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互动才有趣

时间:2022-10-12 10:05:34

课堂互动才有趣

创设课堂互动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现在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那么如何使师生在课堂上真正互动、活跃起来是体现我们每个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创新是一种潮流,是一种时代挑战。没有创新科学就不会发展。社会也不会前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创新教育更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共同探讨,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要把课堂外延扩展到社会大舞台,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内授课,桌子上做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角色转变、理念转变、模式转变,尤其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赏识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让课堂充满灿烂的阳光、无限的温暖、热烈的激情和欢乐的欢声笑语。真正体现出一种新型的课堂艺术与课堂风采,让疑难问题提出来,奇谈怪论辩出来,老师学生动起来,媒体课件跟上来,真正发挥创新教学的优势。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热烈、活跃、生动、和谐、欢乐、张弛有序的理想气氛,营造一个公正平等、宽松自由的学习平台。教师在全面精通、彻底了解教材的同时有目标、有针对地提出问题,创设问难解疑的情境,积极开展课堂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性,始终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提出各种相关问题,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巧设疑点,既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又能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一节课内该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好或有什么重要意义,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枯燥无味向主动有趣转化,被动听取向积极思维转化,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

教师有针对性地用现代媒体技术引入学生认知目标,充分利用屏幕示图声像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的学习情趣。比如生物教学中如何理解:被子植物受精过程、巧用图片介绍人工授粉、初步了解植物开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的一般概念和知识等。其实这些的展示说穿了就是在夯实基础、打造平台、营造氛围。尤其是为学生的参与、提问、辩解、互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而所提出的问题须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相呼应。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的境界,如:为什么橘树花开了许多而结出的橘子不是很多?为什么有些花开一朵就可以结出一个果实?被子植物的生殖方式又是什么?等等。通过新旧知识衔接、花粉的自传、风传和虫传、受精知识探索等的提示,学生完全会自解自答,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且还能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因此,师生互动了,学习就有趣了。

大部分学生都有好新奇、盼肯定、爱表扬、争好胜的心态,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学生能否直接推理得到,是否是动态思维和贴近生活实践,是否是学生思维转折次数多或少,都需我们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来提出,以此满足并强化学生的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就让学生亲自到花园、菜园或田野观察,为什么有的花很美丽,有的花却很难看;要使向日葵多结籽有啥办法?制种时你为啥要经常观察、控制副本和母本植物的生长?特别是在扬花时节你还要做些什么辅助工作?等等。当然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易产生立刻要想知道的欲望。此时此刻,老师的提示尤为重要,什么风媒花、虫媒花、人工传粉等就能激发出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综上所说,在创新教学中离不开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愈是互动得和谐,愈是学得东西多,增长知识快。所以我们一定要精心打造平等宽松的平台,夯实坚强厚实的基础,营造自主生动的氛围,弘扬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大胆创新,乐于探究;让课堂充满阳光,让教师展示风采,让学生充满信心。看来课堂一旦互动了,学习也就更有趣了。

上一篇:生物学实验与科学思维 下一篇: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