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12 06:52:27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本文根据新课改理念阐述了小学数学教改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构建有效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创设悬念感,调动积极性;联系实践,激发兴趣。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当前我国小学阶段各学科都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数学科目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育形式发生很大变化,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新课改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具有时代性的优化策略,以此提升教学效率。”可见在新课改时代的今天,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现笔者将对此展开相关探究。

一、构建有效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不同之处。数学抽象难懂、逻辑性强。而小学生受生理特点的影响,一般机械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则较弱。倘若让学生完全陷入繁杂的计算中,则会让他们形成枯燥乏味之感,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从客观角度而言,教育的过程不是消极被动的,而应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其实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有差异,都希望获得老师的关心和信任。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他们一起分享学习中的喜悦。为达此目的,教师可创设疑问式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譬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我就创设了一个“为父亲购买礼物”的情境:父亲节到了,小李为父亲精心选购了一份礼物(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礼品盒,显示出礼品盒的长度、高度以及宽度),他想用精美的包装纸把礼物装起来,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应该用什么方式计算呢?同学们能帮他算算吗?这一问题提出后,很多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他们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获得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可见教师只要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其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思考问题,进而提高其数学能力。

二、创设悬念感,调动积极性

德国著名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曾说过:“悬念感是数学教学的调味剂,没有悬念感的数学课堂将是一潭死水。”现代教育学理论也认为悬念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求知欲,让其产生“迫不及待”的“探究感”。往往一个妙趣横生的悬念式问题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其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据此,教师就应充分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具有悬念感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譬如在教学“时间”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悬念:“6∶60∶600,在这三个数之间可用什么方式将他们用等号连接起来?”这时很多学生会感到疑惑,甚至大部分学生会说这三个数字是不可能连接起来的。此时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三个数字从表面上看不相等,现在请大家思考下他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相等呢?我们能不能通过他们后面加单位的方法让其相等呢?”学生的思维顷刻间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在这三个数字后面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就能让它们相等。”有的同学说:“在它们后面分别加上元、角、分也可让它们相等。”对于学生回答正确的答案,教师要予以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则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时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要学习的内容,将能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时间”这一概念时,我们还可引申到美国好莱坞拍摄的一部经典科幻片《时光隧道》,可如下设置悬念:“在这不影片中如果时间可以倒流,让我们重新回到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肯尼迪总统被刺杀前的一个小时,倘若在这一小时内,美国军方能够知晓肯尼迪总统在第一分钟、第二分钟……乃至于第六十分钟所做的任何事情,那么肯尼迪总统是不会被刺客杀掉,美国的历史将会重新改写。”设置这一科幻性质的悬念式问题,完全符合儿童的猎奇心理,不但能让他们深刻理解“小时、分、秒”的学习内容,更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其思维能力获得大力发展。

三、联系实践,激发兴趣

数学往往给人抽象乏味之感,而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联系实践生活讲述数学问题,用具体的实例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尽量简单化,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譬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我并没有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怎样求圆柱体的侧面积,而是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圆柱体的罐头盒,并让他们为这个罐头盒制作包装纸,在实践操作中不但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圆柱体的侧面积,而且也让他们明白了圆柱体展开是什么样的图形以及深刻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与圆柱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样通过引入生活实物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法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而且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可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展示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并将这些事物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教育大力改革的今天,广大数学教师须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树立人本主义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实施以上教学策略,定能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海英.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小学教学参考, 2011(23)

上一篇:刍议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的课堂教学策略 下一篇:略论乡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