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磁感应强度的瞬时变化率与平均变化率的关系

时间:2022-10-12 01:32:57

浅析磁感应强度的瞬时变化率与平均变化率的关系

摘要:本文从一道关于磁感应强度的课后练习题出发,通过对学生的两个错解进行分析和思考,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由于磁通量变化的原因不同,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机理也不同;能区分磁感应强度的瞬时变化率[B

t]与较长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Bt-BO

t],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再犯同样的错误。

关键词:感应电动势 瞬时变化率 平均变化率 疑问 分析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179

《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作业本高三全一册》第142页有一道考查电磁感应的好题。

如图所示,固定于水平桌面上的金属框架cdef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ab搁在框架上,可无摩擦滑动,此时adeb构成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棒的电阻为r,其余部分电阻不计。开始时,磁感应强度为B0。

①若从t=0时刻起,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加,每秒增量为k,同时始终保持棒静止。问t=t1时刻需加垂直于棒的水平拉力多大?

②若从t=0时刻起,磁感应强度逐渐减小,当棒以恒定速度v向右运动时,可使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问磁感应强度怎样随时间变化(写出B与t的关系式)。

说明:解第①问没有疑义:[I=[E

r]=[BLv

r]

]

t=t1时磁感应强度B1= B0+kt1

外力大小[F=FA=B1IL=[(B0+kt1)kL3

r]]

解第②问时出现了问题:

众所周知,产生感应电动势有两种方式: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线圈所在磁场面积S的变化。如果磁通量的变化仅仅是由于磁场随时间变化引起的,则E=n[BS

t];如果磁通量的变化仅仅是由于面积随时间变化,而且是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使面积发生变化引起的,则E=BLv。这两种产生电动势的原因不能相互替代,在本题中得到了综合。

由于学生做过2003年江苏高考题第18题,接触了电磁感应双电源的问题,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他们自然而然就会从两电源产生的电动势逆向串联,电流相互抵消的角度解答,并写出了如下过程。

解:设过了时间t磁感应强度减少为B,此时回路面积为S=(L+vt)L,由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为E1=BLv(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电流),由磁场随时间变化引起的电动势为

(形成顺时针方向的电流),要使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必须使E1=E2,可得出 。

让我们再来看而该题所给的答案:

要使棒不产生感应电流,回路abed中磁通量应保持不变,即BL(L+vt)=B0L2

所以磁感应强度。

疑问:该解答从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出发,思路清晰,过程简单明了,其结论无疑是正确的。而前面解法的结论却与它完全不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分析:主要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B

t]的意义。因为只有B随t线性变化,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进磁感应强度均匀变化时,才能用一段较长时间t内的B的平均变化率[Bt-BO

t]来表示它的瞬时变化率[B

t]。在B与t的关系线性与否还未知的的情况下,不能随意套用公式。事实上本题中B随t是非线性变化的,其B―t图线是双曲线,各点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k=[B

t]随时间逐渐减小,如图2所示,因此在较长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Bt-BO

t]不等于[B

t],绝对不能混淆使用。以上方法在这一点上发生了错误。

思考:

能否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基础上,利用两电源产生的电动势反向、大小相等的方法来求解呢?笔者认为是可行的。

方法1:金属棒从初始位置A到末位置B的过程,如图3。

先设磁感应强度B0不变,导体切割磁感线引起面积变化,AB始终是E1= B0Lv;再设面积S=(L+vt)L不变,而棒经时间t磁感应强度变为B时,

由E1=E2,

可得。

方法2:设从初始位置开始向右运动,经过时间t0、则位移vt0、即S0,可认为面积不变,仍是S=L2,此时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为E1= BLv;磁感应强度变化产生的电动势为

由E1=E2,则可得。

无论利用“方法1”还是“方法2”对解答本题都有小题大做、化简为繁、事倍功半的嫌疑,不如直接利用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Δф=ф2-ф1=0判断。但笔者认为,这样做不仅仅提供了另外的解题途径,关键是可以帮助学生:

第一,深刻地认识到由于磁通量变化的原因不同,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机理也不同;

第二,能区分磁感应强度的瞬时变化率[B

t]与较长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Bt-BO

t],明白只有在B随t线性变化的情况下二者取值才会相等,并能够举一反三地应用到诸如,瞬时电动势[Et=n[ф

t

]]与平均电动势[E=[ф2-ф1

t

]]的关系、瞬时变化率[V

t]与平均变化率[vt-v0

t]的关系等,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再犯同样的错误。

作者简介:肖优优(1976-),女,浙江人,本科,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浙江省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浙江温州 325014

上一篇: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学 下一篇:运用思维导向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