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内容的扩充

时间:2022-10-12 04:08:51

浅议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内容的扩充

摘要:随着教学对象特征的不断改变和现代科技成果的不断更新,教学对象接受知识的渠道和方式与传统相比有了明显的区别。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环境下,视唱练耳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保证技术训练的系统性,更要注重素材的扩展和深度挖掘,以达到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音乐语汇的积累,实现音乐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扩充

一、视唱练耳课程的现状

视唱练耳课程经过长期的发展无论从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方法的研究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如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编写、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单声部视唱教程》(上、下)和《二声部视唱教程》,在选材上不仅汲取了国外一些视唱教材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而且选编了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以及民间音乐,为学生积累音乐语汇提供了宝贵的音乐素材。在作为教材遵循的循序渐进这一原则上,它是根据调性和节奏这两条线索来进行编排的,这为教学中突出阶段性重点,集中解决问题在技术上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不仅如此,该教程还为每一章提供了教学法的参考意见。再如由蒋维民和周温玉编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练耳教程》主要是以音程、和弦、旋律和节奏听记为主线,螺旋式上升为进度原则编写而成的。

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课程开设时间一般为两年。教学内容大都以技术训练即单音、音程、和弦、旋律的听辨与听记,以及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调式调性训练和视唱、背唱一些民歌和名曲片段为主。这与大多数视唱练耳教材的内容和传统的训练手段都相一致。但是,随着教学对象特征的不断改变和现代科技成果的不断更新¬,教学对象接受知识的渠道和方式与传统相比有了明显的区别。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保证技术训练的系统性,更要注重其时代性和广泛性。

二、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内容的扩充

1.素材的扩展

素材的扩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适当地增加地域性民歌。在上述一些教材中,虽然有了一定数量的民歌素材,但这些素材大都是以大的地域或以族域分类,如四川、山东、东北、西北,藏族、哈萨克族等等,没有细化到小的地域(毕竟每一首民歌都是发源于小地域)。更没有对这些民歌加以说明,如音调特点,节奏特点等等。若教师能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地域情况恰当的加入一些学生曾长期生活地域的民歌素材并讲解其特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地和其它地方的一些民歌的特点。既能拓宽学生的听觉范畴,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比如,在训练宫调式的调式感这一课题中,可选择川北的宫调式民歌,也可选择湘西的宫调式民歌,还可选择陕北的宫调式民歌,并比较其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如语言原因,地理原因,习俗原因等等),还可将以各地民歌音调为基础创作的艺术歌曲进行训练,并将以之与它的原始民歌音调进行对比讲解,这样既使学生在技术上(调式方面)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也使学生在音乐文化素养方面有所提高,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情趣。

其二,可增加一些经典的流行音乐材料。长期以来,几乎所有音乐院系的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都不怎么关注和使用流行音乐,这可能是因为我国流行音乐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不高的缘故,但随着近二十年的文化发展,流行音乐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积淀下来一些经典曲目。由于时代的原因,当前的高职高专的学生的音乐入门大都是以流行音乐开始,并且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流行音乐的作品,了解了较多的流行音乐素材,若在教学中加以合理的运用和讲解,既能使学生在技术上得到进步,还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并且更易亲近课堂。例如,在三度音程的视唱练习时,一般都是采用:

等单纯的技术训练,而再加入些曲调训练就会更好,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若将其改编为:

三度音程练习的目的就非常明确,当然也可采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流行的《七子之歌》的开始部分进行练习:

再如,在练习河北民歌《小白菜》

可将其改编为:

这样一改,就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山不转水转》。当然,诸如此类的例子不枚胜举(包括欧、美地区的),只要我们不断地挖掘并能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就会使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教学的效率更加提高。

除以上两方面外,还可适当引用一些器乐名曲片段,戏曲唱腔片段(应包括地方戏曲)以及歌剧中的咏叹调和宣叙调片段(应包括民族歌剧),使学生多角度地对不同形式、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有更多的了解。

2.深度的挖掘

视唱练耳教学不仅要承担起学生在听、写、弹、唱等技术上的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乐感”,即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只有对其提高音乐的理解能力才能实现。

第一,要正确理解音乐的速度、力度。在音准、节奏正确之后,应特别注意作品的速度、力度,这在视唱教材上多数会是有明确标注的,这也是容易做到的,只需要形成表达的习惯。但在听写教学中往往是被忽略的,其实在听写教学中要求学生写出所听到的音乐的速度和力度,这对其听觉习惯的培养有益,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音响及其音响变化的感受能力。

第二,要正确理解音乐的结构。现在的视唱教材都没有划分视唱曲目的结构,哪里是主题哪里是展开?哪些是主体哪些是连接?句法怎么划分等等都需要分析清楚,并学会正确地表达。这是培养音乐整体感观的有效办法,能在短时间内记住音乐的轮廓。另外,结构的表达在教师的钢琴伴奏里面也应该合理的表现。

第三,要正确理解音乐的韵律。音乐韵律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如陕北的信天游,内蒙古的长调,青海的花儿等等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也就是说有它们各自的韵味儿(韵律),装饰音、倚音、抹滑揉颤吟等润腔手法是表现音乐韵律的重要因素。比如由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编写,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单声部视唱教程》(上)中有一视唱曲目东北民歌《月牙五更》:

严格按照此谱演唱就没有东北民歌的韵律,如果按唱词润腔以后东北民歌的韵味就十足了。

注:本文来源于四川省教育厅社科项目,项目编号08SA149

上一篇:浅谈打击乐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下一篇:论艺术的传统性与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