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文化产业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10-12 01:07:38

互联网文化产业分析与思考

摘 要:互联网迅速发展,与传统文化产业逐步融合,产生了互联网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给传统文化产业带来了很大冲击,产品内容及传播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文化产业以平台为王,内容为王,知识产权保护则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灵魂。专业垂直、O2O模式、股权众筹以及在线参与等商业模式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传播模式;前景展望

一、互联网文化产业概况

所谓互联网文化产业,亦称新媒体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或者数字娱乐产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是当今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核心领域。至2016年底,中国文化产业结构将分成四部分:一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其市场价值将占70%;二是传统媒体,包括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大约将占10%;三是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大约将占10%;四是旅游和演出等娱乐活动,大约将占10%,由此将形成7∶1∶1∶1的发展格局。

互联网文化产业最大的特点是平台为王,做平台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赚钱比较多的,做内容的企业赚钱比较少。而数字文化产业是以互联网作为平台的,这个平台有两个特点:一是向移动化发展,二是这个平台是无边界的。

这些做平台的互联网文化公司不仅做数字文化产业,还做其他内容,如网络零售、金融等各种各样的服务,会形成同质化大型平台集团。即企业经营的主业大体相同,如现在都做网络文学、游戏、广告,而接下来都做金融等。这是一个大的发展格局。数字文化产业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很多创业领域和发展领域都将跟数字文化产业发生联系。

二、互联网文化产业特点

互联网文化产业是一种新的产业生态系统,一般条件下,互联网文化产业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规模,即海量的内容;二是要专业化,即做得很细。传统媒体的平台规模效益日渐萎缩,互联网则可以无边界。如百度可以无边界的广告数量,这就是平台的效果,所以它是真正具有海量内容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媒体会受到互联网平台的巨大冲击。所以,今后传统媒体主要生长的路径就是内容的品牌化,即具有别人所不可替代的内容,譬如包括电视的黄金栏目、大型的选秀和娱乐栏目、电视剧等都是将来电视台竞争生存的主要空间。

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是新媒体,是新技术条件下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而产生的媒体形态,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形态而言的,如数字杂志、数字电视和手机媒体等。新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形态,除了满足传统媒体为人们提供信息、交流和娱乐的需求之外,还具有即时性与交互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独特优势。新媒体之“新”,不仅“新”在技术和形式上,更是“新”在理念上。理念上的创新带来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带来文化在创新模式、传播途径和影响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二者的结合更进一步地改变着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新媒体时代,围绕着新媒体的创新所形成的新媒体文化,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动力源泉。

三、互联网文化产业给传统文化企业带来的冲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深刻地渗入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传统文化产业和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将来很可能还会受到更大冲击,文化产业中各个板块的新格局将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得到更加清晰的呈现。

最显著的现象是互联网企业对文化企业的并购。互联网公司在影视、文学、音乐、动漫等诸多领域的布局,这让传统文化领域从业者感到来势汹汹。图书、杂志或者报纸等纸质媒体从传统媒体的角度来看是转型不了的,必须用互联网的思维实现业务的扩展,而不是将报纸和杂志搬到网上去,那是搬不动的。传统电视和互联网的合作也开启了全新的模式,在电视直播和在线互动进行了创新式的结合,开辟了“网台互动”模式。

互联网既激发了文化消费需求,又反过来推动了文化产品供给。互联网打通文化领域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平台为王、内容为王、专业垂直、O2O模式、股权众筹以及在线参与等商业模式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知识产权保护则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灵魂。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跨界融合,创新了文化金融合作模式。如何拓宽融资渠道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在互联网平台下,众筹、股权投资等新的文化金融模式正在出现。专门的众筹网站的诞生以及淘宝网等许多网站成立的众筹平台,为文化艺术类的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家、小企业家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展示创意,预先向大众募集资金。众筹依托互联网拓展,是中小文化企业或个人融资的补充。

在快餐式阅读习惯的潮流下,提升内容品质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产品的质量始终是决定产业和市场发展水准的关键,而互联网内容产品的核心是产权保护。保护网络版权、培育正版消费理念有利于激发内容创作者的活力,互联网企业既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基于正版内容运营的盈利,也要发挥企业责任,积极打击盗版。内容产业其实最核心的就是版权,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一个市场价值越来越大的有机生态系统。

四、互联网文化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考

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发展自己。面对强大的互联网浪潮,企业的转型已成为必然。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离不开互联网平台,更需依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数千年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不断进步,要求人们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传统企业价值链乃至于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互联网思维。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大数据、大平台的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互联网本身也不再是虚拟不实的经济体。任何文化企业都必须时时刻刻准备调整和改变,以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变化。

要将创新机制纳入到企业制度中去。“跨界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向前发展和变革的铁律。在文化产业从需求驱动进入到创新驱动阶段的今天,对新媒体条件下的新技术应用,使得许多传统行业要么破产倒闭要么被迫融合,传统的行业边界显得愈加模糊。在这种大趋势下,文化企业更需要努力适应这种变化,在找寻新技术作为支撑的同时,努力在行业融合中进行相应的技术与文化创新、内容和运营管理方式创新、传播渠道与用人考核机制创新。同时,先进理念的变革和创新来自于企业的人才创新,这要求文化企业必须坚持把以人才为根本,以优秀企业家为中心,作为社会文化建设发展提升的指导,才能葆有文化企业在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作者单位:汶上县政务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 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环境下文化国企发展对策分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5年第13卷第1期

[2] 陈少峰《当前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5年第4期

[3] 鲁元珍《光明日报》,2015年3月19日14版

上一篇:英语教材插图在听力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基于改进模糊算法的移动机器人避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