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时间:2022-10-12 07:29:12

春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春玉米田间管理包括苗期管理、穗期管理、花粒期管理。对玉米进行田间管理,需要根据其生长特征和发育规律来进行,像定苗、除草、施肥、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都是要以其生长特征和规律为前提来开展的。这是促进玉米生长,保证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苗期管理,玉米从出苗到拔节这个时期主要是生长出根、茎、叶,相对于地下部分,地上的部分生长要缓慢一些,所以生长都是围绕根性的生长为主,在管理措施上也要针对根系的管理,让玉米苗生长得壮实、根系发达。丰产长相,玉米的苗整齐,没有空缺,苗身齐全。幼苗叶片呈现深绿色,根系健全壮实,植株坚实,苗的长势都差不多。

搞好苗后田间管理:查苗补缺,间苗定苗。玉米出苗3~4叶时应进行间苗、补苗;间苗时多留苗20%,缺蔸的从多余苗蔸带土移栽补缺。播节前再去弱留强,每穴只留单株苗。中耕除草。玉米芽前除草可用乙草胺在播种后至出苗前进行喷雾封闭土壤,中耕一般在播前进行,苗旁浅锄,行间深锄,结合中耕培蔸。若芽前除草效果差,而又未中耕的要采用苗后除草剂喷雾除草。追提苗肥。在玉米4~6叶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千克提苗。起垅栽苗的在提苗后覆土上垅,重施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8~10叶)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加强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病虫害检测预报,随着玉米连作及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危害逐年加重。玉米螟于大喇叭口期用玉米螟防治专用药防治,如三唑磷、敌杀死、高氯等药剂防治。蚜虫用蚜虱净或吡虫啉防治,纹枯病用5万单位井岗霉素,茎基病用70%甲托或50%多菌灵进行防治。

春玉米进入拔节末期,是加强生产管理的关键期,为此,特提出以下管理技术要点,施好穗肥。选择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一般中晚熟品种在抽雄前10~12天左右),每百穴玉米施碳铵1.5千克或尿素0.5千克,注意要施在离玉米基部6寸以远的地方,切忌直接施于玉米基部,以免造成肥害。搞好去雄。玉米去雄能有效地促进穗大、粒多、籽重,是玉米后期管理简易可行的增产措施之一。应选择在雄穗露出顶叶6.5厘米且尚未开花散粉时去雄,一般隔株或隔行去雄,去一株留一株或去一行留一行。用左手捏住植株上部,将植株稍稍弯下,右手紧捏雄穗,用力向外一拉即可拔出,注意不要伤顶叶,且尽量拔除早穗株、劣株、弱株和虫株上的雄穗,以集中养分供给雌穗,减少空秆,提高粒重;迎风口玉米地、独块玉米地的边缘3~4行的玉米雄穗应保留,以利于边际玉米授粉,全田去雄不应超过1/2。抽拔掉的雄穗应集中带出玉米地用作猪饲料或深埋于土中或淹泡于粪坑里,以防玉米螟爬出再为害玉米。人工授粉。玉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能有效避免玉米棒秃尖,提高产量。一般于散粉后期上午10~12点采集花粉,装入器具内的大纸上,随即用毛笔沾粉对准授粉不好的雌穗,轻轻将花粉撒在雌穗的花丝上。或在无风天气时,上午10时~12时,两人各执2米长杆沿垄沟和田边行进。两杆顶绑上麻绳,使玉米雄穗增加晃动散粉。防治病虫。玉米抽雄始期,也是玉米螟初发期,此时,选择阿维菌素、甲维盐、氯虫笨甲酰胺等对口药剂兑水点心具有事半功倍的很好防治效果,应重点普治。

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对环境的需求,所以为了让玉米的成长更加良好,需要将不符合生长环境需求条件进行处理,在田间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各项方法和措施的配套使用,追求综合整体效益。

当玉米秸秆80%穗皮黄而不干,植株苞叶变黄时及时收获。将玉米果穗连苞叶一起采收。过早、过迟采收均影响产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旱田秸秆砍倒顺放沟中腐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下茬作物肥。

上一篇:大棚辣椒、苦瓜套种技术 下一篇:豫东地区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