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动机设计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2 12:25:25

ARCS动机设计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美国的凯勒教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提出了“ARGS动机设计模式”(简称ARGS模式)。ARGS模式是一个教学设计过程,主要内容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注意力,相关性,自信,和满意四个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该文主要介绍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ARGS模式”所取得的收获及所思所想。

关键词:ARCS动机设计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2-2814-03

The Applications of AGRS Motivation Model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MA Xin-jun

(NO.1 Railway Middle School , Hailaer District, Hulunbeier 021000,China)

Abstract:The United States Keller professor presented ARGS motivation model( ARGS model ) during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Re search. ARGS motivation model is a teaching process ,mainly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we should use attention, relativity, confidence and satisfaction to arise students’studying motivation and improve students’studying ability , then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my gains and thinking about ARGS model.

Key words: AGRS motivation model (ARGS mode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applications;policies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信息素养,即,是要求学生具有“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而培养这一能力的的前提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本身所具有的好奇心在减弱,探索周围世界的愿望也在减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成了苦差事,经常有教师为自己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困惑,即使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未必能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对学生来说,想学习,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是取得学习成效的重要前提。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哪来?如何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凯勒教授的ARCS动机设计模型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学习动机激发方法的理论框架。当我看到教授的ARCS模式介绍时,心里豁然开朗,决定将这一理论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上。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引入了“问题设计教学策略”与“任务驱动教学策略”,这些都是一线教师在信息技术领域中使用非常得当的教学策略,但是,实际运用的教学效果且并不理想,总是觉得少点什么,现在明白了,是少了些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没有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使我的教学设计再出色,学生不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也不会得到提升的。基于此,我在掌握原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又引入了ARCS动机设计教学模式,用动机来提高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ARCS动机设计教学模式”简述

为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ARCS动机教学模式,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于ARCS的概念及其相关的理论。

ARCS动机设计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弗罗里达州大学凯勒教授提出的。在这一模式中,凯勒教授把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因素分为四类: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这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便组合成了ARCS动机设计模式,简称为ARCS。凯勒教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这四个要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关键的作用。

1.1注意

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注意才能进来。注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设计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唤起学习者的好奇心,使他们有意或无意的将注意力指向学习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2切身性

切身性就是让学习者在所学的知识与所处的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关的联系,让学生知道他们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是与他们过去所学的知识与经验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教师要让学生学生了解“学习这些知识的原因是什么”及“这些知识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对此类问题的了解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3信心

信心是指对行为必定成功的信念。信心策略就是让学生相信他们具有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决心,否则,纵使他们的注意被吸引了并有了切身感,他们也很有可能放弃学习任务。信心可以促使学习过程中行动力的维持,进而达到预期的成果。老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这样一种信念:学习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会做,更是为了证明自己具有学习的能力。

1.4满足感

满足感是一种可以令人感到获得愉悦,幸福的积极感受。它来源于愿望获得后的奖赏。在教学过程中,满足感就是学习者在学习结果与其期望值相一致的时候,所感到的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感会促使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动机,因此,满足感是维持学习者持久动机的重要条件。

2“ARCS动机设计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2.1注意策略

注意力等于事实。注意力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首要因素,也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首先唤起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材料具有新异性、变化性、不一致性时,才会比较容易地唤起学生的注意。

2.1.1游戏——注意策略之一

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般将游戏引入教学设计中。游戏的特点是“玩”,玩可以提高注意力,但玩有二种结果:即“玩索而有得”与“玩索而无得”,玩好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玩不好,聪明反被聪明误。并且,仅仅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还是不够的,真正的挑战是维持注意力。与认知有关的好奇心,尤其有利于维持注意力。

2.1.2创设情境——注意策略之二

情境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种情境来支持其学习行为的延续。

2.2相关性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强调知识的相关性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实现相关性策略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告诉学生如何将他们现有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学习中去,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再如,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对他今天会起到什么作用,学习的内容对他的未来将产生什么影响,等等。但我在教学中常用以下二种相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2.1学科整合——相关性策略之一

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其它各学科的整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指在软件的学习中引入了数学等学科的知识。

几何画板是打开几何世界之窗的现代工具,传统的数学学习都是学生从老师那里被动地接受各种理论与定理,而几何画板这个软件且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使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基于此,我开设了“几何画板选修课”。这一项教学改革深受学生的喜爱。

2.2.2走近生活——相关性策略之二

教学内容:5.1.4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教材)

图像的合成是指把原来的多幅图像合成一幅图,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考虑到学生喜欢做“大头贴”,而且平时会拍一些数码相片,于是我就在这节课准备了很多世界风景图片,然后让学生学习将一个小动物用抠图的技术将其与原图像分离,再与风景图片合成在一起,这样,学生回家后,就能把照片里的自己与世界各风景图片相合成,一会儿在埃菲尔铁塔下拍照,一会儿在美国大峡谷中拍照,用这款软件在世界各地旅游了一圈儿。他们还学会了为衣服增加漂亮花纹,去除人物红眼,学得不易乐乎。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真是太过过瘾了!

此外,还有一些特效,学生们也很感兴趣,比如制作后天的冰冻等灾难效果等。在教学设计时,多注意引入生活中学生喜爱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提升了对信息技术的认可。可谓两全其美。学生更加喜欢学习这门课了。

由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融入与学生们贴近的生活常识及其它学科的知识,会取得一箭双雕的学习成果。利用“相关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强有得的手段。

2.3信心策略

信心策略就是帮助学生发展对成功的自信,让学生深信:我自信,我能行,我努力,我成功。使学生对学习结果产生积极的期望。除了对教学感兴趣并产生切身感之外,学生还必须相信他们具有一定的能力获得成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呢?我在教学中尝试做了以下努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1复杂问题简单化——信心策略之一

复杂问题简单化是指:用最简单的例子说明最复杂的道理,主要用于解决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概念。

教学内容必修教材:1.1信息及其特征

教材中直接给出了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学生对这一概念理解得不是很深透。针对这个比较抽象的定义,我将它分成几个小问题进行剖析,再将这几个问题的结论整合在一起,就得了信息的概念。部分教学设计内容如下:

第一个问题:信息从哪里来?

[结论1]信息源自任何事物。第二个问题:信息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信息有没有形状?

[结论5]我们看到是事物本身,而不是事物所产生的信息。信息像空气一样,看不到,摸不看,但又确实存在的。通过这三个问题,五个结论,学生对信息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这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也打下了理论基础。

如今,学生每当遇到一个难题时,都会想到我给出的这个学习方法:复杂问题简单化。在学编程时,学生就会自己把一个程序分解成若干个小部分,再也不怕攻破不了的难题,于是,学习的信心大增,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2.3.2分层作业——信心策略之二

每讲完一个知识点,教师会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作业,以加强、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业分选做作业与必做作业,选做作业由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做,必做作业由操作能力弱的学生做。一些学生在完成必做作业后,可以在组长的指导下继续学习,来完成选做作业。由于是分层作业,学生的学习可以在各自不相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成果的评价也不相同,只要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就会受到教师的表扬。

2.4满意策略

满意策略就是使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成就感到满意。教师要对于学生的成功要给予公正的评价,让他们对成绩产生积极的体验。学生的行为结果假如与学生积极的期望一致的话,导致的最重要的结果就是保持学习者持续性的学习动机。

2.4.1点评作业——满意策略之一

点评作业,让我与学生加深了沟通。留作业是我近二年在教学中新采用的一种方式,以往信息技术教师是从来不留作业,不批作业的,我在听过北大附中李冬梅老师的讲课后,奖做作业引入了课堂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点评作业,学生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体会到老师的鼓励,同时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种满意感。

2.4.2赏识教育——满意策略之二

在每节课中,学生只要完成一个作品,我就会点名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也会及时地给予肯定。如果看到出色的作品,还会立即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在每一位学生的电脑中,都有一个“优秀作品展”文件夹,里面放着全年组十个班同学的优秀作品,学生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大作,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一种满意感,学生的兴趣会一直持续下去。

总之,ARCS动机模型中的注意策略、切身性策略、信心策略和满意策略四者之间相辅助相成,通过注意策略来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任务来让学生行动起来,进而在完成任务后使学生产生自信心,最后通过教师或同学的即时反馈与评价给予学生以学习的满意感,四个要素没有什么主次之分,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有可能会使学习者丧失学习动机。因而,ARCS动机设计模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考力、行动力与表达力,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运用“问题化教学设计策略”及“任务驱动模式”等各种教学活动来维持学习者的学习行为。ARCS动机设计理论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思路及指导方向,因此,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 (美)James P.Raffini著.这样教学生才肯学-增强学习动机的150种策略[M].梁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冬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M].2009.

[4]李嘉.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办公自动化,2010,(8).

[5]袁悦.信息技术课中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及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7.

[6]罗静.ARCS动机模型在中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

[7]袁悦.信息技术课程中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及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无人驾驶公交系统设计 下一篇:“操作系统”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