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应走生活化道路

时间:2022-10-12 11:52:25

思想政治课应走生活化道路

构建“生活化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政治课教学的内在需要,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源泉。

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要培养会生活、会适应社会变化的人,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并与之和谐相处,这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追求的结果,也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彰显生活气息的教学要求。通过在教学中贯穿“生活化”的理念,让思想政治课真正回归生活,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新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活动;它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所以,我们要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就中学政治课而言,其“可联系性”更强,内容可涉及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等,仅凭教材上有限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势必造成教学上的单调与枯燥,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政治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精神,开放教学内容,关注热点、贴近生活,切实增强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

(一)关心社会生活。

政治的性质和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观察和研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影响。如“金融风暴”“物价飞涨”“重大灾难应急处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等。教师可以设计比较典型的事例,让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是师生产生 “思维共振”的重要途径,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讲“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时,我结合“5・12汶川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要求学生搜集抗震救灾中的先进事迹,分析我国抗震救灾取得胜利的原因。通过关注社会热点,结合教材知识,学生不仅从知识层面上理解了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奉献,而且从情感上接受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

(二)联系学生实际。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想追求。教师不能将学生看成知识的接受者,企图用一种模式来开展教学。教师应该考虑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有大量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照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典型的事例做中介,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优化学习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资源环境问题时,展示环境被破坏的漫画,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比抽象的讲授,既生动又形象。运用这种方法既能掌握知识,又能用课本知识理解社会现象。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一)课堂导入的生活化。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导入新课做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般而言,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多种多样,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高质量的课堂导入一定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概括而言就是要充满生活气息。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时,学生自动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思想政治课内容中的生活情景,使其贴近生活,要巧妙地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思想政治课所要思考的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该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二)课堂讲解的生活化。

常言道:清水煮菜无滋无味,若加上适量的调料,再掌握好火候则成佳肴。同样,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加点调料,善于捕捉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就能有效避免“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循环,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又能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的目的。

(三)课堂结尾的生活化。

“课堂小结是每节课必须的环节,它是将本课新授知识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小结也应该生活化……”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新知识,但这还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为了更好的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因此,在课堂结尾时,师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仍然要联系实际,走“生活化”的道路。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为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以往政治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变强制性学习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加强在感情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中, 不用命令式的语言,不搞训斥式的教育,在表达上,采取商讨、对话的方式,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用平等的、民主的、开放的风格来教育、引导、感染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传授知识,说明道理,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

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辩论。教师要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的气氛,形成一种师生共同学习、一起探索知识的宽松环境。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帮,分析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勤于思考,大胆争论,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综合评述,用正确的理论对学生的争论作正面分析,澄清思想,纠正学生认识中的错误。社会在不断进步,学生有各种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对于教材中的道德标准,要引导学生树立主流意识,鼓励他们勇敢地说出各自的不同看法,然后一起讨论,弄清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纠正不正确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研究,让消极因素不再继续滋长,让积极的观念逐步形成,并成为思想的主体,进而培养了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

四、拓展教学时空生活化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室,教学空间单一、封闭,教学时间固定,随着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教学时间也并不一定要固定在每周两课时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去获得信息,或可以利用网络或利用图书报刊资料,比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使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有更新更深的认识。学校、家庭和社区都存在丰富的教育资源,利用它们可以更灵活地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的空间真正拓宽,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还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政治,把所学知识融会在实际生活中。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