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联想在解圆锥曲线问题时的妙用

时间:2022-10-12 04:57:51

【前言】类比联想在解圆锥曲线问题时的妙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第一,在思维形式上,类比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第二,在应用上,类比推理具有广泛性. 第三,在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上,类比推理的结论受前提的制约程度较低. 总之,类比推理是人们经常应用的一种推理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它可以启发思想...

类比联想在解圆锥曲线问题时的妙用

摘 要: 从高考发展趋势看,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考题题型多变,令很多考生感到十分头疼,因此本文全面地分析了类比联想及其解题方法.因此,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保证在遇到问题时,不是急于求解,而是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回忆所学知识,选择最佳方案加以解决,从而避免“瞎撞、乱撞”的不良解题习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更是如此,圆锥曲线的问题运算量大,求解过程复杂,如能正确、恰当、灵活地应用类比联想的思想来解圆锥曲线问题,往往会给解题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使问题化繁为简,提高正确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类比联想 数学思想方法 圆锥曲线问题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确保在解题过程中游刃有余,其中类比联想的思想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给出的解题表,其核心的内容是:(1)你能否一眼看出结果?(2)是否见过形式上稍有不同的题目??(3)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题目,是否知道用得上的定义、定理、公式?(4)有一个与你现在的题目有关且你已解过的题目,你能利用它吗?(5)已知条件①②③……是否可以转化?是否可以建立一个等式或不等关系?(6)你能否引入辅助元素?(7)如果你不能解这个题,可先解一个有关的题,你能否想出一个较易下手的,较一般的,特殊的,类似的题?从这7个方面说明了类比联想能力在解题中的妙用.

类比联想的内涵是什么?

类比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的地方,推论它们在其他方面有相似或相同,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迁移到另一对象的思维方法,又称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在思维形式上,类比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第二,在应用上,类比推理具有广泛性.

第三,在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上,类比推理的结论受前提的制约程度较低.

总之,类比推理是人们经常应用的一种推理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它可以启发思想、开阔视野,起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擅长运用类比推理不仅可以培养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知识是相近或相似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抓住这些特点,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展开讨论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性。然后,再用一类对象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性质,探求异同的根源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为知识的灵活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类比、联想来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并非高不可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

一、比较相似概念进行类比联想,从而简单解决问题

例1:动点P到定点F(1,0)的距离比到直线l∶x=-2的距离小1,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分析:由题意可知,P到定点F(1,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x=-1的距离相等,故P点的轨迹是以点F(1,0)为焦点,直线x=-1为准线的抛物线.

分析:有些同学碰到此题,一看直线AB过椭圆的焦点,就想到设直线的斜率为k,从而直线AB的方程为y=k(x+c),然后联立椭圆与直线方程,找出A,B两点坐标的关系,再解决问题,这样计算量太大,又容易出错.我们看看用定义怎样来解此题.

归纳:此题联想类比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并借助图形,既简单明了,又容易理解,解题得心应手.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当思维遇到障碍时,往往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将已学过的知识(如例1)或已掌握的解题方法(如例3)迁移过来,就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了.

当然,类比在解析几何的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例如新课学习焦半径,焦点弦的应用,等等,都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学习;通过类比,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后就能做到举一反三了.

研究数学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多,但类比仍然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类比的方法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学习中,通过不断地总结,学生的思维就会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袁本雯.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的几种逻辑思维能力.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4).

[2]朱钧祥.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探索与实践——类比的思维方法的运用,2006,3.

上一篇:教师主导,发展本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学生主... 下一篇:“我”的课堂“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