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堂中京剧教学的创新措施

时间:2022-10-12 09:25:05

高中音乐课堂中京剧教学的创新措施

[摘 要] 中国传统音乐丰富多彩,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颗璀璨明珠,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去传承与发展。虽然传统音乐在如今的高中音乐教材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但尚未被学生很好地接受。高中音乐课堂中,要开展好京剧教学,需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可以尝试以流行音乐为桥梁,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教学;注重学生京剧表演实践。通过一系列创新教学措施,让京剧艺术发扬光大。

[关键词] 高中音乐;京剧教学;传承;创新;措施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熠熠生辉。尤其是中国的戏曲,对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作为中国“国粹”的京剧,不仅在我国享有极高的艺术地位,也深受外国友人喜爱。

笔者从高中音乐课融入京剧教学的必要性着手分析,再从现实出发,分析京剧教学的现状,结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措施和相关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对京剧等中国传统音乐的接受度和喜爱度。从高中音乐课堂的点滴转变做起,最终激发孩子们对民族传统音乐的热爱之情,并主动将传统音乐传承发扬下去。

一、高中音乐课融入京剧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传承与发展传统音乐的需要

纵观历史长河,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形成,要从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开始说起。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徽戏与秦腔、汉调、昆曲、京腔合流,还借鉴了一些地方民间俗曲,经过不断的交融、创新,最终形成京剧。1917年后,随着时间的沉淀,京剧这一“国之瑰宝”由成熟期走向鼎盛期。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经由读者投票,选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为“四大名旦”,该事件也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京剧这门艺术的、保护更加迫在眉睫。虽然党和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切实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京剧本身的新剧目创作还不够活跃和多样,缺乏能反映这个时代且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其次,京剧创作人才严重匮乏,观众也比较少;此外,很多地方的京剧演出团体缺乏固定的演出场所,市场营销能力差。而在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若不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不紧跟时展潮流,不能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等待京剧的,恐怕就是成为曲高和寡的空中楼阁。

因此,传承传统文化、发展传统音乐需要从孩子抓起。如今,“京剧进校园”已在不少地方实现了,教育界也做着诸多努力,将民族音乐的精髓点滴渗透在教材中,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继而为传统音乐、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二)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需要

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要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F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为重点,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开展京剧教学,能让学生在走进“国粹”殿堂,在感受京剧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更加热爱民族音乐,从而培养起他们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需要

京剧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服饰、脸谱等众多艺术元素于一身,表演形神兼备、声情并茂,拥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开展京剧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增加他们的艺术修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其音乐素养。此外,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音乐能陶冶他们的情操,释放他们的压力,而聆听、学习京剧也能使他们的视野得到开阔,心灵得到浸润,心情得到放松。

二、京剧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对传统音乐缺乏兴趣

尽管“京剧进校园”已在不少地方推开,但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们热爱音乐但并不怎么热爱音乐课,尤其对京剧等传统艺术缺乏兴趣。在他们看来,京剧是尘封在旧时光里的老一代人的记忆,过于复杂多变的表现方法、晦涩难懂的曲调和台词等让他们望而却步。而且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00后”,受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大环境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跟老一辈人截然不同,他们对京剧这门雍容华美的传统艺术缺乏兴趣。因此在实际的京剧教学中,许多学生心不在焉,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只有极少数能认真听讲。

(二)高中生整体音乐素养不够

许多高中生对京剧知之甚少,当前高中生整体音乐素养不够,艺术欣赏视野狭窄的问题凸显。主要有如下原因。首先,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受应试教育等现实因素影响,音乐课长期以来难以得到真正的普及与重视,特别是农村学校音乐师资更为缺乏,教学水平较低,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造成学生音乐素养不够。其次,音乐课课时较少,高中生课业负担重。目前,高中音乐课为每周一节,但实际教学中仍无法保证开足课时,甚至存在高考科目抢占音乐课的现象。音乐教学被忽视,使学生的音乐素养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此外,学校还存在和音乐相关的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因音乐课不受重视,有些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多媒体、乐器、音响等硬件设施得不到保障,更加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三)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京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具有深厚的传统音乐素养,能旁征博引,将学生带入京剧艺术的海洋,还要求能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要。京剧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要在几节课中把它的方方面面全部呈现给学生是不可能的,而且一味照本宣科,过多普及枯燥的知识点,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但如今的高中音乐教育环境相对封闭,教师提升自我的动力比较缺乏,这也导致京剧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和活力,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使得学生严重缺乏学习京剧的兴趣。

三、高中音乐课堂中京剧教学的创新措施

为改变现状,通过多年教学反思和总结,笔者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运用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如将流行音乐、新兴媒介等引入课堂,增强学生创新意识;重视学生音乐实践,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流行音乐为桥梁

虽然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但是音乐课本上的知识和流行音乐其实是一脉相传、并行不悖且息息相关的。流行音乐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旋律生动明快,歌词琅琅上口,容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因此,可以尝试以流行音乐为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京剧产生兴趣。

场景一:

在《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课本上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并未表现出很大兴趣。但笔者一点开李玉刚的流行音乐京剧《新贵妃醉酒》表演视频,同学们的注意力瞬间就被吸引。李玉刚的唱腔高亢嘹亮、甜美悠扬,特别是配上华美的反串扮相,大气的场景,古典的舞蹈,给学生以强烈的听觉、视觉冲击,让他们不知不觉对京剧这门艺术产生了好奇,也渐渐领略到京剧艺术的魅力。

因此,借助流行音乐开展京剧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氛围,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

(二)重视学生音乐实践

教师、学生、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教师应创新、合理地使用教材,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展教学,构建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课堂和课外实践主体作用,笔者决定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开始抓起,引导学生从倾听者变为讲解者。

场景二:

同样是在《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位调皮的男孩子一直无精打采。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笔者没有直奔主题进行讲解,而是提问:“谁能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下自己对京剧和梅兰芳的认识?”在听完几位同学角度不同但各具新意的发言后,笔者请这位男孩子作答。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拿起课本照本宣科,笔者笑着说:“我们想听听你个人的观点,没关系,言之有理即可。”这位男同学一脸不屑地说:“在我的印象里,只有我爷爷奶奶喜欢看中央11台戏曲频道,跟着咿咿呀呀。我们都管京剧叫‘老戏’,觉得它很老土,除此以外没有什么了解。”笔者对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作了肯定,并对同学们说:“对一样事物有更多了解才有更多的发言权,同学们课后有空时多去搜集一些京剧的相关资料,下节课我希望听到更精彩的发言,可以吗?”在后来的课上,这位男同学主动举手和我们分享他的最新收获。他声情并茂地介绍了梅兰芳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并为自己之前由于对京剧了解不足而对京剧持否定态度感到羞愧,他说:“我回去也听了一些京剧的著名唱段,我觉得还是挺有味道的。”听着他们真切的话语,笔者发现同学们参与实践后,观念已经开始改变,从最初的不想了解到现在的颇感兴趣,他们的心灵离中国传统音乐近了许多。

由此可见,高中音乐课堂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亩真正遨游在音乐海洋,师生均能获益良多。

(三)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京剧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同学们加深了对戏曲的了解,在此前提下,笔者决定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京剧,让他们参与到京剧的传承与创新中来。

场景三:

在京剧教学的收尾阶段,笔者将学生分为几个五人小组,将他们带到室外,给他们一节课的时间,要求组员分工合作,最终创作出一个与戏曲相关、时长为四五分钟的表演。笔者为他们录下演出小视频。在该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力和创新能力让人惊喜,有学生在短短几十分钟内排出了新编京剧小品,例如将京剧“四郎探母”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叙述,台词让人忍俊不禁,但其中蕴含的骨肉亲情、国仇家恨等情感依旧得到了很好地表达。有的虽然曲调不够标准,但他们对传统音乐的热情和创新意识值得肯定。

此外,可将流行音乐、新兴媒介等引入高中课堂进行京剧教学,本质上并不是脱离教材,而是借助外物,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利用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创新的观念不仅应该是教师所要坚持的,更应该灌输到学生的思维模式中,因此要重视学生在音乐课堂里的创新实践,并通过实践进一步达到教学目的。

(四)收获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京剧越来越着迷,不但在课堂上能聚精会神地听讲,而且在课外也时不时会哼唱几句京剧,甚至主动要求笔者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经典的传统京剧剧目。而且他们从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新贵妃醉酒》这首流行音乐京剧的歌词不仅浅显易懂,而且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如“金雀钗玉搔头是你给我的礼物”,出自《长恨歌》中的“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而这又能帮助学生理解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实现学科间的共通。

通过上述措施,学生从不了解京剧,不愿了解京剧,到对京剧产生兴趣,再到努力学习京剧,一点一滴地进步,效果越来越显著。在高中音乐课堂上,他们热衷于交流音乐知识,在倾听他人见解的同时开阔自身视野,也观看了自己的京剧演出小视频,发出阵阵欢笑。在参与创新音乐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了更多了解,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还有效释放了内心压力。

《乐记》里面说:“乐者,德之华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传统音乐定能重新绽放光彩,激发学生们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促进他们的个体发展。

参考文献

[1]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上、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2]齐如山.京剧之变迁[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3]李维一.京剧与梅兰芳[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4]杜长胜.中国戏曲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中的运用 下一篇: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