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狐狸繁殖的主要疾病

时间:2022-10-12 01:05:31

1、犬瘟热

犬瘟热病毒作用于妊娠母兽子宫,造成胎儿流产。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几乎遍及全球,主要发生于幼犬,也见于狐狸、水貂等毛皮兽。在城市和犬比较集中的地方,以及水貂等毛皮兽养殖场,由自然发病而引起流行。痊愈犬能终身免疫。

该病多见于秋冬季。在大型综合毛皮兽饲养场里,犬瘟热通常首先在犬科动物如狐狸群中流行,免疫和预防及消毒控制好的话可能不会传播给水貂等,但若控制不好则会传播给水貂等动物。

发病的狐狸自然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3~6d或更长。病狐最初表现精神不振,倦怠,食欲减退,从鼻和眼中流出水样分泌物,后期眼睛有固状眼屎,鼻腔流出脓性鼻涕,病狐咳嗽,喘气困难,拉稀薄粪便或暗红色稀便,呕吐,有时呕出血液来,体温升高至39~41℃,持续1~3d,降至接近常温,几天后又第2次升温,持续7d以上,呈双相热型。个别病例在下腹部、和外耳道发生水疱性脓性皮疹,爪掌变硬。有的病例表现为神经症状,病狐高度沉郁,站立困难或作圆圈运动,全身呈强直性痉挛或颠痫性惊厥和昏迷。耐过的病例常有后遗症,如麻痹症。最急性型病狐常表现出突然高热,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在1~2d内死亡。

典型病例的外观可见化脓性皮炎,皮屑大量脱落,鼻、唇、眼、皮肤增厚,爪掌内部肿大坚硬。眼、鼻黏膜呈浆液性、黏液性及化脓性炎症。剖检可见气管内黏液性或化脓性泡沫状分泌物。肺呈小叶性或大叶性肺炎,出现肺肉变。胃黏膜出血,胃内有黏液,有时胃黏膜脱落。脑有非化脓性脑膜炎。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及直肠黏膜出血,肠内有黏液,泄殖腔黏膜出血,心外膜、肾包膜及膀胱黏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脾肿大出血。肝脏肿大,肝上有出血点或有白色坏死点,肾脂肪变性,呈局灶性坏死。

发现病狐应及时隔离,确诊,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用高免血清紧急治疗,皮下或肌肉注射2~3ml/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次,务必选用质量好的高免血清,否则治疗不佳。用药物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热、止痛、镇痉、消炎等药物,可减少死亡率。也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抗生素如氯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系列药物等预防并发或继发细菌感染,减少死亡率。对于未发病的狐狸,应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防治:狐狸应在春秋两季进行常规的预防注射,可防止该病发生。国内已研制出单苗、三联苗或多联苗,在实践中取得很好的免疫效果。幼狐6、8、14周龄时分别皮下注射3ml,至少应于6周龄时和14周龄时各免疫1次。成年狐在4个月时免疫1次,间隔14d再注射1次,种狐在配种前15d内再加强免疫1次。免疫期为6个月。

狐狸笼应经常清扫粪便,对狐笼和水、食槽等用具定期用消毒药消毒。严禁狐狸场中人员流动,尤其场外人员严格限制进入狐狸场。车辆和人员进入狐狸场时应注意消毒。防止野鼠进入狐狸场,消灭养狐场中的家鼠和昆虫等。

2、细小病毒

此病既可感染母兽又可通过胎盘垂直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木乃伊、水肿胎、产弱仔等,也可通过口、鼻分泌物及粪便等将病毒排出体外,污染兽舍,成为主要传染源。

狐细小病毒病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脱水为特征的出血性肠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的狐都有发病,以幼狐发病较多,而且病情较为严重。

病初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0℃左右,呕吐,粪便稀,呈红褐色糊状。中期体温38℃左右,不食,呕吐,粪便呈咖啡色糊状的血便,量大次数多,且带有特殊的腥臭气味,血便数小时后,体温继续下降,眼球下陷,角膜充血,鼻镜干燥,口色发绀,皮肤弹力下降,表现为严重的脱水症状。后期身体极度消瘦,四肢无力,粪便如油,黑色,松弛,卧地不起,体温37℃以下,全身抽搐,心力衰竭,贫血,极度脱水,最后直至衰竭死亡。

肠腔中有水样内容物并混有血液,空肠和回肠黏膜面出血、充血,有纤维素性伪膜覆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出血,少数病例死于肠套叠。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对狐舍及场地、用具等用2%火碱水或10%~20%漂白粉等定期消毒。

对早期发病的狐及时治疗,肌肉注射犬用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幼狐1支/d,大狐2支/d,连续注射2~3d,可配合抗菌消炎、止血、止呕等药物综合治疗。庆大霉素2万国际单位/kg,地塞米松0.5mg/kg,混合肌肉注射2次/d;维生素K30.3mg/kg或止血敏注射液0.5ml/kg,肌肉注射。当腹内血便排空开始饮水,不再呕吐时,可用双黄连口服液10~20ml,一次性深部灌肠,效果较好。

用等渗葡萄糖盐水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输液,根据脱水程度决定补液体量的多少和次数,适当选用抗生素,维生素等。总之,连续输液才是治好该病的唯一措施。

3、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由绿脓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化脓性子宫炎为主要特征。主要发病原因有:采精时污染,如不消毒,下腹部和周围的毛未用消毒液浸湿;稀释过程中污染,如不具备无菌环境,在未经消毒的房间内操作,甚至是在地面和操作台有较多尘土的条件下稀释;器具消毒方法不当或消毒温度偏低;不消毒母狐的外或消毒不彻底;操作技术造成的子宫粘膜损伤。

一般于妊娠7~20d出现症状,妊娠兽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阴门流出灰色、灰绿色脓性物,狐狸尿频,尿中带血。剖检病变主要在子宫。

防治:注意对外、及其周围毛的消毒,通常使用0.1%新洁尔灭。在设有无菌灶或超净工作台的条件下稀释;输精针和扩张管的消毒要彻底,煮沸消毒要达30min以上,煮沸后80℃烘干;干热消毒温度要达到80~100℃/h;操作间内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不能有灰尘,不允许无关人员随便进入,操作间尽可能封闭严,防止强光直射,室内安装紫外灯,使用前12h至少照射30min;加强训练,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在熟练的基础上要轻和稳,不要盲目追求操作速度。人工授精前15~20d,给狐注射绿脓杆菌多价疫苗进行预防。人工授精后可用广谱抗菌素,如拜有利等清除阴道和子宫内杂菌。一旦发生化脓性子宫内膜炎,以庆大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交替使用治疗,配合使用小剂量的垂体后叶素,同时每天用加有青、链霉素的液体冲洗子宫1次,必要时静脉注射补糖。

4、阴道加德纳氏菌病

由阴道加德纳氏菌引起狐狸、貉、水貂的一种传染病,以空怀、流产为主要特征。各品种狐狸均易感,水貂、貉也感染,北极狐易感性更高,主要通过感染。妊娠20~45d,妊娠兽出现流产。

防治:对检出的病狐隔离饲养并采用药物治疗。以预防为主,通过药敏试验证明,阴道加德纳氏菌病菌对氯霉素、氟本尼考、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敏感。临床治疗效果可靠。配种前20d,可用氟本尼考注射液肌肉注射,6~15m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7d;或10%氟苯尼考粉,每吨料中加药100g、强力霉素150g,连续饲喂14d,同时用加德纳氏菌病灭活疫苗,每只肌肉注射1ml,为了预防配种时交叉感染,每配种1次,每只左颈部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1克,右颈部肌肉注射庆大霉素4万单位,可有效预防阴道加德纳氏菌病感染引起的空怀和流产。

目前,狐阴道加德纳氏菌铝胶灭活疫苗已应用于我国养狐场。该疫苗免疫效果可靠,保护率为92%,免疫期为6个月,在初次使用该疫苗前期最好进行全群检疫,对检出的健康狐立即接种,对检出的病狐应取皮淘汰,或药物治疗45d后进行疫苗注射。

对流产胎儿不可用手触摸,流产狐阴道流出的污秽物污染的笼舍、地面用喷灯或石灰彻底消毒。

5、分娩异常引起的仔狐死亡

由于胎儿过多或过大,母狐产程过长,产后母狐高度虚弱、腹痛及子宫、阴道粘膜机械性损伤,母狐常卧于产箱内不动,仔狐因吃不到初乳而饿死或感染死亡。

预防:及时检查,发现此种状况时,通常选用安痛定、青霉素、庆大霉素或诺氟沙星注射,对狐镇痛消炎有较好效果。

6、脑炎

怀孕母狐发生流产、早产、产木乃伊胎或延时分娩,流产胎儿常见脑水肿,脑膜和脊髓充血,皮下水肿,胸腔和腹腔积液,淋巴结充血,肝和脾有坏死灶,部分胎儿可见到大脑或小脑发育不全的变化,组织学检查可见到非化脓性脑炎的变化。母狐流产后,不影响下一次配种。公狐除上述一般症状外,常发生肿胀,多呈一侧性,肿胀程度不一,局部发热,有疼感,数日后开始消退,多数缩小变硬,丧失配种能力。

防治:初次发热期可用血清进行特异性治疗,以抑制病毒的繁殖扩散,但在中后期效果不佳。此外,用丙种球蛋白也能提供短期治疗效果。也可注射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该病,用量为成年狐0.35~0.5mg/只,幼狐0.25~0.3mg/只,同时饲料中添加叶酸,每只用量0.5~0.6mg,持续10~15d。预防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可用狐脑炎疫苗每半年注射1次,每只注射浓缩苗1ml。

上一篇:貉细小病毒病的发生、诊断与防治 下一篇:水稻治害虫 巧用锐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