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技术创新与肝病治疗前景展望

时间:2022-07-15 02:26:37

肝细胞技术创新与肝病治疗前景展望

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幸福,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综观历史,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主要是病原体感染性疾病,如致病性细菌引起的各种传染病(天花、霍乱等)。随着疫苗、抗生素的发明及其在人群中接种的普及,致病菌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有的传染病(如天花)已被WHO宣布为彻底消灭。疫苗和抗生素的问世,为人类提供了战胜病原体感染性疾病的强大武器,为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随着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自上世纪60年代起,人类的疾病谱开始发生变化: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肝病、艾滋病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和病毒感染性疾病逐渐取代了细菌感染性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这对现代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在医、药、卫生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方向上,在医药卫生事业的方针、策略上,在对疾病的监控方式及相关的健康宣导、社会保障体系乃至法规上均需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疾病谱的变化;同时,更要求我们在新挑战面前要继续通过科技进步寻找解决健康问题的新方向和新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重大疾病的防治问题,而肝病就是当前急需攻克的重大疾病之一。

肝病是一个全球性重大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据WHO统计,全球现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3亿人,每年死于由乙型肝炎所导致的肝功能衰竭者有100万人;全球有2亿人为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中有70%~80%的将转为慢性肝病,每年约有90万人因丙型肝炎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由各种肝病而引起的肝衰竭,已经造成全球1亿人死亡,这一死亡人数几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总死亡人数的2倍、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10倍。由此不难看出:肝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重大疾病。2009年欧洲卫生管理部门的最新统计发现,随着诊疗技术的长足进步,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都呈现或下降、或持平、或稳中有降趋势;惟独肝病人,由于人类更多的迁徙、现代社会饮食结构的改变和药物的滥用,仍呈现大幅上升趋势。

我国是一个肝病大国,防治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骄傲地看到,中国正在世界的东方快速地崛起,以日新月异的崭新面貌令世人瞩目。然而,我国仍然背负着肝病大国的沉重帽子。在WHO对全球公布的疾病分析网页上,中国赫然名列于肝炎高发地区的榜首。我国有1.4亿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占全球乙、丙两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28%;其中有9300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3200万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每年有40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炎。另外,我国现有29.7万肝癌患者,占全球肝癌患者数量的55%,每年仅用于肝病治疗的费用就高达1000多亿。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搞活,全国范围的人口流动大幅度增加,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速率、范围,以及由其导致的慢性肝病、肝衰和肝癌等重型肝病的发病率均随之增加。据权威机构统计,目前我国各类肝炎病毒(尤其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占人口总数的10%多,2008年卫生部的数据表明,我国人口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这是一个庞大的、潜在的肝病群体。

我国肝病的疾病谱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中国社会以酒会友、以酒待客、酒桌式的情感联络和社会交往互动方式,使得酒精性肝病和/或营养过剩引发的脂肪肝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

肝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还给我们带来了严重而广泛的社会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生产管理问题和家庭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是我国国计民生发展的巨大障碍,也是对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严峻挑战。

肝病防治技术现状――研发任务紧迫

目前临床医学较为普遍实施的肝病治疗技术,主要有3类:①控制病因疗法;②保肝支持疗法;③再生修复疗法,包括肝脏移植术。

无论是何种病因引起的肝病,若在发病的早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就会迁延为慢性肝病,进而发展为重症肝病甚至肝癌,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乃至个体生命的死亡。因此,“再生性修复肝脏功能”是肝病治疗领域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科学和科技研发课题。

我国政府对肝病(尤其是乙肝)的防治一直十分重视,先后制订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法规,比如:普及接种乙肝疫苗、深入开展社会宣教、将肝病诊治纳入医疗保险、立法消除乙肝歧视等,有效阻止了乙肝的广泛传播,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虽然社会和整体医疗条件在飞速进步,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也在逐步产生效益,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着已经被感染的庞大患者群,如上述的1.4亿肝炎病毒携带者和每年4百万左右的新增病患,以及约4千万已经发病的患者,而且其中大多数人是社会生产力的中坚力量――青年人和中年人,这必然会影响社会生产的人力资源质量,同时还将长时间地消耗大量社会医药资源。尤其是肝炎引发的肝硬化、肝癌等继发性肝病,更是造成了医疗保障任务繁重、防治费用消耗巨大、防治成效不够显著的局面,这是我们现在需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现实。但是,无论是目前临床肝病的诊断试剂、乙肝疫苗,还是近年来的一些抗乙肝病毒有效的药物(除中药外)和疗法,有多少是我们中国自己首创和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因此,对这种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的疾病,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利用“他山之石”,而且还要下大决心和花大气力去研究我国肝病的状况和特点,研究和开发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预防和治疗肝病的生物高新技术产品。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着各自的特点,疾病亦然。对我国肝病的防治,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创新成果,不应该只让世界知道我们是一个肝病大国,也应该让全球看见我们也是肝病防治强国,是研发肝病防治高新技术产品的大国。

应对目前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从何着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和突破才是攻克肝病的出路,这是因为一项科研的突破或新技术的发明,可以帮我们快速有效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可以使更多的生命得到挽救;用于诊断或治疗的高新科技产品的研发成功,可以帮我们节省大量的医疗投入,极大地降低医疗机构的压力,减轻人民的负担,并可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乙肝疫苗的问世和普及就大幅度地降低肝炎病毒的传播,从而使人类有可能从根本上消灭乙肝;再如,抗乙肝病毒的几种有效的核苷类药物的问世,使乙肝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临床上才可能比较有效地控制乙肝患者病情的发展。

在国际方兴未艾的生物高新科技研

发市场上,美国对科研投入的选择具有非常强的目的性。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疾病研究经费的投入来看,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被投入医疗和相关的科技研发。NIH还专门设立有鼓励与肝病治疗和诊断有关的技术研发的初创小型企业基金。

最近台湾地区的一家生物技术企业宣称,他们将携带自己的专利产品,进军全球6亿美元的丙型肝炎防治技术市场。而我们广大的病患人群、巨大的市场完全暴露或被动地展示给世界,目前缺失的正是中国品牌的肝病诊断和治疗技术产品。

发展科学技术是出路――肝病防治对策探讨

为了改变我国肝病领域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少、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率低、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重症肝病死亡率高的状况,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全面推进自主创新。

1 首先应从国家战略高度制定攻克肝病的中长期规划,加强对肝病基础研究、临床治疗和产品开发的统筹管理,激发各类科技人员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使相关科学研究系统化、有序化、合理化。

2 设立国家生物高科技健康产业发展基金,加大投入力度,对能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可以保障改善民生、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应优先支持、重点扶持;增强相关产、学、研单位的研发能力,全方位参与重大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的科技研发。

3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对具有民族知识产权产品的保护,率先建立健全肝细胞国际化生物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掌握话语权,以防受制于人。

4 结合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和具体措施,大力扶持与肝病治疗相关的研发产业,如肝脏移植、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等,促进相关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5 严格肝源、细胞制备和临床使用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严格临床和产品市场准入的审批,坚决遏制一哄而上、资源浪费、弄虚作假的现象。

6 建立国家健康科技专家评价委员会,及时追踪国际生物技术领域的新动态,加强对国内科技的评估指导作用。

肝病治疗新探索――今后努力方向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围绕实现“高起点的技术创新,高性能的研发平台,高素质的攻关团队,高效率的成果转化”这一目标,大胆引进具备创新思维、敢为人先的科学家;联合具有远大战略目光、敢于承担投资风险的创投企业;依托肝病救治能力超群、深受病人信赖的专科医疗体,共同探索“以市场为主导、以创新为主旨、以企业为主体、以造福患者为己任”产、学、研、用一体的健康科技体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创建我国首个肝细胞库、首个肝细胞产业化基地,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高科技产品。

当前,我们首先要挑战的是中、晚期和重症肝病的临床治疗问题。

肝脏移植是临床上公认的具有肯定疗效的重症肝病的治疗方法,肝脏移植患者的1年存活率可达到70%。但无论是异体或亲体为肝脏供体,也无论全部或部分肝脏移植,临床都面对三大难题:其一,免疫排斥反应;其二,肝源萎缩:受人道主义、人权观念和宗教的影响,许多国家已实施立法,限制人供体器官的获取和移植,这使得器官的获取数量受到极大限制,我国有肝脏移植资格的各大医院都面临着肝源大幅度逐年递减的问题;其三,费用过高:肝脏移植术的整个治疗费用高达40~60万元,这还不包括术后的长期服用药物和复查费用,这么高昂的费用不是一般工薪阶层所能承受的。

当代世界医学界为了突破肝源稀缺这一肝病防治瓶颈、从根本上解决肝源稀缺的问题做了大量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尤其是对肝细胞移植技术和生物人工肝的研究与开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方面,我们初步的研究成果已为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奠定了基础。现在,简要介绍这些新技术。

肝细胞移植技术现状 肝细胞移植就是把人体肝脏解体成单个细胞的悬液。从理论上讲,从一付完整肝脏中可以分离出供5~10人份具有功能的肝细胞悬液,这样一付肝脏就不只可以救治一位患者的生命,而是可以救治5~10人,甚至更多。肝细胞移植手术创伤小(微创介入),肝细胞本身免疫原性很弱,对病患的次发损伤小,费用低。经过20多年的动物试验和前临床研究,目前,欧洲国家已经在临床使用该技术,美国FDA也已经批准该技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生物人工肝研发现状 生物人工肝脏技术的核心环节是将健康的肝细胞种植在人工支架上,并保持其活性和正常功能状态。由于肝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扩增极其困难,故生物人工肝技术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不懈地努力,我国将会陆续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在研发中被创造出来,而这些新产品、新技术不仅有可能改变世界范围内的肝源稀缺的状况,而且有可能使众多重肝患者获得新生。

解决世界性的肝源稀缺的问题,开发肝脏移植、肝细胞一肝前体细胞体外扩增和移植技术、生物人工肝技术,涉及到几十种学科和技术门类,不是某一所大学、某一家医院、某一个研究所可以独自完成的,而需要多种技术团队、多种管理团队协同运作,需要国内、国际多领域多学科广泛合作,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多层面集/融资的大投入,需要组织“多军兵种协同作战”,以取得大科技成果、获得经济和社会双重大效益为目标的大产业运作。

虽然我国探索防治肝病的科学研究与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工作刚刚起步,但我们坚信:国家必要的支持和更多有识之士的参与,将会更具创造性地推进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勋业。我们敢于以我们的意志、毅力和我们掌握的科学技术手段挑战这一重大疾病。我们期待着在国家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让全世界看到和用到世界第一流的、标有中国品牌的生物高科技产品,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做出我们的贡献。

上一篇:患了肝血管瘤后应该怎么样合理治疗 下一篇:促进婴儿动作发展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