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质勘查项目的风险与防范

时间:2022-10-12 08:33:41

新形势下地质勘查项目的风险与防范

摘 要 地质勘查项目的运作是要通过对一定勘探方法与地质科学理论的综合运用,对客观地质体和矿产资源进行经济化开发的过程。可是因为地质客体具有潜藏性与自然赋存性的双重特点,地质勘查项目的运作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防范。本文以此为基础,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地质勘查项目的风险类别,然后从多个不同的侧面给出了地质勘探项目控制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 地勘勘探项目 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在目前情况下,矿产地质勘查是具有较高风险的风险级别的,即便其具有高收益的特征,但是,在较高的收益下,项目的高新技术性质决定了矿产地质勘查业难以同一般产业一样,通过普通融资渠道筹集资金 。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地质勘查项目的运行风险评估,使其能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本文以此为基础,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地质勘查项目的风险类别,然后从多个不同的侧面给出了地质勘探项目控制风险的策略。当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吸收与借鉴了一定的早期研究成果,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我国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可供借鉴的信息,更好的促进这一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更过的投资效益与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一、地质勘查项目的风险类别与存在形式

(一)项目面临的政策风险。

伴随《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推行与“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实施,国家一定会对地勘行业的有关政策作相应转变。就地勘单位来讲,体制机制改革、企业化运营以及适应市场经济必然发生,而经营环境的变化一定会和风险并存。而由此也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因为宏观、微观及工作对象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让企业不可以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进而引发经济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通常地勘单位财务风险大致分为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投入风险以及资金回收风险等方面。

(二)项目运行的战略风险。

所谓战略风险是指从宏观层面对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方式以及目标作全面规划的过程中引发的风险。通常战略风险的高低是由项目启动前或启动初期所决定的 。就地勘单位而言,从风险层面考虑、计划,制定一系列纵观全局、各环节相互配合以及各部门协调一致的策略与途径,最终形成文件,这是应对战略风险的主要途径。

(三)项目运作的人才风险。

就地勘单位而言,不但懂地勘专业而且懂管理营销的人才是地勘单位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单位通常会由于几个骨干人才的流失而导致整个单位的工作不得不停顿下来,这样会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但是在地勘单位的营运过程当中人员风险很容易被管理层轻视。重视与开发人力资源,构建健全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是激发全体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方式。

(四)项目的经营风险。

因为市场化经营的趋势,地勘单位必然要参与国际与国内市场竞争,这导致经营的范围不断扩大:首先,外部环境的变化,社会矛盾与国际形势的不确定等均可能造成各种风险事件的涌现 ;其次,因为市场因素变化造成的风险,诸如由于竞争加剧、服务价格不断变化、市场份额下降以及市场信息不全面与分析错误等;再次,多元化经营导致地勘单位在新市场开发与新技术运用上不可以同步进行,提供的服务或者技术有缺陷而造成的质量问题;最后,设备与技术陈旧以及更新换代不及时等。

二、地质勘查项目运行风险的控制模式和途径

(一)对项目目标进行合理的确定。

经过对盲目跨行业发展的投资失败总结后,地质勘探单位选择了内涵式发展的方式,根据多于它的财务资源允许的业务量展开经营,进而导致营运资金的严重不够而过度运用短期负债,不断地通过举新债还旧债来维系日常运营,最终导致地勘单位经济陷入崩溃的境界。所以,在企业平稳发展阶段,地勘单位必须要从单位本身的经济条件出发,仔细分析单位现有资金存量与现金流量高低,人员队伍管理资源状况,建立适度的发展速度,合理制定单位经营目标 。

(二)准确把握项目的现金流量。

对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是风险事前控制的重点,同时也是供领导者精确选用经营杠杆与项目决策的重中之重。因此,地勘单位需要形成技术可行性论证分析书面报告、项目收支概预算报告、项目现金流量和固定资产投入概预算报告,项目资金筹集预算报告以及损失补偿办法报告等。

(三)提高项目运作风险的管理水平。

每一种体制,只有经过管理才可以实现平稳高效的运行,实现提升经济效益的目标。而地勘单位要通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降低营运风险的发生,一定要增强改善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并且按照风险评估结果开展合适的控制活动,消除或者降低营运风险引发的损失,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四)构建项目风险的长效预警机制。

风险是否发生通常有一定规律性。企业收集以前的风险的信息,全面分析以前各种风险存在的主与客观因素,发现规律,构建合理与可行的风险预警机制,从总体经营目标出发,按照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方式。通过管理的不同环节与运营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形成良好的风险预警与管理文化,构建健全风险管理制度,进而建立高效地风险预警体制,保证地勘单位长期平稳的发展。

三、结束语

针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尤其是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滞后的状况,急切要求建立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投入的良性循环制度,寻求了各种可行的方案,而建立和完善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风险投资运行体制,就是处理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河南中美铝业有限公司)

注释:

晋保红,陈庆发,郭凤. 地勘单位营运风险管理[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0(1):118-110.

李冬生.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探讨[J]. 商情,2009(3):12-13.

董晓方,文志岳. 地质勘查风险与风险勘探投资[J]. 中国矿业,2000(5):25-31.

廖西蒙,李佳平,彭友云,唐能凤. 从地勘单位的经济发展历程谈风险控制[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10):33-35.

上一篇:协同管理视角下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的构建 下一篇:广东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