合,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有机结合,并将之具体落实到证券公司的资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考核管理之中。战略规划应当明确确定针对证券公司各项业务、各种风险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以此来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基调和标准。

2.2.1.1.3技术风险。随着证券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已经成为证券公司越来越重要的管理基础和技术保障。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会导致战略决策风险。因此,安全、高效的信息系统不仅对业务的正常开展、业务创新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信息系统带来的技术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成为战略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2.1.1.4品牌风险。激烈的行业竞争必然形成优胜劣汰,品牌管理直接影响了证券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特别是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行业务等,品牌的影响力决定了业务发展的前景。因此,证券公司应当积极培育品牌优势,防范各种对品牌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隐患。

2.2.1.1.5竞争对手风险。证券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同业之间争抢市场份额,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取得在竞争中的先发优势、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要防止竞争对手带来的市场压力导致的短期行为,防止恶性竞争,防止为了争夺业务、争夺市场份额而采取的违规行为,同时对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行为要有应对措施,要从战略决策的角度尽量避免竞争对手带来的风险隐患。

2.2.1.1.6客户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客户的稳定性下降,客户的维权意识和议价能力也日益增强,如果证券公司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能随着客户的需求的改变而提高,将必然丢失客户和市场资源。证券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客户操作不规范,如异常交易、洗钱等,也将给证券公司带来监管风险。因此,必须对客户进行风险教育。

2.2.1.1.7财务、运营等多种风险。这些都可能对证券公司的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如上市、购并、网点设置等,对证券公司经营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上市能够迅速增加资本规模,提高经营实力。购并能够迅速扩大规模,显著提高市场份额。网点设置在市场处于牛市阶段,随着业务的迅速增加,增设网点有利于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份额,但是在市场处于熊市阶段,增设网点就有可能带来亏损。

2.2.1.2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策略是风险管理战略的具体执行策略。风险管理策略应当明确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确定风险成本即经济资本成本等。风险管理策略应当确定识别、评估、量化各种风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明确经济资本配置的具体方法和运用原则。

证券公司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传统业务争份额、创新业务抢先机,稳健经营。总体来讲证券公司是风险厌恶者。但是对于业务发展、创新、市场竞争来讲,证券公司又是风险的积极承担者。证券公司的整体风险与收益趋于平衡。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为了获取较高收益,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在某个业务领域,相对于其它同业,若某证券公司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针对某种风险的管理能力,或者能够通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来获得风险收益溢价,就能够获得行业内相对较高的收益水平。这种有管理的需要积极承担的风险,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就是目标风险。而非目标风险是指证券公司在经营主营业务和承担目标风险的过程中所承担的附属或伴生性风险。此类风险不能形成证券公司的利润来源,也不是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优势所在,或者风险管理的成本过高,证券公司需要因此放弃部分目标风险的承担,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采取对冲、分散、转移等办法降低风险承担。

2.2.1.2.1风险类型策略。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其它风险。总体的风险策略是有效降低市场风险、严格控制操作风险、严密防范流动性风险。

A.市场风险策略。只要有市场波动,市场风险就始终存在,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通过风险管理措施加以有效降低。而且由于风险具有双侧性,既能带来损失也能带来收益。尤其是当市场波动处于正向波动周期时,收益往往大于风险,当市场波动处于正向波动末期或者负向波动时,风险往往大于收益。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就能获得较好的收益。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限额管理、资产组合管理、对冲、补偿等。

限额管理包括风险资产限额、经济资本限额、净资本占用限额、投资限额、止盈止损限额等。对限额应当实行动态管理。当市场环境较好时,市场波动处于正向波动周期,尤其是处于初、中期阶段,收益大于风险,在证券公司的承受能力范围内,限额可适当增加。当市场环境趋于恶化时,市场波动处于正向波动末期或负向波动周期时,风险大于收益,限额需要适当减少。限额的确定需要根据风险状况、资本规模、承受能力、风险偏好、风险管理能力等因素来确定,主要的计量基础是经济资本限额。

资产组合管理包括业务组合管理、产品组合管理和股票组合管理等。资产组合管理有利于分散风险,提高风险承担能力。不同的业务、产品、股票承担的市场风险不同,当市场波动加大,甚至负向波动时,市场风险对不同的业务、产品和股票造成的影响不同。资产组合管理有利于降低整体市场风险承担程度。资产组合管理的基础是现资组合理论。但是对于业务组合、产品组合等资产组合管理的基础主要是经济资本配置。根据每一种资产的风险状况、盈利能力和资产限额确定每一种资产的在组合中的比例。根据每一种资产组合的风险状况、经济资本配置额度、资产限额、风险容忍度和期望盈利率,确定资产组合的总体额度。在预期收益率已定的情况下确定风险最小的资产组合;在风险容忍度已定的情况下寻求预期收益率最大的资产组合,通常这两者需要综合考虑。

对冲和转移是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补充手段。

B.操作风险策略。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不同,并不能直接带来收益。尤其是对于单个客户和单笔业务来说,操作风险的发生将直接带来损失。因此需要严格防范。但由于市场在不断变化,制度和流程规范永远不可能超过业务实际的需要,只能是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加以修订。而且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增加,机构不断增加,人员规模迅速增长,业务创新不断发展,完全杜绝操作风险是不可能的。完全杜绝操作风险所需要花费的的成本可能会超过了业务发展的承受能力。只要能通过加强内控管理,实现比同业平均水平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规范化水平,就能获得超额的风险管理溢价。因此,针对操作风险也要确定合理的风险容忍度。在市场波动处于正向波动周期,尤其是初、中期时,积极扩大业务规模、机构规模,就等于积极承担了更多的操作风险。但是,业务规模的扩大必须以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作保障。

C.流动性风险策略。流动性风险是指证券公司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造成损失或破产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是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发生剧烈、数额较大变化的结果。流动性风险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流动性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从资产和负债等多方面对流动性进行综合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证券公司的经营成本。流动性风险的危害性很大,必须严密防范。但是,由于流动性风险是各种风险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流动风险管理必须与其他风险管理结合起来。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有,流动性比率管理、现金流分析、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压力测试和敏感性分析等。

2.2.1.2.2风险特性策略。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风险特性,如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等(见图1),面对不同特性的风险隐患,证券公司除了采取控制和化解措施防止风险转化为现实的损失之外,还应当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策略,如风险控制、化解、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降低证券公司的风险承担程度,降低风险转化为损失的概率,或者降低风险发生后产生损失的程度。

A.针对低风险高收益业务,应当在市场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加强风险控制,并采取积极扩大规模的办法,获取盈利,成为证券公司重要的利润基础,如经纪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等;

B.针对低风险低收益业务,应当积极扩大市场规模,成为利润来源的重要补充,如资产管理业务、固定收益业务、投资顾问业务、套利业务等;

C.针对高风险高收益业务,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应当根据资本配置计划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业务规模,及时把握市场机会,获取较高的市场利润。如证券投资业务、直投业务等;为了降低风险,还应当采取资产组合管理的办法来分散风险,提高风险定价、加强保障措施等进行风险补偿,提高风险资本准备提高抗风险能力等措施。

D.针对高风险低收益业务,一般应当采取规避策略,即使少量参与,也要采取对冲、转移等办法将风险转嫁出去,如衍生品业务。

2.2.1.2.3市场角色策略。根据证券公司在市场中所处的角色,可以将业务分为买方业务和卖方业务。相应的风险也可以分为买方风险和卖方风险。买方风险相对较高,卖方风险相对较低。作为买方角色参与市场,如证投、固定收益、承购包销、融资融券等,将承担价格下跌或资产贬值损失,或债券交易的对手方违约风险等,涉及到市场、信用、操作风险,风险相对较高。作为卖方角色参与市场,将承担员工违规操作、客户异常交易被监管部门监控而证券公司被迫承担协同监管责任的风险,涉及到操作、合规风险等,风险相对较低。如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顾问、研究咨询等。

风险管理策略体系是风险预警体系的延伸,由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但是,已发生问题资产的处理应当由资产保全委员会统一管理。

2.2.2组织体系。战略风险管理体系应当纳入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在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经营层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之下进行管理。

2.2.3流程体系。战略风险的管理流程体系包括:识别、评估、监测、报告、预警、处置、经济资本配置及考核等。

2.2.3.1战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战略风险产生于证券公司运营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并与市场、操作、信用、流动性等风险交织在一起,需要从行业、业务、技术、客户、品牌、竞争对手、客户、财务与运营等多个方面进行识别。

战略风险是无形的,因此难以量化。对战略风险进行评估,应当首先由证券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专家对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假设条件进行审核,例如整体经济指标、利率的变化及预期、市场风险参数等,然后由战略管理或规划部门对各种战略风险因素的影响效果和发生的可能性作出评估,据此进行优先排序并制定恰当的战略实施方案。

战略实施方案执行之前,应当认真评估其是否与证券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对未来战略目标的贡献,以及是否有必要调整战略规划等。

战略实施方案执行之后,无论成功与否,证券公司都应当对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的执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客观评估、认真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等。

针对未来不确定的经济、政治因素,证券公司可以利用情景分析法,分别评估有利、正常和不利的市场条件下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可能产生的影响。

2.2.3.2监测、报告、预警和处置。证券公司应当采用定期(每月或季度)自我评估的办法,来检验战略风险管理是否有效实施。战略管理和规划部门应当对评估结果的连续性和波动性进行长期、深入、系统化的分析和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市场变化、运营状况的变化,以及各项业务为实现整体经营目标所承受的风险。董事会和经营层应当定期审议战略风险分析和监测报告,对未来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进行调整。

对于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风险隐患或风险事件,应当及时做出反应,进入报告和预警流程,并按照风险等级由负责部门拟定风险处置措施,并报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2.2.3.3经济资本配置及考核。对资本这一主要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战略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为了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首先要分析每一种业务所面临的增长机会,以及这种机会所面临的风险;其次要分析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然后分析这种增长机会与风险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最后要在考虑风险成本、机会成本和经营成本的情况下,在各种业务品种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一种业务在短期内也许增长迅猛,但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这种业务的增长机会就会受到较大局限。因此,资本合理配置必须体现在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之中,进而落实到工作计划中去。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等。在制定战略规划时主要考虑前三种主要风险。在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和不同的业务、产品之间有效地配置资本,有助于降低证券公司面临的整体风险。资本配置运用到全面风险管理之中,表现为经济资本配置。

风险包括潜在损失和收益波动。从损失的角度来讲,风险包括了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预期损失是证券公司在现有的风险管理水平下,正常经营所必然发生的损失。而可接受的预期损失是指预期损失在证券公司经营成本的合理范围之内,并且在同业的平均水平之下,对证券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构成实质性影响的预计会发生的损失。非预期损失是指由于市场及经营的不确定性,证券公司面临的潜在损失的可能性。证券公司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通过控制、化解、转移、补偿、分散、配置等方法是风险得以转化,更多地体现为风险收益,更少地体现为损失,降低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从而获得更多的超过同业平均水平的风险管理溢价。极端损失是指在极端情况下,证券公司经营可能面临的重大损失。

经济资本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用于弥补非预期损失的资本准备,数量上应该等于证券公司整体损失分布中给定置信水平下的在险价值,即VAR,乘上资本乘数(巴塞尔委员会规定最低为3)。VAR的计算需要考虑相关系数和边际VAR的贡献值。经济资本配置需要依据经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率(即RAROC)来进行调整和考核。所谓RAROC是指某一项投资的预期收入减去预期损失与其所占用经济资本的比值。判断RAROC的依据就是股东对其承担的风险所要求的回报率。经济资本配置并不是把所有的资本都投入到RAROC最高的资产中就能获得最多的收益,由于存在极端风险、系统性风险防范,以及风险分散化的要求,考核经济资本配置的效果时,除了考核RAROC的大小,还要考核边际收益和边际风险的变化情况。在(股东)预期收益率已定的情况下确定风险最小的资本配置(即上行);在风险容忍度已定的情况下寻求预期收益率最大的资本配置(即下行)。通常这两者需要综合考虑。

使用RAROC对各个业务部门进行考核,容易导致业务部门不愿意开发具有战略意义但是短期内收益较低的业务或产品,需要进行修正,修正的主要依据就是各项业务所占用的经济资本的成本,即SVA,其实际含义是各项业务应当实现的股东增加值。SVA需要从各部门的收益中扣除,以鼓励业务部门进行着眼于长期发展的产品创新。

经济资本配置及其考核体现了战略风险管理及收益须经风险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并且贯穿始终。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最终体现为资本在不同业务之间的有效配置和平衡,全面风险管理在于整合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资源,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证券公司内的风险管理部协同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经济资本配置标准及其考核办法。

经济资本配置要折算为风险资产限额。经过调整的经济资本配置目标需要折算为各项业务的风险资产限额,从而对各项业务实施限额管理。

2.2.4技术体系。为了进行战略风险管理,必须对现有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改造。尤其是对经济资本配置的管理,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着手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提高操作风险计量的科学性。

2.2.5文化体系。战略风险管理应当体现企业文化和风险管理文化的指导思想。

2.2.5.1确定共同的价值标准。风险管理应当有稳定的目标、价值标准和管理原则,形成证券公司共同的风险价值观,这就是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的集合就形成了风险管理文化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下,用风险管理文化的价值标准来指导经营中的风险决策。具体的运用包括:培训、资格认证、考核标准的指导思想等。

2.2.5.2全面风险管理要处理好三大关系:①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风险既代表了正收益也代表了负损失,风险管理就是要控制负损失,获取正收益。收益与风险是相匹配的,高收益就可能带来高风险,收益是有限的而风险是无限的,高风险不仅有可能损失掉过去几年的收益,甚至有可能给企业造成致命损失。风险不等于收益,承担了风险不一定就能获得收益,过高的风险就意味着。不过,风险也不等于损失。风险是一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而损失是一种结果,从个体来讲以及从短期来讲承担风险不一定会造成损失,但从整体来讲或从中长期角度来讲,承担风险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损失,如果承担的风险适度,而且实现了有效地风险管理,就能将损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内,并且能加以有效地转化或转移,从而实现理想的收益。因此,风险管理既要实现风险防范,也要实现积极地风险管理。②风险管理与内控的关系。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内部控制如果失效,将导致管理混乱,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手段都将失灵。但是仅仅做好内部控制是不够的。因为,内部控制着重强调的是对规范的把握和控制。而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强调对证券公司整体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采取对风险的转移和补偿措施,实施对资本的有效配置以提高抗风险能力。风险管理不仅要解决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还应该解决应该做什么,再到如何做。③风险管理与发展的关系。风险管理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全面风险管理强调的是全员为了发展,全员也要做好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做好风险管理才能保障了企业价值的有效积累,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样只有深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才能真正做好风险管理。

2.2.5.3风险文化。风险文化是战略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形成一系列的文化理念和价值标准,组成较为完善的文化体系。

——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来创造价值。风险管理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是企业价值或股东价值必须通过有效地风险管理来创造。

——要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实现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风险管理有助于实现长效机制:即员工及股东价值回报。

——全员风险管理与全员发展,防范风险人人有责,管理风险人人有责,促进发展人人有责。

——审慎对待风险。

——占用资源、承担风险就意味着机会损失,承担风险需要付出代价。

——风险管理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对风险的早期识别、预警和化解有助于减少和控制损失。

——任何失去控制的损失都无法用收益来弥补。

3.结论

随着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日趋成熟,但是全面风险管理还仅仅处于尝试阶段,为了积极探索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借鉴银行业及国际上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理论,结合证券公司的实际风险管理需要,初步形成了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本文探讨的战略风险管理是这个理论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证券公司当前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最急迫的、也是最薄弱的工作内容。证券行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已经势在必行。本文略去了计量模型,以便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实用。

参考文献

[1]《风险管理》,银行从业人员考试教材办公室,金融出版社,2007年

[2]《金融机构现代风险管理基本框架》,陈中阳,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3]《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格哈德.施罗克著,贾维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证券公司战略风险管理

abstract:the strategy risk management is th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important constituent.th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formulates the science reasonable strategy plan foundation,constructs th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lso is to the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c plan.constructs th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the goal is enhances the negotiable securities company risk management ability,adapts the service development and the strategic plan goal request.the strategy risk management is to the strategic risk continually recognition,the appraisal and should to,carry on the strategic disposition to the economical capital,promotes the negotiable securities corporate business strategy plan goal smooth realization.

keywords:negotiable securities company strategy risk management

全面风险管理不仅着眼于短期风险管理,还要对长远期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从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上进行风险控制,还要从战略层面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对局部风险进行控制,还要对全局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还要分析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分析证券公司对各种风险的承受能力,从而实现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的全面、高效发展。因此,战略风险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风险管理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的基础,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也就是对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是提高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以适应业务发展和战略规划目标的要求。战略风险管理是对战略风险的持续识别、评估和应对,对经济资本进行战略性配置,以促进证券公司业务战略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1.战略风险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证券公司目前并没有明确开展战略风险管理,只是在进行战略规划时提及风险防范措施。战略规划也仅仅是提出了未来几年证券公司的发展目标。至于战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战略资源配置和资本配置等更是无从谈起,证券公司的战略风险管理存在较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证券公司进行的战略规划主要是市场竞争策略,缺乏对战略决策的风险或不确定性进行的分析。

1.2风险管理也只是基于业务条线的风险控制,是为保障市场竞争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缺乏对风险的有效管理。

1.3只局限在规划层面,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难以直接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计划中。而且也缺乏根据对战略风险的持续识别和评估,进行战略调整。

1.4只是指明了发展方向,但是对证券公司的现有资源缺乏客观的分析,更缺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配置和管理。如对资本、人力和物力的有效配置和管理。

2.战略风险管理的总体构想

2.1战略风险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2.1.1战略风险管理的内涵。

2.1.1.1对战略规划的风险管理。根据政治、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对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中的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潜在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并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和风险管理措施来避免或降低战略决策的风险。以风险为导向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是战略风险管理的最有效办法;

2.1.1.2对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从长期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对风险管理和体系建设进行良好的规划,确定实施方案,运用经济资本配置,强化竞争优势,确保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在未来三年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就成为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

2.1.2战略风险管理的意义。

2.1.2.1有助于对未来的金融创新和战略决策(业务、机构、人员、资本的战略布局)进行风险评估;

2.1.2.2对未来的风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有助于减少或避免未来的风险损失;

2.1.2.3有助于成体系地对未来风险加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使风险转化为可以利用的发展机会,从而促进收益的稳定增长。

2.1.2.4有助于减少被动性的风险资本准备,减少风险资本的占用,从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提高盈利能力。

2.1.2.5有助于减少流动性头寸占用,从而降低成本。

2.2战略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战略风险管理体系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策制度体系、组织体系、流程体系、技术体系、文化体系等。

2.2.1政策制度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策略等部分。

2.2.1.1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战略一方面是对战略规划及风险进行的风险管理,另一方面是是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主要包括: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确定经济资本配置、对战略规划进行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的战略步骤等。战略风险及风险管理。

2.2.1.1.1行业风险。证券市场是一个起伏波动比较大的市场,而我国的证券市场更是一个发展时间短,结构不合理,参与主体不稳定、存在诸多固有弊病的不成熟的市场,经常是牛短熊长,而且风险极大。我国的证券公司由于政策限制,主要业务只能面对证券市场。在股票市场只能买入待涨的盈利模式下,证券公司的两大主营业务证券自营和经纪业务只能在行情处于牛市时期才能获得理想的利润,而在熊市时期,证券公司被迫压缩业务规模、紧缩开支,长期处于一种较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的经营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证券公司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来抵消这种市场剧烈波动对证券公司经营造成的冲击。在市场的不同时期,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措施不同。在牛市阶段,证券公司的风险偏好可适当宽松,风险容忍度可适当提高,在熊市阶段则相反。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是在经营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来创造价值。为了适应战略规划风险管理的需要,应当制定风险管理的的战略规划。在未来三年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成为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

2.2.1.1.2业务风险。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应当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寻找能够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业务增长点,科学分析每一种业务(包括自营、经纪、资产管理、固定收益、投资银行、融资融券、直投等)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所带来的增长机会,分析这种机会所面临的风险及其带来的经营成本。将证券公司有限的资本、人力等资源科学合理地在各种业务间进行配置,从而实现在较长时间内的高效发展。证券公司在进行业务创新时,会带来风险分散化效果,在正常情况下会提升证券公司的风险承担能力,并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但是,由于对新业务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存在风险管理能力不相适应的可能性。如果新业务风险远远大于风险分散化效果,证券公司将面临较大的新增风险。而且,在未经风险评估和经济资本配置的情况下,业务过于分散,有可能使证券公司主业受到冲击,并且承担了过多业务类型的风险。因此,业务创新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和经济资本配置分析。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要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有机结合,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有机结合,并将之具体落实到证券公司的资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考核管理之中。战略规划应当明确确定针对证券公司各项业务、各种风险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以此来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基调和标准。

2.2.1.1.3技术风险。随着证券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已经成为证券公司越来越重要的管理基础和技术保障。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会导致战略决策风险。因此,安全、高效的信息系统不仅对业务的正常开展、业务创新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信息系统带来的技术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成为战略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2.1.1.4品牌风险。激烈的行业竞争必然形成优胜劣汰,品牌管理直接影响了证券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特别是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行业务等,品牌的影响力决定了业务发展的前景。因此,证券公司应当积极培育品牌优势,防范各种对品牌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隐患。

2.2.1.1.5竞争对手风险。证券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同业之间争抢市场份额,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取得在竞争中的先发优势、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要防止竞争对手带来的市场压力导致的短期行为,防止恶性竞争,防止为了争夺业务、争夺市场份额而采取的违规行为,同时对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行为要有应对措施,要从战略决策的角度尽量避免竞争对手带来的风险隐患。

2.2.1.1.6客户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客户的稳定性下降,客户的维权意识和议价能力也日益增强,如果证券公司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能随着客户的需求的改变而提高,将必然丢失客户和市场资源。证券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客户操作不规范,如异常交易、洗钱等,也将给证券公司带来监管风险。因此,必须对客户进行风险教育。

2.2.1.1.7财务、运营等多种风险。这些都可能对证券公司的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如上市、购并、网点设置等,对证券公司经营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上市能够迅速增加资本规模,提高经营实力。购并能够迅速扩大规模,显著提高市场份额。网点设置在市场处于牛市阶段,随着业务的迅速增加,增设网点有利于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份额,但是在市场处于熊市阶段,增设网点就有可能带来亏损。

2.2.1.2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策略是风险管理战略的具体执行策略。风险管理策略应当明确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确定风险成本即经济资本成本等。风险管理策略应当确定识别、评估、量化各种风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明确经济资本配置的具体方法和运用原则。

证券公司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传统业务争份额、创新业务抢先机,稳健经营。总体来讲证券公司是风险厌恶者。但是对于业务发展、创新、市场竞争来讲,证券公司又是风险的积极承担者。证券公司的整体风险与收益趋于平衡。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为了获取较高收益,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在某个业务领域,相对于其它同业,若某证券公司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针对某种风险的管理能力,或者能够通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来获得风险收益溢价,就能够获得行业内相对较高的收益水平。这种有管理的需要积极承担的风险,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就是目标风险。而非目标风险是指证券公司在经营主营业务和承担目标风险的过程中所承担的附属或伴生性风险。此类风险不能形成证券公司的利润来源,也不是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优势所在,或者风险管理的成本过高,证券公司需要因此放弃部分目标风险的承担,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采取对冲、分散、转移等办法降低风险承担。

2.2.1.2.1风险类型策略。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其它风险。总体的风险策略是有效降低市场风险、严格控制操作风险、严密防范流动性风险。

a.市场风险策略。只要有市场波动,市场风险就始终存在,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通过风险管理措施加以有效降低。而且由于风险具有双侧性,既能带来损失也能带来收益。尤其是当市场波动处于正向波动周期时,收益往往大于风险,当市场波动处于正向波动末期或者负向波动时,风险往往大于收益。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就能获得较好的收益。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限额管理、资产组合管理、对冲、补偿等。

限额管理包括风险资产限额、经济资本限额、净资本占用限额、投资限额、止盈止损限额等。对限额应当实行动态管理。当市场环境较好时,市场波动处于正向波动周期,尤其是处于初、中期阶段,收益大于风险,在证券公司的承受能力范围内,限额可适当增加。当市场环境趋于恶化时,市场波动处于正向波动末期或负向波动周期时,风险大于收益,限额需要适当减少。限额的确定需要根据风险状况、资本规模、承受能力、风险偏好、风险管理能力等因素来确定,主要的计量基础是经济资本限额。

资产组合管理包括业务组合管理、产品组合管理和股票组合管理等。资产组合管理有利于分散风险,提高风险承担能力。不同的业务、产品、股票承担的市场风险不同,当市场波动加大,甚至负向波动时,市场风险对不同的业务、产品和股票造成的影响不同。资产组合管理有利于降低整体市场风险承担程度。资产组合管理的基础是现资组合理论。但是对于业务组合、产品组合等资产组合管理的基础主要是经济资本配置。根据每一种资产的风险状况、盈利能力和资产限额确定每一种资产的在组合中的比例。根据每一种资产组合的风险状况、经济资本配置额度、资产限额、风险容忍度和期望盈利率,确定资产组合的总体额度。在预期收益率已定的情况下确定风险最小的资产组合;在风险容忍度已定的情况下寻求预期收益率最大的资产组合,通常这两者需要综合考虑。

对冲和转移是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补充手段。

b.操作风险策略。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不同,并不能直接带来收益。尤其是对于单个客户和单笔业务来说,操作风险的发生将直接带来损失。因此需要严格防范。但由于市场在不断变化,制度和流程规范永远不可能超过业务实际的需要,只能是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加以修订。而且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增加,机构不断增加,人员规模迅速增长,业务创新不断发展,完全杜绝操作风险是不可能的。完全杜绝操作风险所需要花费的的成本可能会超过了业务发展的承受能力。只要能通过加强内控管理,实现比同业平均水平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规范化水平,就能获得超额的风险管理溢价。因此,针对操作风险也要确定合理的风险容忍度。在市场波动处于正向波动周期,尤其是初、中期时,积极扩大业务规模、机构规模,就等于积极承担了更多的操作风险。但是,业务规模的扩大必须以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作保障。

c.流动性风险策略。流动性风险是指证券公司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造成损失或破产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是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发生剧烈、数额较大变化的结果。流动性风险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流动性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从资产和负债等多方面对流动性进行综合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证券公司的经营成本。流动性风险的危害性很大,必须严密防范。但是,由于流动性风险是各种风险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流动风险管理必须与其他风险管理结合起来。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有,流动性比率管理、现金流分析、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压力测试和敏感性分析等。

2.2.1.2.2风险特性策略。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风险特性,如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等(见图1),面对不同特性的风险隐患,证券公司除了采取控制和化解措施防止风险转化为现实的损失之外,还应当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策略,如风险控制、化解、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降低证券公司的风险承担程度,降低风险转化为损失的概率,或者降低风险发生后产生损失的程度。

a.针对低风险高收益业务,应当在市场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加强风险控制,并采取积极扩大规模的办法,获取盈利,成为证券公司重要的利润基础,如经纪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等;

b.针对低风险低收益业务,应当积极扩大市场规模,成为利润来源的重要补充,如资产管理业务、固定收益业务、投资顾问业务、套利业务等;

c.针对高风险高收益业务,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应当根据资本配置计划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业务规模,及时把握市场机会,获取较高的市场利润。如证券投资业务、直投业务等;为了降低风险,还应当采取资产组合管理的办法来分散风险,提高风险定价、加强保障措施等进行风险补偿,提高风险资本准备提高抗风险能力等措施。

d.针对高风险低收益业务,一般应当采取规避策略,即使少量参与,也要采取对冲、转移等办法将风险转嫁出去,如衍生品业务。

2.2.1.2.3市场角色策略。根据证券公司在市场中所处的角色,可以将业务分为买方业务和卖方业务。相应的风险也可以分为买方风险和卖方风险。买方风险相对较高,卖方风险相对较低。作为买方角色参与市场,如证投、固定收益、承购包销、融资融券等,将承担价格下跌或资产贬值损失,或债券交易的对手方违约风险等,涉及到市场、信用、操作风险,风险相对较高。作为卖方角色参与市场,将承担员工违规操作、客户异常交易被监管部门监控而证券公司被迫承担协同监管责任的风险,涉及到操作、合规风险等,风险相对较低。如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顾问、研究咨询等。

风险管理策略体系是风险预警体系的延伸,由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但是,已发生问题资产的处理应当由资产保全委员会统一管理。

2.2.2组织体系。战略风险管理体系应当纳入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在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经营层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之下进行管理。

2.2.3流程体系。战略风险的管理流程体系包括:识别、评估、监测、报告、预警、处置、经济资本配置及考核等。

2.2.3.1战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战略风险产生于证券公司运营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并与市场、操作、信用、流动性等风险交织在一起,需要从行业、业务、技术、客户、品牌、竞争对手、客户、财务与运营等多个方面进行识别。

战略风险是无形的,因此难以量化。对战略风险进行评估,应当首先由证券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专家对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假设条件进行审核,例如整体经济指标、利率的变化及预期、市场风险参数等,然后由战略管理或规划部门对各种战略风险因素的影响效果和发生的可能性作出评估,据此进行优先排序并制定恰当的战略实施方案。

战略实施方案执行之前,应当认真评估其是否与证券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对未来战略目标的贡献,以及是否有必要调整战略规划等。

战略实施方案执行之后,无论成功与否,证券公司都应当对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的执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客观评估、认真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等。

针对未来不确定的经济、政治因素,证券公司可以利用情景分析法,分别评估有利、正常和不利的市场条件下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可能产生的影响。

2.2.3.2监测、报告、预警和处置。证券公司应当采用定期(每月或季度)自我评估的办法,来检验战略风险管理是否有效实施。战略管理和规划部门应当对评估结果的连续性和波动性进行长期、深入、系统化的分析和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市场变化、运营状况的变化,以及各项业务为实现整体经营目标所承受的风险。董事会和经营层应当定期审议战略风险分析和监测报告,对未来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进行调整。

对于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风险隐患或风险事件,应当及时做出反应,进入报告和预警流程,并按照风险等级由负责部门拟定风险处置措施,并报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2.2.3.3经济资本配置及考核。对资本这一主要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战略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为了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首先要分析每一种业务所面临的增长机会,以及这种机会所面临的风险;其次要分析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然后分析这种增长机会与风险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最后要在考虑风险成本、机会成本和经营成本的情况下,在各种业务品种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一种业务在短期内也许增长迅猛,但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这种业务的增长机会就会受到较大局限。因此,资本合理配置必须体现在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之中,进而落实到工作计划中去。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等。在制定战略规划时主要考虑前三种主要风险。在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和不同的业务、产品之间有效地配置资本,有助于降低证券公司面临的整体风险。资本配置运用到全面风险管理之中,表现为经济资本配置。

风险包括潜在损失和收益波动。从损失的角度来讲,风险包括了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预期损失是证券公司在现有的风险管理水平下,正常经营所必然发生的损失。而可接受的预期损失是指预期损失在证券公司经营成本的合理范围之内,并且在同业的平均水平之下,对证券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构成实质性影响的预计会发生的损失。非预期损失是指由于市场及经营的不确定性,证券公司面临的潜在损失的可能性。证券公司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通过控制、化解、转移、补偿、分散、配置等方法是风险得以转化,更多地体现为风险收益,更少地体现为损失,降低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从而获得更多的超过同业平均水平的风险管理溢价。极端损失是指在极端情况下,证券公司经营可能面临的重大损失。

经济资本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用于弥补非预期损失的资本准备,数量上应该等于证券公司整体损失分布中给定置信水平下的在险价值,即var,乘上资本乘数(巴塞尔委员会规定最低为3)。var的计算需要考虑相关系数和边际var的贡献值。经济资本配置需要依据经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率(即raroc)来进行调整和考核。所谓raroc是指某一项投资的预期收入减去预期损失与其所占用经济资本的比值。判断raroc的依据就是股东对其承担的风险所要求的回报率。经济资本配置并不是把所有的资本都投入到raroc最高的资产中就能获得最多的收益,由于存在极端风险、系统性风险防范,以及风险分散化的要求,考核经济资本配置的效果时,除了考核raroc的大小,还要考核边际收益和边际风险的变化情况。在(股东)预期收益率已定的情况下确定风险最小的资本配置(即上行);在风险容忍度已定的情况下寻求预期收益率最大的资本配置(即下行)。通常这两者需要综合考虑。

使用raroc对各个业务部门进行考核,容易导致业务部门不愿意开发具有战略意义但是短期内收益较低的业务或产品,需要进行修正,修正的主要依据就是各项业务所占用的经济资本的成本,即sva,其实际含义是各项业务应当实现的股东增加值。sva需要从各部门的收益中扣除,以鼓励业务部门进行着眼于长期发展的产品创新。

经济资本配置及其考核体现了战略风险管理及收益须经风险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并且贯穿始终。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最终体现为资本在不同业务之间的有效配置和平衡,全面风险管理在于整合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资源,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证券公司内的风险管理部协同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经济资本配置标准及其考核办法。

经济资本配置要折算为风险资产限额。经过调整的经济资本配置目标需要折算为各项业务的风险资产限额,从而对各项业务实施限额管理。

2.2.4技术体系。为了进行战略风险管理,必须对现有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改造。尤其是对经济资本配置的管理,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着手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提高操作风险计量的科学性。

2.2.5文化体系。战略风险管理应当体现企业文化和风险管理文化的指导思想。

2.2.5.1确定共同的价值标准。风险管理应当有稳定的目标、价值标准和管理原则,形成证券公司共同的风险价值观,这就是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的集合就形成了风险管理文化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下,用风险管理文化的价值标准来指导经营中的风险决策。具体的运用包括:培训、资格认证、考核标准的指导思想等。

2.2.5.2全面风险管理要处理好三大关系:①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风险既代表了正收益也代表了负损失,风险管理就是要控制负损失,获取正收益。收益与风险是相匹配的,高收益就可能带来高风险,收益是有限的而风险是无限的,高风险不仅有可能损失掉过去几年的收益,甚至有可能给企业造成致命损失。风险不等于收益,承担了风险不一定就能获得收益,过高的风险就意味着。不过,风险也不等于损失。风险是一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而损失是一种结果,从个体来讲以及从短期来讲承担风险不一定会造成损失,但从整体来讲或从中长期角度来讲,承担风险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损失,如果承担的风险适度,而且实现了有效地风险管理,就能将损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内,并且能加以有效地转化或转移,从而实现理想的收益。因此,风险管理既要实现风险防范,也要实现积极地风险管理。②风险管理与内控的关系。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内部控制如果失效,将导致管理混乱,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手段都将失灵。但是仅仅做好内部控制是不够的。因为,内部控制着重强调的是对规范的把握和控制。而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强调对证券公司整体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采取对风险的转移和补偿措施,实施对资本的有效配置以提高抗风险能力。风险管理不仅要解决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还应该解决应该做什么,再到如何做。③风险管理与发展的关系。风险管理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全面风险管理强调的是全员为了发展,全员也要做好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做好风险管理才能保障了企业价值的有效积累,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样只有深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才能真正做好风险管理。

2.2.5.3风险文化。风险文化是战略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形成一系列的文化理念和价值标准,组成较为完善的文化体系。

——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来创造价值。风险管理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是企业价值或股东价值必须通过有效地风险管理来创造。

——要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实现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风险管理有助于实现长效机制:即员工及股东价值回报。

——全员风险管理与全员发展,防范风险人人有责,管理风险人人有责,促进发展人人有责。

——审慎对待风险。

——占用资源、承担风险就意味着机会损失,承担风险需要付出代价。

——风险管理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对风险的早期识别、预警和化解有助于减少和控制损失。

——任何失去控制的损失都无法用收益来弥补。

3.结论

随着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日趋成熟,但是全面风险管理还仅仅处于尝试阶段,为了积极探索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借鉴银行业及国际上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理论,结合证券公司的实际风险管理需要,初步形成了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本文探讨的战略风险管理是这个理论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证券公司当前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最急迫的、也是最薄弱的工作内容。证券行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已经势在必行。本文略去了计量模型,以便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实用。

参考文献

[1]《风险管理》,银行从业人员考试教材办公室,金融出版社,2007年

[2]《金融机构现代风险管理基本框架》,陈中阳,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3]《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格哈德.施罗克 著,贾维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的含义及分类

(一)合规风险的含义。2005年4月29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了《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高级文件。该文件虽未直接对“合规”一词的概念进行界定,但却指出:“本文件所称‘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08年7月14日的《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也对“合规风险”进行了定义:“合规风险”是指因证券公司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或准则而使证券公司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例如,证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违反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规定而受到监管当局的制裁,证券公司违反客户隐私保护、侵犯客户利益等有关规定而被,证券公司因未能遵守国家劳动就业法规或者税收法规而受到处罚并影响其声誉等。从内涵上看,合规风险主要是强调因为各种自身原因主导性地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等而遭受的经济或声誉的损失。这种风险性质更严重,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二)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的分类。证券公司合规风险可以进行如下分类:一是制度风险:主要是由于内部制度的制定、更新跟不上外部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变化而造成制度缺陷的风险;二是内控缺失风险:主要是证券公司缺乏有效的内控管理,一些重大决策完全是某些领导的个人意愿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三是执行风险:指因内部控制失效,交易或管理系统操作不当或缺乏必要的后台技术支持而导致的损失;(4)法律风险:是由于证券公司经营过程中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二、我国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规风险意识不强,忽视合规风险控制。我国的证券行业发展时间尚短,因此在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存在缺陷,驾驭风险的经验和意识严重不足。作为企业,盈利是其最终目的,而追求高利润、高回报是近年来整个证券业出现系统性问题的源头。然而在追求高利润、高回报的同时,证券公司却对于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存在着很多误区:一是风险管理控制部门定位缺失。虽然我国的证券公司均成立了风险控制部门,但这些风险控制部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监管部门在政策法规上对证券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方面作了硬性规定而被迫成立的。由于这些部门并不直接给证券公司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往往是处于流于形式或者是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的尴尬境地;二是人力资源配备不足。从我国证券公司现行的组织体系表面看对合规管理有所涉及,如监事会、独立董事制度等,但由于缺乏系统性、强制性的专职机构与人员,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和科学的运行程序,因此合规管理效果很不理想。

(二)合规管理缺乏有效的考核。证券公司在其激励考核指标的设计上,风险尤其是合规风险指标的权重小、占比低;而且,合规操作本身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性的业务量指标仍然是考核体系的主导,合规行为本身所创造的价值并没有在证券公司的价值体系中得到形式和程度上的体现。虽然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中明确规定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同等岗位的平均工资水平,但在实际发放过程中,合规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并未达到平均水平。证券公司合规考核也基本停留在制度建设上,没能将合规考核与证券公司的长期发展相结合。

(三)责任追究效果难发挥。随着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和专业化,公司内部控制部门对于违规问题的揭示程度也在不断深入,但在相关问题的处理上,责任追究力度相对不足。目前来看,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的责任追究已经出现了以下不良的倾向:一是合规风险处理责任单位不够明确,很多证券公司对于责任追究往往只是结合合规部门的意见,由公司人力资源总部和相关业务部门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致使合规处罚和责任追究处理分寸把握各不相同;二是在处罚种类上,表现为分支机构或者公司内部处理多,行政处罚少;三是在处罚对象上,表现为对具体人员的处理多,对分支机构的处理少;四是在层次上,表现为对基层操作人员处理多,对高级管理人员处理少。以上种种不良倾向导致证券公司在合规管理责任追究的实际落实中很难有良好的警示效果。一些人员和分支机构在违规时往往不会受到合规处罚,而另一部分人一旦遭到合规处罚,往往抱怨待遇不公,而不会查找自身原因。在违规责任得不到有效追究的情况下,合规管理的权威性、有效性和执行的严肃性都会受到潜在的、不可避免的动摇。进而,会对公司管理层或者决策层的违规行为形成事实上的纵容。一旦所谓的机会出现,他们就会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违规操作。而当冒险失败时,整个证券公司也就走到了尽头。

(四)证券公司整体合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不浓。我国证券公司实施合规风险管理将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合规风险管理的实施联系着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文化的重塑,涉及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理念。然而,目前我国证券公司没能形成一套具有很强执行力的制度,以至于至今没有形成严格、有效执行内部管理制度的公司传统习惯或公司文化,造成合规文化缺失。合规文化培育是合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顺利实施的内部环境基础,必须通过改革旧有的制度范式、变革落后管理理念方法才能实现。而这个触及公司根本的改变涉及到公司的各个角落、各个业务、各责任人,这势必损害部分人原有的利益关系,同时也意味着合规文化的培育面临巨大障碍。

(五)风险预警及风险评价系统的缺乏。我国证券公司普遍缺乏风险预警体系,主要表现为:各个证券公司没有一套符合自身业务要求的风险监视和度量控制模型,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证券公司财务风险和业务风险状况,实现对证券公司的全过程监管。当证券公司某个控制环节出现问题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随着问题的逐步扩大,还会影响到其他控制点风险的产生,并最终导致整个内控体系的无效。同时,证券公司缺乏一套有效的风险评价系统,不能对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作出客观的评价。

三、加强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合规机构和合规队伍。合规机构和合规队伍的建设涉及到证券公司的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具体职能部门和具体合规人员等各个层面。

1.董事会层面。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专门规定了董事会的合规职责,包括审批合规政策并确保其制定适当,监督合规政策的实施,在全公司推行诚信与正直的价值观念等。证券公司董事会可以设置专门的合规委员会或要求审计委员会承担上述职责。

2.高级管理层层面。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指出,“每家银行应该有一位执行官或高级职员全面负责协调银行合规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以及监督其他合规部门职员的工作”,该执行官或高级职员被称为“合规负责人”。合规部门的负责人必须是专职管理人员或者是证券公司内部的高级管理人员,但不能参与证券公司的业务处理,能够全面协调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定期向高层汇报合规风险分析报告,并对合规部门负责。

3.合规部门层面。合规部门是合规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合规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其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原则。

(1)合规部门在证券公司内部应有正式地位,证券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公司章程或者正式的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合规部门的地位、职权以及独立性。董事会或者高级管理层有责任指导有关合规风险的管理工作,审核证券公司有关合规方面的制度,并对其负责。

(2)合规部门虽然授予其独立性,但是它的履行情况应受到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内审部门与合规部门应当分离,以保证对合规部门的工作进行独立的考核,审计部门也要将与合规有关的所有审计调查结果及时告知合规负责人或者相应的高层领导。

(3)合规部门应根据合规方案履行其职责,确定合规部门的日常工作计划,定期考核评级。如具体政策和程序的实施与评审,合规风险评估,合规评估的方式以及对员工合规文化的教育与培训等。制定合规方案应以风险为本,并受到合规负责人的监督,以确保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

(二)建立全面的风险监控系统。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警示,值得国内证券公司反思。尽管摩根大通公司在1994年就将风险价值模型作为主要的计量工具并出版了RiskMetrics系统,但美国主要投资银行的风险价值模型(Valueatrisk)并没有能预测到次级债务爆发带来的巨额损失,显示出以历史数据为统计基础的预测方式存在重大缺陷。况且,VAR模型的有效性是基于市场有效性与市场波动不存在自相关性的假设。但在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行为、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性以及投机者的操纵行为的作用下,市场的波动性具有一定的自相关性,不完全符合上述假设条件。可见,对于高度金融创新的证券公司来说,仅靠完全计算机化的风险价值模型仍难以避免重大风险的发生。以此为鉴,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部门与风险控制部门应加强合作,通过对合规风险点进行标识与警示,将合规风险的控制点嵌入公司风险控制的流程中,形成全面的风险监控系统,并分析控制与效率的平衡性,找出较好的平衡点。同时,在依靠以历史统计数据为基础的风险价值模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最新的合规风险警示信号,这对于提早发现风险隐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完备的合规绩效考核、合规问责、诚信举报制度。第一,根据证券公司内部的岗位职责、员工考核目标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评价制度,将考核指标尽可能地量化,以客观评价各部门、业务线和分支机构管理人的能力。第二,把合规评价结果作为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要与相关人员的奖罚相挂钩,充分体现违规受处罚、合规受奖励的价值观。第三,建立内部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追究责任人,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并及时修正错误,规范经营管理。第四,建立诚信举报制度,敞开员工举报违规、违法行为的渠道和途径,如在行内设立举报信箱、网上举报信箱、举报电话等。据统计,有80%的违规案件基层员工是知情的。因此,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举报机制,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置违规风险是很有益处的。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的含义及分类

(一)合规风险的含义。2005年4月29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了《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高级文件。该文件虽未直接对“合规”一词的概念进行界定,但却指出:“本文件所称‘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08年7月14日的《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也对“合规风险”进行了定义:“合规风险”是指因证券公司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或准则而使证券公司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例如,证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违反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规定而受到监管当局的制裁,证券公司违反客户隐私保护、侵犯客户利益等有关规定而被,证券公司因未能遵守国家劳动就业法规或者税收法规而受到处罚并影响其声誉等。从内涵上看,合规风险主要是强调因为各种自身原因主导性地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等而遭受的经济或声誉的损失。这种风险性质更严重,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二)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的分类。证券公司合规风险可以进行如下分类:一是制度风险:主要是由于内部制度的制定、更新跟不上外部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变化而造成制度缺陷的风险;二是内控缺失风险:主要是证券公司缺乏有效的内控管理,一些重大决策完全是某些领导的个人意愿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三是执行风险:指因内部控制失效,交易或管理系统操作不当或缺乏必要的后台技术支持而导致的损失;(4)法律风险:是由于证券公司经营过程中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二、我国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规风险意识不强,忽视合规风险控制。我国的证券行业发展时间尚短,因此在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存在缺陷,驾驭风险的经验和意识严重不足。作为企业,盈利是其最终目的,而追求高利润、高回报是近年来整个证券业出现系统性问题的源头。然而在追求高利润、高回报的同时,证券公司却对于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存在着很多误区:一是风险管理控制部门定位缺失。虽然我国的证券公司均成立了风险控制部门,但这些风险控制部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监管部门在政策法规上对证券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方面作了硬性规定而被迫成立的。由于这些部门并不直接给证券公司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往往是处于流于形式或者是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的尴尬境地;二是人力资源配备不足。从我国证券公司现行的组织体系表面看对合规管理有所涉及,如监事会、独立董事制度等,但由于缺乏系统性、强制性的专职机构与人员,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和科学的运行程序,因此合规管理效果很不理想。

(二)合规管理缺乏有效的考核。证券公司在其激励考核指标的设计上,风险尤其是合规风险指标的权重小、占比低;而且,合规操作本身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性的业务量指标仍然是考核体系的主导,合规行为本身所创造的价值并没有在证券公司的价值体系中得到形式和程度上的体现。虽然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中明确规定证券公司合规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同等岗位的平均工资水平,但在实际发放过程中,合规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并未达到平均水平。证券公司合规考核也基本停留在制度建设上,没能将合规考核与证券公司的长期发展相结合。

(三)责任追究效果难发挥。随着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和专业化,公司内部控制部门对于违规问题的揭示程度也在不断深入,但在相关问题的处理上,责任追究力度相对不足。目前来看,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的责任追究已经出现了以下不良的倾向:一是合规风险处理责任单位不够明确,很多证券公司对于责任追究往往只是结合合规部门的意见,由公司人力资源总部和相关业务部门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致使合规处罚和责任追究处理分寸把握各不相同;二是在处罚种类上,表现为分支机构或者公司内部处理多,行政处罚少;三是在处罚对象上,表现为对具体人员的处理多,对分支机构的处理少;四是在层次上,表现为对基层操作人员处理多,对高级管理人员处理少。以上种种不良倾向导致证券公司在合规管理责任追究的实际落实中很难有良好的警示效果。一些人员和分支机构在违规时往往不会受到合规处罚,而另一部分人一旦遭到合规处罚,往往抱怨待遇不公,而不会查找自身原因。在违规责任得不到有效追究的情况下,合规管理的权威性、有效性和执行的严肃性都会受到潜在的、不可避免的动摇。进而,会对公司管理层或者决策层的违规行为形成事实上的纵容。一旦所谓的机会出现,他们就会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违规操作。而当冒险失败时,整个证券公司也就走到了尽头。

(四)证券公司整体合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不浓。我国证券公司实施合规风险管理将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合规风险管理的实施联系着公司企业文化、管理文化的重塑,涉及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理念。然而,目前我国证券公司没能形成一套具有很强执行力的制度,以至于至今没有形成严格、有效执行内部管理制度的公司传统习惯或公司文化,造成合规文化缺失。合规文化培育是合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顺利实施的内部环境基础,必须通过改革旧有的制度范式、变革落后管理理念方法才能实现。而这个触及公司根本的改变涉及到公司的各个角落、各个业务、各责任人,这势必损害部分人原有的利益关系,同时也意味着合规文化的培育面临巨大障碍。

(五)风险预警及风险评价系统的缺乏。我国证券公司普遍缺乏风险预警体系,主要表现为:各个证券公司没有一套符合自身业务要求的风险监视和度量控制模型,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证券公司财务风险和业务风险状况,实现对证券公司的全过程监管。当证券公司某个控制环节出现问题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随着问题的逐步扩大,还会影响到其他控制点风险的产生,并最终导致整个内控体系的无效。同时,证券公司缺乏一套有效的风险评价系统,不能对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作出客观的评价。

三、加强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合规机构和合规队伍。合规机构和合规队伍的建设涉及到证券公司的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具体职能部门和具体合规人员等各个层面。

1.董事会层面。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专门规定了董事会的合规职责,包括审批合规政策并确保其制定适当,监督合规政策的实施,在全公司推行诚信与正直的价值观念等。证券公司董事会可以设置专门的合规委员会或要求审计委员会承担上述职责。

2.高级管理层层面。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指出,“每家银行应该有一位执行官或高级职员全面负责协调银行合规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以及监督其他合规部门职员的工作”,该执行官或高级职员被称为“合规负责人”。合规部门的负责人必须是专职管理人员或者是证券公司内部的高级管理人员,但不能参与证券公司的业务处理,能够全面协调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定期向高层汇报合规风险分析报告,并对合规部门负责。

3.合规部门层面。合规部门是合规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合规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其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原则。

(1)合规部门在证券公司内部应有正式地位,证券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公司章程或者正式的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合规部门的地位、职权以及独立性。董事会或者高级管理层有责任指导有关合规风险的管理工作,审核证券公司有关合规方面的制度,并对其负责。

(2)合规部门虽然授予其独立性,但是它的履行情况应受到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内审部门与合规部门应当分离,以保证对合规部门的工作进行独立的考核,审计部门也要将与合规有关的所有审计调查结果及时告知合规负责人或者相应的高层领导。

(3)合规部门应根据合规方案履行其职责,确定合规部门的日常工作计划,定期考核评级。如具体政策和程序的实施与评审,合规风险评估,合规评估的方式以及对员工合规文化的教育与培训等。制定合规方案应以风险为本,并受到合规负责人的监督,以确保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

(二)建立全面的风险监控系统。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警示,值得国内证券公司反思。尽管摩根大通公司在1994年就将风险价值模型作为主要的计量工具并出版了RiskMetrics系统,但美国主要投资银行的风险价值模型(Valueatrisk)并没有能预测到次级债务爆发带来的巨额损失,显示出以历史数据为统计基础的预测方式存在重大缺陷。况且,VAR模型的有效性是基于市场有效性与市场波动不存在自相关性的假设。但在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行为、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性以及投机者的操纵行为的作用下,市场的波动性具有一定的自相关性,不完全符合上述假设条件。可见,对于高度金融创新的证券公司来说,仅靠完全计算机化的风险价值模型仍难以避免重大风险的发生。以此为鉴,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部门与风险控制部门应加强合作,通过对合规风险点进行标识与警示,将合规风险的控制点嵌入公司风险控制的流程中,形成全面的风险监控系统,并分析控制与效率的平衡性,找出较好的平衡点。同时,在依靠以历史统计数据为基础的风险价值模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最新的合规风险警示信号,这对于提早发现风险隐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完备的合规绩效考核、合规问责、诚信举报制度。第一,根据证券公司内部的岗位职责、员工考核目标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评价制度,将考核指标尽可能地量化,以客观评价各部门、业务线和分支机构管理人的能力。第二,把合规评价结果作为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要与相关人员的奖罚相挂钩,充分体现违规受处罚、合规受奖励的价值观。第三,建立内部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追究责任人,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并及时修正错误,规范经营管理。第四,建立诚信举报制度,敞开员工举报违规、违法行为的渠道和途径,如在行内设立举报信箱、网上举报信箱、举报电话等。据统计,有80%的违规案件基层员工是知情的。因此,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举报机制,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置违规风险是很有益处的。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分析

(一)股权结构特点分析。

作为现代公司制度的基础,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股权结构体现了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各不同持股主体之间的所有权构成,反映了股东权力的分布状况,对公司的行为决策起着决定性影响。当前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最突出的问题是股权过度集中。本文选取2009年我国总资产前10名的证券公司作为样本,分析其股权集中度。从表1中不难看出,我国前十大证券公司的股权集中度非常高。总资产前10名的证券公司中有5家上市公司,除海通证券外,其余4家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都在20%以上,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更高。非上市证券公司除了股权集中度很高以外,其股东人数也极少,大部分证券公司的股东都不超过30家。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总资产前10名的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都是国有独资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这也反映了我国当前证券公司股权结构的另一个问题——股权性质单一。据田晔和徐华云(2008)对中国2007年103家证券公司的统计,共有59家证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国有独资企业,30家证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国有控股企业,两者比例之和高达86.41%。股权结构过于集中以及股权性质单一是我国证券公司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体现了经济体制对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我国证券公司大多是自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具有计划经济色彩;另一个方面体现在股权流动性差。截至2010年10月,我国上市证券公司数量只有14家,即使是上市证券公司,其非流通股份所占比例也较高。控股股东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形式实现对证券公司的控股,这一特点也为我国证券公司实现混业经营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例如前十大证券公司中,中信建投是中信证券的控股子公司,而中信证券又是中信控股公司下面的控股子公司。中信控股公司作为中信集团的全资控股公司,通过控股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信诚人寿等实现金融混业经营。

(二)公司治理架构。

我国证券公司基本上都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公司治理架构,但在组织设置及相应关系的界定上有很大随意性,机构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三权分立治理结构的优越性并没有体现出来。虽然多数证券公司都设立了股东大会,但由于当前证券公司股权集中度过高,股东大会的参与者多是国有股东,多数非上市证券公司的股东数量很少,大部分都不超过30家,由此使得股东大会参与者较少,导致股东大会成为大股东的会议,小股东的参与程度很低,中小股东的意愿和要求无法在股东大会中反映。最后导致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及成员,基本是控股股东委派任命的结果。我国许多证券公司的董事都是由股东单位委派,特别是以控股股东派出董事为主,独立董事比例过低,甚至独立董事人员不符合独立董事任职要求。从证券公司大股东的性质来看,大股东既是证券公司的出资人,又是公司的债务人,由债务型股东选出的董事自然无法对债权人实施硬性监督,投票权也不得不受公司经理层的左右。此外,董事会成员中有相当比例为经营层人员,外部董事比例过低,董事会和经营层之间分工不明确,往往造成内部人控制现象,经营层代位董事会行使职权,从而漠视股东乃至社会利益。很多证券公司董事长职责界定模糊,与总经理之间分工不明,甚至有的证券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兼任,加剧了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严重程度。由于大股东所委任的董事数量较多,使得由大股东所控制的董事会通常具有实际上的决策权,难以保障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由于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以及股东性质,使得监事会的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当前我国多数证券公司监事会的工作计划须经董事长和总经理批准才能执行,监事会没有独立的监督职能。监事会监督、控制的对象模糊、地位不明确。在实际中,监事会由于本身职权限制,很难对董事会和经理阶层形成有效的监督。

二、证券公司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及其治理结构分析

(一)证券公司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

证券公司要实现混业经营,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该以何种经营模式来实现。金融业基本分为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大基本行业,根据金融机构经营的证券业务与金融机构组织结构以及业务结构的关系,可以将证券业的混业经营模式划分为两个基本类别:一是以金融控股公司实现的关联模式;二是以全能银行实现的附属模式。从我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实践来看,目前主要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现,中国中信控股公司、中国光大集团以及中国平安集团都是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实现混业经营。从证券公司的实践来看,中国目前已经有很多证券公司在按照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发展,通过兼并、控股或者参股的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和经营业务范围。虽然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中国的成功实践证明,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一个可选模式。通过几年的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为采取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风险角度来看,有效控制金融风险并保持金融业稳定是我国走向混业经营模式的前提条件。全能银行以追求效率为主导,金融控股公司在控制风险方面具有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双重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双重优势,兼顾了稳定和效率两种因素。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在控制风险性方面有其优势,世界多数国家都采用此种模式,说明了该模式的可行性。中国作为一个处在混业经营刚起步阶段的国家,缺乏混业经营模式下的经营和监管经验,显然不宜采用全能银行模式。因此,发展成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证券公司实现混业经营的可选模式。

(二)证券公司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基本框架。

现代公司的内部组织模式主要可以分为U型、M型、H型、矩阵型以及多维立体型。广义上来说,矩阵型和多维立体型可以归纳为M型。U型结构是一种高度集权模式;M型是分权事业部结构,它是当前比较流行的组织结构模式;矩阵型是U型基础上,再建立一套横向的组织系统,两者结合而形成一个矩阵,它是U型和M型结构的进一步演化;U型和M型一般都是单一法人的内部治理结构,后来发展起来的H型治理结构是企业集团结构,前文讲到的金融控股公司也属于该治理结构,此时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法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需要承担各自的法人责任。从子公司来说,不同的子公司专营自己的业务,业务相对独立,但是每个子公司又有相同的职能部门,这些部门都是在母公司的统一协调和监管之下。因此就形成了不同业务的子公司和不同职能部门的二维结构,该结构是一个矩阵式结构。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应该是H型和矩阵型相结合的治理结构(如图1所示)。在该模式下,各个业务子公司具有自己的独立性,能够专营自己的业务。但是在母公司的协调和监管下,各个子公司的职能部分接受母公司对应职能部门的监管,这样就能够达到协调统一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信息以及其他资源共享,实现混业经营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从集团公司的规模效应、风险管理以及专业化分工来说,采用H型和矩阵型相结合的治理结构是一个较为适合的方法。

(三)证券公司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与一般的公司内部治理不同,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治理是一个多重的治理结构,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母公司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除了要解决一般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外,还要解决不同子公司之间的协调工作以及对子公司的控制问题。如果证券公司作为一级金融控股公司,要发挥母公司的股东大会的职能,首先需要优化母公司的股权结构,控制母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其次是要提高股东大会的参与度,使母公司的股东大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股东行使权力的机构。子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也应有其股东大会,母公司要实现对子公司的控制,就需要对子公司进行绝对持股。母公司董事会则需重视优化董事会结构、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母公司的董事会与子公司的董事会应该有所不同,前者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的中心,应该具有一般公司治理中董事会的特点,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具有适当比例的内外部董事构成。子公司的董事会则应该主要由内部董事构成,母公司通过向子公司派遣董事,来实现对子公司的控制。母公司的监事会应该与董事会一样,具有独立性,保证对母公司董事会的监督。而母公司为了能够加强对子公司各方面的监管,应该向各个子公司派遣监事成员,在业务上对子公司的监事会进行指导,子公司的监事会应该隶属于母公司的监事会。由于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关系,子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应该由母公司的董事会选举产生,而子公司的监事会则应该直接由母公司的监事会委派,保证两者之间的独立性。母公司的经理层与一般公司治理类似,需要解决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但是子公司的经理层则除了该问题外,还需要解决好与母公司董事会以及经理层之间的控制和协调。一方面母公司的经理层要对子公司经理层的日常业务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保证子公司的经理层不单受子公司董事会的控制,还应该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体系,接受母公司的控制,另一方面要保证各个子公司经理层之间的协调合作。

三、证券公司实现混业经营的发展策略

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层次主要有两种:一级控股公司和多级控股公司。一级控股公司是指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是一级独立法人,而不是作为某个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多级控股公司则是指在一级控股公司下再设立控股公司。证券公司通过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实现混业经营,存在母公司化和子公司化两种发展策略:

(一)母公司化策略。

母公司化是指证券公司作为母公司,通过全资拥有或者控股子公司的形式来经营不同的业务。母公司化的前提条件是证券公司具有一定的规模,我国当前证券公司规模都有限,母公司化策略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进行。首先要通过不同方式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和业务规模,再将不同金融业务子公司化,组建证券控股公司。

1、扩大证券公司规模。我国证券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可以归纳为增资扩股、并购重组和公开上市。增资扩股是当前我国证券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途径,主要通过私募形式完成。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私募金融机构在近几年也得到快速发展,这为证券公司的增资扩股提供了更优良的条件。私募作为最为传统的方式,受到融资规模相对较小、稳定性差等条件的制约,因此需要探索发行债券等其它策略。虽然增资扩股有助于扩大证券公司规模,但难以优化证券公司的资产结构,而并购重组既可以迅速增加证券公司的资本规模,也有利于优化其资产结构、减少证券业的恶性竞争。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并购重组具有形式灵活多样、规模集成迅速以及节约融资成本等优点。当前我国证券业的并购重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政府主导型或者政策性重组;二是大型证券公司的集团化并购重组,一般是在合并相关公司的证券类资产的基础上,吸收新股东增加公司资本规模并扩大业务规模;三是地方性证券公司的联合性重组,主要是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通过将地方性的证券公司合并以扩大规模和增强竞争力。通过公开上市募集资金是当前发达国家证券公司扩大规模的重要手段。证券公司通过上市,不仅可以迅速充实资本金、扩大规模、改善资产负债结构,还可以引进大量的社会公众股东,改变单一的法人股局面,有效地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提高管理效率。

2、不同业务子公司化。在目前规模较大的几家证券公司中,已有多家证券公司通过控股或者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将不同业务子公司化。子公司化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直接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但该途径对证券公司资本规模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更适合采用第二种途径:设立控股子公司。这种方式具有其特有的优势:一是减少了对证券公司资产规模的要求;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子公司的规模;三是引入投资者有利于改善子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子公司的管理效率。但在引入投资者过程中,需要对投资者加以鉴别,最好能够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者具有相关经营经验的投资者,比如外资金融机构、国内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

(二)子公司化策略。

子公司化是指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控股公司的子公司专营证券业务,而其母公司则是拥有专业经营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不同金融业务的混业经营机构。随着证券业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一些实际控股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的企业或者企业集团以及外资金融机构都会出于战略考虑进入证券行业,这就为证券公司子公司化提供了条件。要实现子公司化,关键在于金融控股公司母公司的属性,主要可以通过三种不同性质的母公司实现。

1、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我国当前部分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控股公司的子公司,其母公司是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例如中信控股公司、中国光大集团以及中国平安集团都是这样的母公司,旗下都有专业经营证券业务的子公司。

2、国有资本企业剥离非金融业务建立金融控股公司。根据当前的《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管理条例,我国对证券公司的参股股东提出了较高的资格要求,而且限制了证券公司股东的出资比例。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当前证券公司的控股股东主要是资本实力雄厚的国有资产代表单位,而多数民营资本不能对证券公司控股。从中国目前的法律法规来看,证券公司在子公司化的过程中,其母公司最好是国有资产代表单位。

证券公司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证券业;金融创新;思考

今年5月,市场关注已久的证券公司创新大会顺利举行,全国各券商齐聚一堂,对行业发展、业务产品服务创新等议题进行讨论。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我国证券业将步入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期。证券经纪业务由单一通道服务模式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财富管理的创新转型也成为行业共识,创新、转型两大关键词成为今年来,证券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一、创新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我们认为制约券商创新发展的困难主要来源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1)外部困难方面,近年来券商的生存空间被银行、保险、信托等行业逐渐挤占,却无法反向拓展,盈利能力难以有效提升。众所周知,银行的固定收入业务及其在投资者心目中的权威地位、信托的财富管理和其横跨实业、金融的天然优势都是券商难以比拟的,要重构现有的金融势力版图势必需要创新政策的有力驱动。最近的券商创新思路征求意见稿鼓励券商推动产品创新和放宽业务范围,允许资管参与两融业务,并放宽业务范围、扩大代销金融产品范围,由仅能代销基金,保险产品,扩大至允许券商代销各类金融产品等,上述种种“松绑”体现了监管层给予券商更多的创新自由,以满足金融服务的更高要求。但目前而言具体操作方法,产品范围仍有待进一步确认,从而切实拓展券商发展的生存空间。

(2)内部困难方面,首先过去的牌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证券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阶段,市场的力量应当优先于规则与行政的力量,监管机构除对证券公司的系统性风险给予必要的关注外,对券商的组织形式、业务模式、产品体系等均不应做过多限制。同时,券商应加快开发新产品和金融衍生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具备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各类金融产品作为利器投向市场的时候,我们才会具有更多的客户话语权。进一步更应当看到,我们可以通过创新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可以树立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并取得在新业务领域内先行一步的优势。

在研发设计出好产品之后,提升产品的销售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券商销售能力不足、销售渠道单一是制约创新发展的又一要素。目前全国有60家证券公司销售集合理财产品,只有约4000家证券营业部销售该类产品,与银行和保险机构的庞大销售渠道存在着巨大的距离,下阶段放开网点设置的举措或将缩小这一差距。

在IT技术保障及风险控制层面尚存在不足。资产管理、机构客户服务、大宗交易平台、各种期现对冲、高频交易和量化投资等都需要强大的IT系统以及风控系统支持,现阶段的技术服务手段显然还有待提升,风险敞口的测算也更需精细化。

二、券商创新业务发展路径

根据2012年5月证券行业召开的证券公司创新研讨会精神,未来参与监管机构主导的创新业务是各券商中长期的工作重点。券商要积极配合监管机构做好创新业务的研究、试点、评估工作,与监管机构建立畅通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主动报告创新业务进展情况,共同推动创新业务的试点和开展。

为推动券商创新活动的开展,确保创新目标的达成。我们建议:

首先券商要制订公司层面的创新管理相关制度,明确创新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激励机制,以及公司与监管部门、自律组织的沟通机制,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组织机制保障。

其次,券商要将创新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纳入公司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并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公司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以激发各部门创新的热情,推动公司创新工作的发展。

第三,券商要重新梳理内部组织架构,明确各项创新业务的责任部门,包括营业部组织创新、金融产品代销业务、券商支付业务、设立专项基金、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私募股权投资理财产品、QDII相关业务、OTC市场建设项目建设等,定期对项目进行跟踪,并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定期向监管机构报告。

第四,对证券网点经营模式的再定位。结合创新业务特点,券商证券网点的运营模式、营销模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要体现专业化、特色化。我们认为,要以客户为中心,重新组织服务架构和服务方式,推动经纪业务转型。随着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通过产品、团队和系统平台,打造综合客户体系,加强投资者教育及风险管控水平,在合适的时候、向合适的投资者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券商网点将向提供丰富金融产品的综合型金融超市转变,要成为券商销售各类理财产品、服务的终端网点。

上一篇:医院科室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安监局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