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作业的“减负提质”

时间:2022-09-22 09:09:25

关于小学数学作业的“减负提质”

一、精选不同题型

所谓精选,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精选”体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原因。就“质”而言,重在习题代表性强;就“量”而言,重在习题数量的恰到好处。

当然,能从浩如烟海的数学题中精选作业,确实是数学教师功底的体现。这不仅要选配适当的模仿性训练题,以达巩固记忆、熟练应用之效,还应从更高的观点审视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就具体的概念教学而言,应力求牢牢抓住与概念体系中环环相扣的“环”相应的习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些习题分配到每次的作业中。另外,最好每次的作业题都呈现一定的梯度,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时选配一些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的习题,甚至还可以编纂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问题,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对于那些不合上述要求的习题,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

二、抓住课堂作业

“减负”即减轻学生过重的课程和作业量,虽然课程设置的决定权不属于我们,但作业量的主动权却掌握在我们教者的手里,为了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因此,我从课堂作业量入手,大胆地进行了作业改革。

“课堂作业”顾名思义是课堂中完成并得以反馈的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数学课堂,作业不能做到当堂完成当场反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师把课堂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剥夺了学生活动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事倍功半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堂独立作业是学生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所以抓住课堂作业“形”和“状”即题型和内容,也就减轻了回家的作业量。

三、建立作业超市

几年来,我一直教数学课,起初教学,班级同学的作业一律是一样的题,统一格式、统一要求,后来,我发现这样做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于是,我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做了如下处理:每日学生作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共同作业,一部分是选择作业。在共同作业里,主要布置一些基础题和必会题,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检查当天授课内容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在选择作业里,有“今天学了哪些内容”这样提问式的问答题,还有“看谁最聪明”这样稍难一点的每日一题,也有“看谁算得准”这样题型多样的速算、简算题,使得好、中、差三类学生在学习的晚宴中,都能各取所好“胃口大增”。

四、优化作业评判

有人说:教学过程不能只弹一根弦,而要有嘹亮、清晰的抑扬顿挫。评价作业也是如此,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改进作业评判标准。

所谓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对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

对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 对问题3的设定,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作业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对学生而言,完成作业是成功,个别题目没完成,但明确了哪儿卡壳也是成功。在这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他们将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五、反馈灵活多样

对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批改方式,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如数量关系复杂的应用题,我全批全改;中、差学生的作业我重点批改;计算题、口算题同学之间轮流批改;验收试卷、综合练习师生共同批改;选择题、易错题个别面批面改。因此,学生觉得学数学轻松,改作业也很主动。

另外,我也根据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及解题的反馈信息,因人而异,利用批语启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下一篇:巧用情感教育,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