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9-22 08:57:09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的任务作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学生能够阅读通俗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正确领会词句的含义,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莫过于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美国的L・H・克拉克等认为:“没有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或任何一种方法能适应各种教学情境。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所以,“方法的基本问题是选择,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的必要性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一般而言,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阅读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三个方面:1、学生的情况;2、教材的特点;3、教师自身的能力倾向。这可以归纳为“因人施教”、“因文施教”、“因能施教”三句话。

因人施教,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充分有效地进行学习。初中生性格还比较活泼,逻辑推理能力不断发展。针对其特点,可用讨论法,把学生之间的讨论,作为学习手段进行指导。它通过学生主动去发表意见去共同努力解决问题,让学生尽量显示自己,开展竞争,以适应学生好胜的心理,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集体思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除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外,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过程及其特点,也是教师选择、设计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教师通过研究阅读教学课堂心理流向的特点和规律,可以使教师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因文施教,就是要根据教材中课文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由于阅读教材是由一篇篇独立成篇的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组成,所以因文施教,对于阅读教学来,显得尤其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因文施教”的实质就在于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每个例子的作用。落实因文施教的基本途径就在于抓住不同课文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个性”的课文要求教师选用有“个性”的教学方法。例如:文学作品形象性强,感受染力强,加强朗读,可以深入体会。人物对话可分角色朗读,感情丰富的可以改为戏剧表演;描写出色的可走出课堂……总之,因文施教,有定规但无定法,需要的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就能把课文教好、教活、教出情味。

因能施教,就是教师要从自身的能力条件出发来选择教学方法。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就是说,教学并不取决于方法本身,而是如何来运用方法,运用得是否得当,又全在于教师本身的素质。教师的“能”,可表现在年龄、性别、履历、特长、经验等,教师要尽量地扬己之长,克己之短。所以,教师要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自身条件出发,运用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综合考虑如何因人施教、因文施教、因能施教,这样,才能求得阅读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对于阅读教学方法,很多教师是从单个的方法着手进行论述的。其实,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很少是孤立地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总是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兼用其他,并因此构成了教学方法的整体性。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我提出阅读教学的三种基本方法:以课堂讨论为主的讨论教学法,以诵记为主的诵读教学法,以激绪为主的情境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集体(一般是小组)的形式,学生相互交流,师生共同切磋的教学方式。讨论教学法也以问题为中心,但议题比较集中,一堂课只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阅读教学中运用讨论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抒发己见,通过互相交流,从而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讨论教学法还可因不同课文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讲读课文,教师可采用诱导式和答疑式;略读课文可采用点拨式或自学答疑式。从讨论的形式看,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自由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师生共同研讨等。

诵读教学法,就是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来进行阅读理解,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方法。按照不同的阅读任务,可分为朗读、朗诵、背诵、吟诵等多种具体方式。朗读是以声解义,朗诵是以声传情,背诵是以声促记,吟诵是以声赏情。阅读教学中,朗读与背诵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两种基本的阅读技能。教师运用诵读教学法,可以把学生带入课文既定的情景,潜心揣摩、体味课文的语言艺术,增强阅读理解。

情境教学法,就是通过直接感知教材,激绪,生动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的一种方法,这是将语言、形象和音响三者结合起来,通过“情境“来作用于阅读教学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除了有助于阅读教学外,还十分有助于学生确立美感,进行审美体验,完善审美情趣,建立健康的审美观,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上一篇:请蚯蚓安心回家 下一篇:浅谈古诗鉴赏从何处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