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时间:2022-10-12 03:40:22

如何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摘 要:如何较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是我们从事小学数学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怎样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这一直是我从事数学教学,不断挖掘探索的问题,并力求让学生能更好地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关键词:仔细读题;合理想象;自我说理;点拨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89-01

理清“解决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一项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小学应用题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在引导学生正确解答各类应用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则是思维训练获得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本人从事数学教学近十年之久,多年承担中高年级数学教学,面对学生对应用题的“苦恼”,自己一直在探索这方面的教学方法,现就自己的体会谈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

一、仔细读题,揭示题目内在联系。

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能否正确的解答应用题,首先是读题和审题,我注重从读题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做法是:

(1)熟读题目,分清题中的情节、条件和问题。读完后,不看题,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中的意思。

(2)标注读题,即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将题中表达意思和数量关系的词语划下来,帮助理解题意,疑难之处也应标出来。

(3)推理读题,以弄清条件与条件,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寻求解题的基本途径,明确解题思路的指向。

一题多问,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的好形式。如给学生一组条件:“明德小学四年级(2)有男生24人,女生21人”。要求多方位地提出新颖的问题。同学们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提出如下一些问题:1、四年级(2)共多少人?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3、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4、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5、男、女生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的思维活跃,想法多样,使他们的思维多视角、多方面、多层次地扩散,为提出多种解题方法创造条件。

二、展开合理想象,探求多向思维。

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我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条件,展开合理的想象、推理。例如:从“一本故事书8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40%,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0%”从三个条件中,可以想象出什么结果。经过思考后学生提出:

1、从第一个条件和第二个条件可知小红第一天读书的页数;

2、从第一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小红第二天读的页数;

3、从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1)两天共看56页,(2)还剩24页没看;(3)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8页;(4)第一天看的与第二天的比是4:3 。从以上三个条件可知:(1)两天共看56页,(2)还剩24页没看;(3)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8页;(4)两天看的页数的比是4:3,……通过对学生的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锻炼;解题思路也比以前活跃,化难为易的能力也逐步具备了。

让学生掌握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深刻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起点,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寻求多种解法,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训练,学生学会多向思维,就能开阔思路,使思维敏捷,达到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自我说理,检验自己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

少数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有时解答了却不知确与否。为了杜绝此类现象发生,我要求学生在确定计算步骤,列出算式后,不要忙于计算结果,先要讲出算理,看是否合乎题意,是否正确地反映数量关系,检验自己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

有的题虽然计算出结果,还应要求学生根据题意估算结果是否合理。例如:“仓库有货45吨,用甲汽车10小时可运完,用乙汽车15小时可运完,两车同运,几小时可运完?”有的学生算式误为: 45÷( 45÷10+45÷15)=270(小时)。

我先不肯定结果是否正确,而是让学生估算结果是否符合题意。(1)同一批货物,用两辆车同时运比一辆车单独运所用时间一定要少,而270小时却大大超过一辆车运所用的时间;(2)甲10小时能运45吨,乙15小时能运出45吨,如果甲、乙各运270小时,所运货物总重量应大大超过45吨;(3)甲运45吨需10小时,每小时运4.5吨;乙运45吨需15小时,每小时运3吨,则甲乙一小时共运(3+4.5)吨,甲乙共运45吨,只需45÷7.5=6小时。

由于平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评估能力,学生对各类题目的理解透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思维的正确性明显增强。但仍有学生思维狭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经验、促使他们用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要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重点分析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抓住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能做到举一反三,精讲多练。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对题目类型的判断能力及运算推理能力。只要我们抓好应用题解答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师进行有效的点拨,通过适当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思维品质就能得到加强,解题能力就会增强,学生就能从开始的“怕”应用题转化到后来的“乐”应用题。这样教学应用题的方法,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更主要的是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点拨,引领学生思维前行。

上一篇:对初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衔接的探讨 下一篇:词块教学在农村初中听力教学中的有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