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刺配合按摩治疗产后缺乳138例

时间:2022-09-29 10:27:44

半刺配合按摩治疗产后缺乳138例

文章编号:0255-2930(2008)06-0444-01

中图分类号:R 246.3

文献标志码:B

近年来,由于高龄产妇日趋增多,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加之妊娠期营养不均衡、精神过度紧张等诸多因素,产后缺乳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致使婴儿母乳喂养不足,生长发育迟缓,而产妇因缺乳导致乳腺增生、乳腺癌等疾病的几率日益增加,严重影响母、婴双方健康。笔者于2006―2007年2月采用半刺配合按摩治疗产后缺乳138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38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在21~39岁之间;病程在1个月以内者92例,2个月以内者40例,2个月以上者6例;其中初产者127例,经产者11例;原有乳腺增生者8例,急性乳腺炎治愈后6例,产后抑郁症6例,严重情绪因素影响者7例。

2 治疗方法

取穴:胸部气户、中府、库房、周荣、屋翳、胸乡、灵墟、天溪、神封、乳根、膻中;背部肩井、天宗、肝俞、脾俞、胃俞及督脉循行线。操作:患者端坐在靠背椅上,充分暴露前胸及,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先用0.25 mm×15 mm毫针快速刺入胸部腧穴皮内(半刺),快速出针,采用指摩法适度按摩硬结,顺着输乳管的方向,从乳根向方向按摩数次,再用拇、食指挤压乳晕部,迫使乳汁从输乳管口流出,反复多次,直到硬结消失。然后充分暴露背部,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同样采用上述方法半刺背部腧穴,最后按摩背部督脉循行线。每日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树立信心,保持心情舒畅,每次治疗后安睡2~3小时,同时让婴儿充分吮吸乳汁。

3 治疗效果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标准。治愈:乳汁分泌正常,能正常哺乳,计127例,占92.0%,其中1个疗程治愈115例(1次治愈10例,2次治愈11例,3次治愈94例),2个疗程治愈12例;好转:乳汁分泌增多,或乳汁分泌正常,但量少不够喂养婴儿,计11例,占8.省略

100.0%。2个疗程后治愈及好转的23例患者中,14例年龄大于30岁,8例患有乳腺增生,6例患有产后抑郁症,6例为急性乳腺炎后,7例因严重情绪因素影响。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31岁,于2007年7月18日初诊。主诉:产后乳汁分泌不足2个半月。病史:2个半月前产后乳汁甚少且稀薄,婴儿满月体重未见增长。刻诊:柔软无胀感,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按上述方法施以半刺按摩治疗。因患者年龄偏大,病程较长,故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乳汁分泌充足,质浓稠,能正常哺乳婴儿而告治愈。随访时自述婴儿在1个月中身长增长10 cm。

5 体会

产后是妇女生理、心理出现重要变化的时期,尤其产后乳少,往往焦虑不安,此期多数产妇体能和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对中药及一般针刺方法不易接受,因此选择一种让患者在心理和躯体上乐于接受的治疗操作方法显得非常必要。

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半刺配合按摩的治疗方法,不仅患者特别容易接受和坚持治疗,且疗效满意。治疗主要选用任脉、肾经、胃经、脾经、小肠经和膀胱经腧穴及督脉循行线,根据“小肠主液”“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半刺胸部腧穴配合按摩,可调畅气血、疏通乳络、消肿散结;半刺背部腧穴结合按摩督脉循行线,可调理阴阳、补益气血。诸穴诸法共奏增乳通乳之效。此外患者每次治疗后安睡2~3小时则更有利于乳汁分泌。

笔者在针刺操作时选用极短极细的毫针以减少患者对针刺的恐惧,加之半刺浅刺快出,毫无疼痛或仅有瞬间微痛之感,患者容易接受。半刺之法出于《灵枢・官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半刺之后,结合局部及背部督脉按摩,既有利于疏通局部经脉,气血运行通顺条达,又使患者感觉舒适。治疗后患者安睡则有利于缓解焦虑情绪,恢复体能。本法对产妇年龄较大、产后缺乳时间较长者也有较好疗效。

(收稿日期:2007-12-12,王晓红发稿)

上一篇:多针刺法治疗臀上皮神经髂嵴嵌压综合征45例 下一篇:针刺臀中肌髂骨处附着点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