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动”起来

时间:2022-10-12 09:51:03

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的学习问题以古以来都是家长社会最关心最重视的问题,古人就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特别是当今时代,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只有一个孩子,都投入了几乎全部的心血,物力、精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想使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然后出人投地,光宗耀祖自己得到丰厚的回报,在我国当前实行考试成绩为手段的选人机制中,以成绩论成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成了焦点问题。多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在探索,想找到最佳方法最有效的途径。先后出现了魏书生模式、杨思模式、黄冈模式、衡水模式、西峡模式等等。从形式上看,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各具特色,但从本质上看我认为是一个样,就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即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理念。

为什么要让学生动起来呢?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实践出真知”对于一个问题教师只讲空头理论,学生很难理解,原因就是不相信,不相信的原因就是没有搞清楚事物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像化学、物理学科必须要重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让他亲眼目睹亲自感知就不得不相信了。例如讲高锰酸钾分解的知识,想让学生知道加热的重要性,教师先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放在玻璃杯中不加热,半天也看不到分解的迹象,然后教师把玻璃杯放在酒精灯上,马上药物冒出了白烟,颜色、体积都发生了变化。说明加热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学生心服口服。再如上体育课为了让学生会打篮球上三大步,体育老师讲了一大堆理论,可学生就是不会跑,只有让学生自己跑一跑,感知一下哪一步大哪一步小,学生才能掌握技巧和要领。教师上课,如果只顾自己讲,枯燥无味,有的学生没听,有的学生不专心听,没有动脑去思考去分析效果很差。

怎样让学生动起来,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好的动起来呢?教师就要深入钻研教材,多方面多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通过这些形式,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在讲某一个问题之前,要创造一个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拨学生的神经,让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渴望得到问题的答案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具体性、可操作性、有趣味性值得学生去思考,学生乐意主动思考,其次要让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讨论相互启发诱导,最好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本性,通过辩论才能发挥才能显示水平。辩论是一种竞争,把学生分成小组,组与组之间竞争,有奖励分有扣分,引入竞争机制,要采取一定的手段迫使他去思考、讨论。教师首先要启发诱导带领着学生由浅入深,一步一个台阶由易到难,一步一个层次逐步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提问演板等形式迫使他去思考,有压力就有动力,变压力为动力,例如采用限定时间的回答,就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在3分钟内回答,培养他们的反应能力,或就某个问题要求他在5分钟内记住等等。

学生怎样去动?动什么?动就是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口就是让学生多读书,养成朗读的习惯,古人云字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说再难的文字只要你读的遍数多它的内容都可以理解,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记忆力,如果一个人过目不忘,看到什么东西都可以记住那么就是神人了,要培养记忆力就要求学生多动口。动手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理科各科动手就是要多实验,文科没有实验课怎样动手呢?那就是多让同学做问答题,让学生自己组织材料,组织语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动脑,人区别于动物的就是人有高度发达的大脑,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能通过联系去分析其它一些未见的事物,通过逻辑推理去了解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能举一反三,怎样培养学生动脑能力呢?就是教师要多提出问题,提一些富有启发性、启迪性学生有兴趣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讨论、辩论来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

动起来的效果如何呢?通过近两个月的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

上一篇:放飞学生思维 体现自主探究 下一篇:高中英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