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2 02:39:33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整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标准下改革与探索的重点。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及现代的教育理念与观点,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整合

信息技术在将传统教学中难以突破的教学问题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比如图形变换(平移、对称、旋转、位似等)、图象生成、几何运动问题中的不变量探究等可以生动、直观、准确的展示出来,在数形结合、验证和发现规律更有优势。特别是数学的运动观念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前的课堂教学,我都是通过口头表述来组织教学,难以展现真实的生活情境,更别说激起学生的兴趣。而通过信息技术就能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情境。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观察、探究,从而有所发现,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材要求统计某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如果只通过我的表述是难以描绘这一场景、营造学习氛围的,于是,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见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路口,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充分体现了实践收集数据的真实感,从而轻松地投入到了学习中。看到学生兴奋的样子,我也为信息技术优化了我的课堂教学而深深感动着。

二、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进行发现学习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是静止的,但又是动态的。利用多媒体可以将静止的知识动态化,可以使知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使学生领会、突破难点的目的。

譬如使用《几何画板》这个数学教学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并乐意学数学,使学生获得对于这些现象的体验并对知识进行组织,如椭圆、抛物线概念等等。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现象能力和数学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借助几何画板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如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教师可以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会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很自然地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探究

计算机具有极其强大的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能力。利用“几何画板”中的测量功能,构造动态数学模型和数据图表,可以动态的保持给定的几何关系,便于学生自行动手在变化的图形中发现恒定不变的几何规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规律,提高思维能力。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我先让每位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并利用软件的度量功能,测量三边的长度,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猜想和发现;然后再改变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一般性验证;最后填写实验报告,用数学符号和文字语言阐述这一规律,并设法进行数学证明。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勾股定理不再神秘,不再可畏。

四、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甚至厌烦情绪。而计算机具有动态演示功能,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一旦恰当地加以运用,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协调作用,轻易化解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弄懂的重、难点问题,从而达到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二次函数的性质是初三阶段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能熟练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我采用了《几何画板》软件来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形象直观。本节课上我先让学生利用基本方法和步骤在草稿纸上画出二次函数y=x2+2x+3的图像,这是学生能掌握和理解的基本方法。接下来我再利用几何画板将参数a、b、c输入1、2、3,将电脑上所得的函数图像与学生自己所画的图像进行比较,进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当然,本节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并不是函数图像而是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我在“操作类动作按扭运动参数的属性”对话框中,将参数a变化由“1”到“-1”,引导学生观察图像,这样学生便能非常清晰直观并迅速地观察出函数图像不同的变化。“参数h变化和参数k变化,图像分别会怎样变化?”我将这一问题抛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发现与总结。这节内容我就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几何画板软件的帮助下,将参数改变而引起图像改变的动态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种动态的模拟不仅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还让学生感受到了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育教学领域是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应以新的姿态去迎接这场挑战。应该注意到的是计算机手段与传统媒体教学完美地结合显得十分重要。不是信息技术用得越多越好,计算机作为有效的辅助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要把它用得恰到好处。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究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与传统媒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我们的课堂更活泼、更生动、更有效。

上一篇:浅谈对暖通技术发展的展望 下一篇:浅谈企业的成本管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