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三难与对策

时间:2022-10-12 05:30:37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三难与对策

当今,语文教学改革提倡培养创新人才。于是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在为中国的语文教学追寻着一条通往光明的路。语文教学已不再注重于读读书,认认字。从更深远的意义来看人们已经把语文教学看作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基础的学科。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碰到了很多困难:

一、第一难:考试

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除了书面还有口头,除了课本更有社会,用一张试卷来考,肯定是片面的,甚至是畸形的, 但是,现代教育离不开评价,目前还找不到比考试更好的方式来取代考试。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考试成绩上,而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怎样正确对待考试是语文的第一难。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育的应试倾向是最不明显的,或者说又不全是教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最不明显,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脱节;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要用考试来促进教学,而不能因考试而扭曲教学。要用考试来促进教学,就是说要研究试卷的精髓,要考学生的哪些能力,在教学中紧扣文本,理解,挖掘,延伸,运用,掌握不能因考试而扭曲教学,就是说不能局限于试卷的表面,为应付考试而教学,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忽视语文活动的开展,忽视社会活动的参加,去做大量的低效的呆板的作业,甚至把教参上边边角角的知识都抄给学生,这和孔乙己卖弄“回”字的四种写法也差不多了。教学中,教师心中要有考试,但也要有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对考试也是很有帮助的。

我在教学中,心中想到中考,历届中考试题我都研究分析,备课、上课时都要想到哪些知识,哪些能力是中考考纲所要求的,运用哪些方法来达到目的,不能受个人的好恶影响。

二、第二难:课堂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语文教育的最大症结。缺少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得不好。目前较有影响力的目标教学法、自学辅导法都不是语文教育的研究成果,都不能切合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难以顾及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有不少教师也探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点拨法、五步教学法、朗读法等,对部分教师运用是适合的,但是否有大面积推广的意义尚需研究。

值得指出的是示范课不全具有示范性。优质课、教学能手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课件的运用,较多表演的成分,追求形式。可以说,课是表演给评委的,而不全是为学生的,它有哪些示范性?教师们又怎么学习?一些专家,他们用较多时间出外讲课,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在外的示范,而他们的学生在“家”都干什么,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语文课堂要一心想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管朗读也好,讨论也好,表演也好,探究也好,都应该紧紧围绕提高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文能力。

我在教学中,用语文的眼光来备课、上课。如上校公开课“背影”,就没有导入这个环节,因为学生已预习过了,也没有讲字词和课后延伸,集中力量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作者怎样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叙述事情表现感情。教学活动中学生深深体会到重点词语和关键语句的作用,复述时真正进入角色,受到良好的语文熏陶。课后,有老师提到“好课评比能这样上吗”但多数老师认为很实在,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所谓语文的眼光就是看作者“写了什么”(材料)“为什么写”(中心)“怎样写”(语言表达)。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能概括材料,理解中心,学习欣赏语言表达。

三、第三难:作业

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靠大量做题难以真正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大部分学生把课余学习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原因就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缺少自我价值实现感。一道数学题,学生经过思考解出了,马上产生价值实现的愉悦感,从而培育出持续的学习兴趣。而语文题却难以给学生带来这种愉悦,一道题答出了,不知是否正确,对答案后发现有对有错,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成就感很有必要。

我在教学中,基础作业(字词默写古文解释等),讲究实效,不要求每个同学都写,每周五过关,达标的学生下周免写。这样学生就主动自觉地复习,还盼着周五,达标免写是很自豪快乐的事。作文是一般学生最厌烦的事,更需要成就感来支撑,我常进行口头作文比赛,自愿报名参加,每次抽取两三人讲,教师从选材与中心、语言表达两方面评讲,优胜者表扬,发小奖状。每次书面作文选优秀的加上详细的批注贴到墙上,供大家欣赏,同时也发小奖状。当然,学生的作文如能在校级专栏或报刊发表,那他们的快乐就更大了。

语文新课程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就是要破这三难。思考长久,略有尝试,鲜有良策,权作抛砖引玉,请各位同行赐教。

上一篇:让美充盈语文课堂 下一篇:学点心理学,轻松应对教学中的突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