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 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10-26 01:29:22

优化课堂教学 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

【摘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口号已经喊了很久,但是很多教师还是不能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同时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老师,怎样高质有效而轻松的教学一直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把握学情;发挥主导作用;多媒体运用;课后思考;检查学习效果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够让学生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而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应该与过程和方法有关。因此,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到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得当,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方法,发挥主导作。

一、善于把握学情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和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掌握学情,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崔曾指出,有的教师的课阶段性目标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现象同时存在;有的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向中高年级的靠,而中高年级的教学与低年级区别不大。对此,教师在课前必须准备充分,除了要深入钻研教材,还要做到把握好学情,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当掌握学情,即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道学生的最近发展阶段在何处,了解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能知什么、想知什么。然后针对预设的内容预测出学生学习本课可能出现的难点,对此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以便在教学中作出及时的引导。

二、善于发挥主导作用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活”起来,师生互动。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勤于观察学生的状态。当学生都在积极的学习探讨时,教师应及时调整,努力让学生回归到学习状态中来。教师只有勤于观察学生,才能知道出相应的对策,作出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位教师是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首先解决几个难读的字词,然后让学生分配角色朗读课文并演这个故事,在学生演完故事后,接着让他们说说老马对小马说的话自己的理解。教师发现学生面有难色,都不愿意举手,这时他并没继续进行,而是作出调整,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找出相关的话,多读几遍以后在回答。之后学生纷纷举手要说说自己的理解,要启发孩子们做事要认真思考,开动脑筋,努力亲自去实践,这样就能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让学生懂得开动脑筋,具体分析。用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调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见,只有当教师真正勤于思考学生表现的原因时,才能及时作出调整。当我们考虑为什么学生还没发现这个问题,为什么对这个问题理解会有分歧,对那个问题理解或肤浅、或偏颇、或有误时,才能在课堂中及时调整教学方向,让教学方法行之有效,实现有效教学。

三、多媒体运用

多媒体课件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在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它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适当运用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然而,不少教师认为似乎不用课件就不足以体现出新来:课题用课件播放,重要知识点和其他重要信息用课件播放,教学过程用课件展示,作业、训练题在课件中显示,甚至训练、推演的结果也在课件中演示,等等。一堂课中,学生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观看课件的演示上,文本研读淡化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压抑了,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可见,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不能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形式,不管其多么新颖、精彩,都要摒弃。

四、善于课后思考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在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因此教师在上完课后必须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多想想这节课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学生收获了什么,能力有哪些发展;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哪个环节做的较好,还存在这哪些问题与不足。教师只有不断反思、积累才能将成功之处继续发扬,对不足之处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五、检查学习效果

光制定学习任务还远远不够,老师必须经常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一节课上,要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不能因为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就忽视了对效果的检查。在临近下课的时候,一定要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或提问,或复述,帮助学生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这样就可以保证一节课有种有收有劳有得了。

总之,教师要真正正确引导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主导作用,善于课后反思,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瑞侠.语文有效教学三要素的探析.《广西教育》

[2]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3]陈月霞等.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及实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6)

上一篇:“班班通”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经验谈 下一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