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时间隐喻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10-12 04:13:43

汉英时间隐喻的对比研究

摘 要:通过对比分析汉英时间概念中的空间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探讨两种语言在时间隐喻使用中的异同,并分析其在这两种语言中产生的原因。结果说明时间隐喻的相似性源于人类的语言和认知的共性;但是由于受各自文化价值观念、信仰、生存环境等影响,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时间隐喻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时间隐喻 空间隐喻 实体隐喻 结构隐喻

一、引言

用隐喻表征时间概念是一种语言现象,源于人们的思维、认知方式。汉英在时间概念上不同的表征模式和偏好是不同文化、社会背景和思维、认知方式的反映。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汉英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探讨时间隐喻在两种语言使用中的异同及其产生的原因。这有助于揭示认知、文化、社会和历史等关系以及它们对语言的影响,提高不同民族间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汉英时间隐喻的差异及其原因

时间隐喻是指将非时间概念结构投射到时间概念结构上的隐喻。因为人类不具有能感知时间的器官,所以时间必须凭借其他具体的概念来表述,如:事物、运动、空间等,这是时间隐喻形成的生理基础。人们在认知世界时所采取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受到生存环境,生活经历等因素影响,因此,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文化方面的经验存在着相似点和不同点。人们从不同的来源理解时间,并形成不同的时间隐喻方式,这是时间隐喻形成的现实基础。

时间隐喻分为三类: 空间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

1.空间隐喻。空间隐喻是参照空间方位特性而产生的隐喻方式。空间方位在人类认知中占据中心地位,人类总是在感知空间的基础上感知其它更为复杂的概念。从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顺序来看,对空间的认知先于时间、状态、运动、联系等较为抽象范畴的认知。人们常将前后、上下、深浅、里外等具体空间概念投射到情绪、心理状态,身体状况和社会地位等具有相似特性的抽象概念上,从而产生用空间概念表达抽象概念的词语。

首先,汉语和英语都借用空间概念的隐喻来表示时间关系,如:“前/后”。在汉语中“前”主要表示过去或较早: 前科学、前奏、史无前例;“后”主要用于代表将来或较晚: 后福、后生、后记。而在英语里,表示“前/后”的词既可以表示过去,如:“the day before yesterday,the time behind us now ”;也可以表示将来,如“the time ahead of us ,the day after tomorrow”。汉语中表时间的“前”和表空间的“前面”的“前”没什么区别,而在英语里表时间的“before /after ”和表空间的“ahead/behind”是有区别的。可见,汉英两种语言对时间认知是不同的。

其次,英语时间隐喻倾向于用“自己在动”的比喻。因为时间空间的运动具有客观性,而认知本身是主观性活动。在西方思维方式中主体性概念根深蒂固,强调主体对客体的认知与把握,即:个人能动性在外部世界的发挥。而这种主体能动性在东方文化中并未得到重视和强调。东方人受道教、佛教的影响,满足于被动等待真理的自我展现。面对复杂局面,他们往往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汉语是把时间设想为迎面而来,即“时间在动”:走在前面的便是过去的,走在后面的则是未来的。

最后,汉语中用“上/下”这一纵向空间概念来喻指时间。如时间较早被称为“上月、上周”;时间较迟被称为“下月、下周”。而在英语句子如“Up to now, I am the first one to do it.”和“Up to her age of 18, he lived with his parents.”,我们可以看出英美民族在长期的自身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万物的发展是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过程。他们将这种认识扩展到时间范畴。“上”方位代表终点,代表未来,而“下”方位代表起点,代表过去。

2.实体隐喻。实体隐喻指人们将较为抽象、难于理解的源喻映射到较为具体,易于理解的目标域,作为一种同类的、可分离的物质来看待,对它们进行谈论、量化并识别其特征和原因。实体隐喻为时间隐喻提供了基础。如:“时间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将时间隐喻为人;“时间如白驹过隙”将时间看作一运动实体。实体隐喻的本质源于时间与实体在某种属性上的相似性。如:

⑴时间会把懒人心愿偷个精光。

⑵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这里将时间隐喻为人,源于时间与人所具有的相似性,“偷”“wait”这些人类的动作与时间造成的结果具有共性,这些共性成为汉英时间隐喻的共同基础。将时间比做实体的隐喻在汉英两种语言同时存在且极其相似的现象并非出于偶然,它来源于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共同的认知物质基础。

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生活环境导致了汉英不同的时间隐喻表达。如:汉语“光阴似箭”将时间喻作“箭”,而英语“How time flies”把时间比作“鸟”。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处于大陆,远离大海,地理位置、社会环境与英语国家不同,因此,汉语中没有类似的隐喻。汉语根据对昼夜更替,季节轮换,农业生长周期等自然周期观察归纳出汉文化中时间自身循环的观念,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人的活动、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等。英语国家大多濒临大海,捕鱼业比较发达,人们常常以体形庞大的鲸鱼用来形容数量多的东西,如:“a whale of time” 一类的隐喻。

3.结构隐喻。结构隐喻指将一种概念的各个方面映射于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用隐喻源域中具体或比较熟悉的概念去类比目标域中抽象或比较陌生的概念,同时保持源范畴中的认知结构,两个映射定义域中的构成成分存在固定的对应关系。

将时间比作金钱或一稀缺性资源是人们常用的结构隐喻。在商品经济兴起以后,由于人们通过劳动来创造价值,用商品中的劳动含量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而在生产率一定时,商品中的劳动含量与时间成正比,时间就成了商品价值,时间和金钱的联系更紧密了,如:

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⑵Time is money.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不大,因而形成一种固守本土,安定四夷的大陆文化。在汉语文化中,轻视商业行为的价值观影响着汉民族的思维。他们认为许多东西是不能用金钱买到的,如:“寸金难买寸光阴”。英语更倾向于强调个人在面对时间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物质享乐主义价值观使美国人追求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目标,获得财富。时间自然也就成为格外珍惜和尽力争取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对进步的追求和对变化的积极态度决定了美国社会的未来时间取向。

三、总结

通过对比分析汉英时间隐喻在空间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中的异同,由于人类的认知活动源于日常的身体经验,而各民族在这方面的体验又是相同的,因此不同民族的隐喻概念应该具有共通性。另一方面,由于身体经验受制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社会,不同文化的时间隐喻系统在语言体现上又可能不尽相同。研究汉英时间隐喻的不同及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揭示认知、文化、社会和历史等关系以及它们对语言的影响,提高不同民族间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学林出版社,2007。

[2]黄维东:《汉语时间隐喻的认知分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3]蓝 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5。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张建理、骆蓉:《汉英空间-时间隐喻的深层对比研究》,《外语学刊》,2007.2。

[6]张 捷、曾翠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英汉有关时间的隐语表达》,《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7。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张丽娟: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上一篇:黑人英语演变历程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论英语模糊语言的文学表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