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刺治疗流涎症32例

时间:2022-10-12 04:02:08

文章编号:0255-2930(2008)06-0422-01

中图分类号:R 246.1

文献标志码:B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均为2001年以来就诊患者,其中住院患者15例,门诊患者17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85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15年。之前接受过针刺、贴膏药、按摩理疗者12例,未接受过治疗者20例;脑卒中或脑外伤后发病者22例,周围性面瘫后遗症6例,脑萎缩2例,其他2例。

2 治疗方法

取穴:患侧地仓、颊车、上唇、下唇(上唇、下唇分别位于口周,水沟穴、承浆穴分别与患侧地仓穴连线中点上,上下各一穴)。患者取仰卧位或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一侧或对面,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左手食指拇指提捏上唇、下唇穴,右手持直径0.25 mm或0.30 mm、长40 mm不锈钢毫针,针尖指向病侧地仓穴,应用平刺法,进针约30~35 mm,然后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捻转约360°~720°,人为造成滞针,地仓透颊车应用常规针刺。门诊患者每日治疗1次,病房患者每日治疗2次,每次留针30~4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中间休息1~2天,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3 治疗效果

治愈:流涎症状消失,随访1月未复发,计20例,占62.5%;显效:流涎明显减少,进食、哭笑时偶有流涎,计10例,占31.3%;无效:经治疗2个疗程,症状无明显好转,计2例,占6.2%。总有效率达93.8%。

4 体会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涎,脾与涎液的生成及正常代谢密切相关;脾主肌肉,口周属脾,脾土不健,失其功用则可见流涎等症。地仓、颊车等为足阳明胃经腧穴,脾与胃在五行同属土,为万物生化之源,地仓又为积土之仓,土可以克水,故其为治疗流涎之要穴;上唇、下唇位处口周,为脾土所主,是孟建国老师的经验穴。笔者在学习、应用后发现上唇、下唇虽不是经穴但较临床常用的经穴水沟透地仓、承浆透地仓,有患者痛苦小、穴位更接近病所、透刺距离短、疗效好的特点,用之可有启脾助运而止涎之功。采用滞针一方面可加强刺激,另一方面可使针感保留更长时间而提高疗效。

笔者体会病房患者每日治疗2次与门诊患者每日治疗1次,在次数相同的整个疗程中疗效未见明显差别。但病房患者每日治疗2次,较门诊患者能缩短病程,使症状早日得到治愈。

(收稿日期:2007-11-06,齐淑兰发稿)

上一篇:“根、溜、注、入”本意及应用探讨 下一篇:“面颈四针”治疗中枢性面瘫1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