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人文关怀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10-12 04:53:3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人文关怀的实践探索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凸现出人文关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本文主要围绕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实践途径作了初步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人文关怀;大学生;政治教育;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渠道,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凸现出人文关怀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大精神力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根本意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素质和为人品格,发展主体、个性化发展的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人文关怀应始终贯穿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1. 是加强和改进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迫切需要。思政教育理论空洞,忽视学生的自身需求,导致学生的反感,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发展。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将重心转移到关注学生自身全面发展方面,有利于使思政教育贴近学生实际,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此外,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大多注重高扬道德理想性的宏观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理想教育,表现为“高、大、全”的特征,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脱节。学者韩华强调:“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在综合国力竞争、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尽管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很多,但缺乏人文关怀无疑是重要的一个,加强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创新基点。”要改进这种状况,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贯穿人文关怀,要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致力于学生人格境界的提升、人生意义的丰富及人生美德的高扬,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完善。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2. 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需要。人文精神是我们高等教育的灵魂,是大学文化的灵魂,是大学人共有的精神财富,也是大学校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18岁到22岁的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生命有的“灵魂”发育季节,“精神营养”尤为重要。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我们的社会和大学里,功利主义盛行,更有人认为我们的大学教育没有赋予受教育者以法理意义上的公民素养、文化意义上的道德情怀、伦理意义上的道德底线以及心灵意义上的爱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就是要在这样的生活现实中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独立的个性、健康的心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烙上“人文关怀”重要印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一个富于责任、心灵充实、情感丰富的大学生。

3. 是与时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直接关乎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更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实践途径探索

1. 注重丰富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理论灌输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学者李向军提出“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在教育内容上的体现就是要实现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回归,关照人的生存状况,考虑人的生存境遇突出人格完善。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从人的现状出发选择多样化的教育内容”。为此,我们要结合学生专业、生活和思想实际,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及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把人文关怀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人文教育的全过程,在内容上要关注传统文化精神,加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注重培育学术文化。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我们老师既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又同时做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热点讨论,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情绪体验,兼顾他们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如在护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我安排学生做“医患关系”的角色表演,让学生充分体会患者的心情,培养她们的服务意识和为他人着想的品德。

2. 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的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占的比重很大,他们从小大都生活在溺爱与娇生惯养的环境中,社会历练少、社会经验少,对真善美的鉴别能力差,特别作为一所卫生类职业院校,女生居多,她们对困难与挫折的承受能力差,且又持有心高气傲的秉性与我行我素,不愿意与别人沟通与听从他人说教的个性特征,极易产生思想问题,并做出过激行为。为此,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我努力在学生中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并用社会、学院或医疗单位新近发生事情作为案例,教育引导学生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在学校层面,近年来我校结合实际,设立了专门的学生心理咨询室,多措并举,努力使学生养成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在人与人关系上,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合作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3. 注重校园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性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我们高校要注重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注意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学艺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地调节大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此外,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引导我们的大学生将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冷静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不做任何不利于党和国家的大局的事。近年来,结合实际,我校建立文学社、书法协会、太极拳社、吉他协会、舞蹈协会、医疗卫生志愿服务社等50多个学生社团,这些社团都是学生自己出于兴趣爱好而结成的组织,我作为其中的一名指导教师,我积极参加他们的活动,努力将思政教育活动延伸、渗透到这些社团的活动中去,充分发挥社团的育人的功效,取得较好成效。

4. 注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连接书本与现实,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是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经历,我们的教育影响和书本的理论知识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吸收与消化从而转化为他们的内在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品德行为。近年来,我结合卫生类职业院校的实际,先后带领学生参观叶挺故居、东江战队纪念馆,到三栋镇、桥东社区等开展健康服务义诊活动,组织护理助产等专业到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等帮助孤寡老人、残废儿童等,取得良好效果。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的学生深受教育,发挥了书本知识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激发了学生的政治热爱和爱国主义思想,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 注重用欣赏的态度去实施“爱”的教育。教育的实质就是“爱”。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们对教育的情感过程要加以重视,因为它是塑造健康人格,使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精神以及陶冶情操的内部机制。我们要用欣赏的态度去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和独立能力,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渴望被他人肯定。我们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每个中职学生的优点,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尽量为每个受教育者创造成功的机会,这样不仅树立了他们的信心,使受学生深切地感觉到成功的喜悦,更有助于增强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庆华.人文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J].扬州大学学报,2009

[2]韩春红.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综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2期

[3]邓会敏,汪一江,陈华.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探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上一篇: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实施策略 下一篇:浅谈语文课堂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