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为之”的色彩搭配

时间:2022-10-12 05:07:44

“有意为之”的色彩搭配

【摘 要】因为有光线的照射,所以就有了色彩。色彩变化多端,生动丰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不断地吸收、包容新事物,与时俱进,不断融合,使得我们的创作技法越来越多元化,更具开放性。

【关键词】色彩;调和;变化;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J2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171-01

一、色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颜色,事实上是以光为媒体的一种感觉。科学的解释,光是电磁波,能产生色觉的光只占电磁波的一部分,而其中人类可以感受到的只是一小部分。色彩如此丰富,怎样把丰富的色彩组合在一起才算是和谐美观?实践发现单一色或者同类色都不会出现“乱”的情况,但是里面却充满了变化,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我们讲色彩的搭配,通过三大色调(单一、相近、互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调和,又要有对比,才能看出他们之间存在的差距,对我们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一)环境色的影响。色彩的搭配受到环境的影响,如光线照射、衬布自身的固有色等,进而有了环境色的存在。如果一些物体存在于一个偏冷色的环境之中,那么物体的颜色会被处理成偏蓝灰一些的颜色,连阴影部分也会变得偏深灰一些,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处理一张作品,就是为了区分它的色调,它是在一个偏冷的环境之中,是作画者的主观思想的处理手法,是有意为之色彩搭配。然而在处理的手法上会和暖色调有很明显的区别,暖色调的画面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水果偏橘黄和柠檬黄,有的地方甚至用纯色直接画上去,这就使得画面很响亮。

(二)虚实的影响。色彩还受到了虚实的影响,也可以说是虚实的变化直接影响力了色彩的配色。我们都知道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远处的颜色肯定是和近处不一样的,观察一张作品近处的物体要比远处的物体更加细致,色彩使用的鲜艳程度也就不一样,远处更朦胧和虚处理一些,而近处的色彩要明确实在一些。

二、“意在笔先”的色彩组合

色彩的搭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我们每次在进行绘画时要画什么颜色其实都是事先经过大脑的思考得到的,思考是先于画面的一种存在,但是想要得到一种“突破”就需要在原有的规矩中走出来,减少逻辑思维,有意识中无意识,无意识中有意识相互的交融才能作出更大的突破,这就是做艺术本应该有的学习形态。然而,一种颜色与另一种颜色搭配组合在一起并没有什么定律性的东西,只是在我们的思想下客观存在的色彩被主观地联系起来了,经过不断尝试,总会得到一些适合的经验。比如,大红色和深红色是同类色,它们之间就是深浅的差别;蓝色和绿色是邻近色,邻近色之间的关系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色相上差别很大,但是给人视觉上很相似的感觉;红色和绿色,蓝色和橙色,紫色和黄色被叫做互补色(对比色)等,两两颜色互为补色时,一种颜色占的面积远大于另一种颜色的面积的时候,就可以增强画面的对比,使画面能够很显眼,一般情况下,补色运用有得有失,是人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也就是眼睛所看到的图像画面,有时候把对比色放在一起,如果不协调的话,会给人一种强烈的排斥感;还有一种被称为类似色,如红―红橙―橙黄―黄绿―绿青……以此类推,这类的色彩就是给人一种稳重平和的中间色。

三、中西方颜料的比较和联系

中国画的色彩含蕴着清净、古朴、雅致通透,经过调和,变化多端,可以画出清新淡雅的小品画,带有些许小情调;也可以画出富丽堂皇的色感,带有高贵的气息,所以它既可以大气磅礴,也可以小情小趣。其颜料丰富多彩,主要分为植物色、矿物色和化学色三大类。每类色彩有不一样的特点,植物色又被称为草色,如藤黄、花青、胭脂、玫瑰红等,所画出来的效果具有透明感;矿物色也称为石色,如石青、石绿、砂色等,具有厚重而富丽堂皇的色彩效果;化学色主要是由化学原料制成的颜料,现大多数人都是使用的这一类颜料,我们用丰富的色彩来描绘画面,用色彩的美来传神写照,彰显其魅力。然而,西方绘画的颜色主要有冷暖色的对比,暖色如红色、柠檬黄、橙色等,冷色如蓝色、紫色、绿色等。从中西方绘画种类的颜料使用来看,我们知道它们都不是既定的死板的色彩,经过不同比例的水或者其他颜色的调和又可以制造出千变万化的色彩。

中西方绘画的色彩既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必然会引起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促进艺术文化的发展,可以在中国画加入一些西方绘画的元素和风格,西方文化也可以在创作上借鉴国画的表现形式,比如吴冠中,李金远等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就将中西绘画进行了融合,创造出来的作品影响了不少晚辈后生。

四、结语

通过简单的色彩搭配研究,我们知道色彩受环境色、虚实等因素的影响,创作一幅作品需要我们有意为之,旨在让我们学会使用颜色,和谐地搭配色彩。这只是简单的尝试,我们不能浅尝辄止,研究色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值得我们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程蓉洁.色彩构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贾京生.色彩构成与应用答问[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3]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上一篇:时间标准化的历史 下一篇:论笙演奏中手口技巧的配合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