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垃圾中奖等

时间:2022-10-12 01:50:06

倒垃圾中奖等

前几年为了事业的发展,我到德国工作了一段时间,到了异国他乡,就得入乡随俗

拿倒垃圾来说,德国人是严格执行垃圾分类的,我特意买了几个垃圾桶放在公寓,桶的外面贴上垃圾类型的标签,方便前来做客的朋友们扔垃圾。

那天我拎着3个分别装着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的垃圾袋来到指定的摆放点,不料被管理人员拦住了,我不解地说:“我是严格按垃圾分类的要求倒垃圾的,有错吗?”对方看了看我的垃圾袋:“分类准确无误,但是您倒垃圾的时间不对,这里只允许每周一、四的晚上9点以前倒垃圾。”

倒垃圾居然还有时间限制?我有些吃惊,“您也许忘记了,今天正好是星期四。”我随即笑着对管理人员说,暗自庆幸自己正巧碰上了倒垃圾的时间。“可是现在是晚上9点零5分。”对方认真地说。我无可奈何地学着老外的样子耸了耸肩,德国人严格遵守制度是世界有名的,我知道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只好拎着垃圾袋原路返回。

过了一个星期,我用推车推着几大袋垃圾来到摆放点,因为这次时间没错,所以这里是一番热闹而有序的景象,有人居然开着奔驰车来倒垃圾。我倒完垃圾准备回去,又被管理人员拦住了。我嘀咕,哪里做得不对吗?

对方笑盈盈地对我说:“先生。感谢您为环保事业做出的贡献,这是100欧元的环保奖。”他递给我一张精美的卡片,凭卡片可以到当地政府的环保部门兑换现金。环保奖是当地政府为提高市民环保意识而设立的专项奖,我倒的资源垃圾如金属、纸张、塑料等达到了一定的数量,被电脑随机抽中而获奖。难怪以前倒完垃圾后管理人员都会让我选个号,原来是供电脑抽奖用的。虽然100欧元对于普通德国人来说是个小数目,我却感到很欣喜,想不到倒垃圾也能有回报呀!

她们其实不小气

重 生

侄女阿兰到加拿大留学,住在玛丽太太的家里。玛丽太太的父母是咱们中国人,老家在海南乡下,他们在青年时代来到加拿大,入了加籍。玛丽4岁时曾随父母亲回中国住过半年,她到现在还会说“吃饭”、“睡觉”等海南话。

玛丽太太的老母亲80多岁,很怀念家乡的生活,母女俩去年返乡探亲时,说是要在村中选一个年轻女性到加拿大留学。可以住在她们家里,空闲时陪老人说说家乡话,聊聊家乡的事情,至于学习、生活上的一切费用,也由她们支付。

真是天上掉下来大馅饼,村里四五个姑娘争相报名。最后,我家阿兰因为拥有硕士学位且已通过英语6级考试被玛丽母女选中。

阿兰到加拿大两个月后写信对我说,她住在玛丽太太的家里很感拘束,主人一家的规矩太多,她想搬到外边住。

我回信告诉阿兰:人家出资让你留学,就是要求你陪老人说家乡话解解闷,你搬到外边住就是违约,肯定不行。至于规矩。人家是富裕的西方人,而你来自贫穷落后的山村,你必须努力适应人家。

过了一个月,阿兰又打来电话,很忧郁地说玛丽太太一家人很小气,她无法与她们再住在一起。

阿兰给我讲了玛丽太太家的几个规矩:一,洗脸水、拖地水要积蓄,用来冲厕所;二;,打市外电话要登记,玛丽太太常告诉阿兰:发短信比写信便宜。写信比打长途电话省钱;三。读过的报纸、杂志不许扔。饼干盒、鞋盒、饮料瓶、牙膏盒也不能扔一一分类放好,年终拿去卖钱。

阿兰说。玛丽太太有两个孙女,大的去年上学,小的今年上学。小孙女入学之前,玛丽太太借来一年级的新课本和大孙女去年念过的旧课本翻看着比较,发现两套课本是一模一样的,因此她要小孙女用姐姐的课本,不给她买新的。

阿兰还说。她有一次给妈妈打电话忘了登记,被玛丽太太盘查出来,让她很难堪。侄女说,玛丽太太一家人那种时时刻刻斤斤计较的神情,让她感觉好像处处被监视。

我不禁笑道:这不是小气,是严谨,她们讲科学,讲环保。5年前,当时阿兰还在外地读书,玛丽太太母女曾捐资4万美元给家乡修公路建学校,这样的人怎么会小气呢?香港《文汇报》有一篇报道,说是美国一位部长在酒店吃饭,剩下一块牛排也都要打包带回家,难道这位月收入4万多美元的部长也是财迷鬼吗?

阿兰没有吭声,似乎不同意我的看法。

我又说:在国内一些人用公款吃喝,吃剩的鱼肉大盘大碗倒掉,这不是大方豪爽。因为他们还远远没富到这个程度,他们也是想拿回家的,只不过是怕别人笑话而已。阿兰笑了。

上一篇:快餐减肥记 下一篇:修眉随想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