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上的展示

时间:2022-10-12 11:06:12

个性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上的展示

摘 要: 个性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教师依据自己个性特点和针对不同特点学生来制订教学计划及教学过程,在数学课堂上是必需的,也是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个性化教学 数学课堂 个性

个性化教育,既不等同于个别化教学,又不只是意味着一个开放的课堂。它要比任何以前关于这方面的做法和理论主张更富有弹性,更为系统化。它是一种实践性更强,综合各种观点和活动的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式。每个学习者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能力、经验基础和学习方式,因而很难让两个学习者完全在同一时间、同一水平上进行同样的学习。据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而究竟用什么才能更好诠释个性化教育呢?卡罗尔将个性化教育定义为:“在学习者个性特征与所学知识、行为方式、概念、学习环境、激励系统及习得性技能之间的一种合理匹配,而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个性化教育模式中的关键环节是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时间利用和思维技能。教师要构建学习环境、训练学生、传播信息。而其中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人格及其教育哲学在教学定行为的反映。运用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师会创造出不同的学习环境。然而五花八门的教学方法之间到底有无共通之处?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到底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者,还是学生呢?教育学家们对此也争论了几个世纪。但对主要因素的归纳总结中,却忽略了一个不外显的因素——教师个性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力。由此而形成的特定的教学气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对教学效果产生间接的、却是决定性的影响,在中小学及高校影响都是非常大的。那什么是个性?怎样的教师个性才是学生喜欢并实效性强的呢?下面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个性,指个人的心理面貌,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个体适应和改变环境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对个性的认识应充分注意两点,一是稳定(即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变得判若两人),二是特殊(即每一种个性都是独特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共同的传授知识的模式,但每个教师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学生有共同的需要和相同的发展模式,但每个学生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正因为如此,教学就成了一项极困难的工作,没有适合每一个人、每一种情况的通用方式。

如今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当前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能力和思维等方面要求高。不少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较多,花的精力较多,使用的资料最多,却得不到理想的成绩。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80%左右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有近20%的学生十分讨厌数学。原因是传统高中数学教学存在两个弊端:一是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注重注入式和题海战术,二是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重结果轻过程”。而更多的学生抱怨数学难,数学课枯燥无味。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常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即最终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似乎并非是教师所选用的方法,而恰恰是教师本人。

差的教学共性多,好的教学个性多。任何时候对学生进行教学质量调查,都不难看出这样一个潜在规律,即对教学效果差的教师评价基本一致,如照本宣科、精神不振、口齿不清、逻辑不严、论证不力等几乎如出一辙;但对优秀的教师就有多种反映,或治学严谨,或口才绝伦,或循循善诱,或深入浅出,或以谦逊博得好感,或以威严赢得尊敬,如此等等。正如优秀的演讲不一定都要“高亢激昂”一样,也有亲切自然、平和流畅、四平八稳的精彩演讲。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教育科学知识的掌握只提供给教师教好书的可能性,而要真正教好书,还需结合自己的个性、气质和教学内容,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教书育人的立足点在于“为人师表”。所谓“师表”,即教师形象。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一靠学术水平,二靠交往言行。教师在课内外表现出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正如前文所述是隐形的,却是决定性的。一个中学生在初高中六年中要接触几十名教师并深受其影响。

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就应该扬长避短,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东西,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能力。第一,要充分了解自我。如自己的性格特征是什么?长处在哪里?短处又在哪里?哪些方面有较大潜能可以发掘?了解自我是发展自我的前提。第二,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数学学科的要求,确立合适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否则,不仅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徒耗光阴,一事无成。第三,总结经验,大胆实践。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后,就要在工作中大胆实践,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地加以总结,做得好的,效果佳的,可形成经验;做得不好的,效果不佳的,要吸取教训。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教师或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教学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同样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一门精湛的艺术。总之,教师不论用什么方法来组织教学,知识积累仍然是学生自己的事,远非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所能完成的。因此,必须重视在各种方法的躯壳中注入个性精神和风采,才能有效影响学生去探求那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所未能涉及和不能包容的广阔领域。

上一篇: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精彩无限 下一篇:知之 好之 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