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所致手外伤的特点及预防

时间:2022-10-12 09:08:02

军事训练所致手外伤的特点及预防

手外伤是军事训练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生率仅次于下肢损伤。为了了解军事训练中手外伤的发生规律及伤情特点,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对策,减少军事训练中手外伤的发生,促进军人手外伤患者早日康复,我们对200余名军人手外伤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军事训练所致的手外伤具有以下临床特点:

军龄短者发生比例高 统计结果显示,军事训练所致的手外伤主要发生于入伍时间在3年内的人群中(占71.8%)。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入伍3年内的患者中独生子女占的比例较高,达81.3%;年龄小于20岁者占的比例也较高,达74.2%,这可能与新兵入伍前缺乏体育锻炼,短期内不能适应高强度、紧张的军事训练生活有关;另外,新兵年龄偏小,骨骼发育不成熟,身体素质较差,也是导致手外伤发生的重要原因。

关节伤的发生率占首位 从军事训练所致的手外伤的伤情性质来看,关节损伤最多,其次是软组织损伤,再次为骨折、切割伤及其他伤等。这是因为手的解剖特点决定了手部小关节多且稳定性差,因此在军事训练活动中,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者动作不规范,很容易导致手部关节错位或关节损伤。此外,训练场地环境不佳和训练器械使用不当是导致手部挫裂伤和骨折的主要原因。

患者的住院时间短 经统计分析发现,军事训练所致的手外伤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手外伤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分析其原因:一是伤者多为年轻力壮者,伤口愈合较快;二是由于部队军事训练任务紧,患者归队心切,主动要求出院。

由于手外伤伤口愈合后手功能的恢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正确康复训练,所以军事训练手外伤患者的出院指导以及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教育都直接影响到其手功能的恢复。

宣传普及防护知识 据文献报道,军事训练伤是部队训练减员的主要因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训练伤痛发生,增强部队战斗力。针对军事训练所致的手外伤在军龄短、年纪轻的士兵中发生比例高这一特点,应重点对军龄在3年以内的士兵进行健康教育。在每年开训前,特别是每年新兵入伍后、军训前组织进行预防军事训练伤的知识讲座,使全体官兵了解必要的健康防护要领,增强自我防护技能,熟知身体易受伤的部位和常见致伤原因,掌握有效的预防办法;指导官兵掌握正确的体能锻炼方法,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时间,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强化手关节功能训练 针对手部关节多、稳定性差的特点,为预防军事训练所致的手外伤,应对手关节韧带薄弱部位进行专门性练习,将手关节力量和柔韧性训练列为部队日常训练科目;每次军事训练前要先进行手部关节训练,以提高手部肌肉、肌腱和关节的韧性,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和韧带的牢固性,促进手部关节的稳定和协调。手部关节伤在早期症状较轻,战士由于要强或出于“轻伤不下火线”的心理,往往在伤后继续坚持训练,延误早期治疗的时机,因此,宣教时应特别强调在训练中一旦发生手关节损伤,应及早进行处置,禁止带伤训练,以防止损伤加重或延误治疗。

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 手外伤术后手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科学正确的康复训练,尤其是术后半年内,不同阶段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都不相同,需要得到及时的评估和指导,因此,在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必须给予其定期的、及时的、不间断的康复训练指导,这样才能保证患者手功能最大程度恢复。指导方式应采取出院时健康教育指导、定期门诊复查指导及下部队随访指导等形式相结合,建立复查随访指导记录,定期评估手功能,并建议患者单位根据患者手功能的恢复情况为其有针对性合理安排军事训练项目和日常工作,以确保每位军人手外伤患者早日康复。

上一篇:超越逆境 第5期 下一篇:在石头上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