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方会谈:鸡肋与软肋

时间:2022-10-12 04:54:05

朝鲜无核化或许是中美共同的第一选择,不过中国的次选是与有核武的朝鲜为邻,而不是与一个坍塌的朝鲜政权为邻。相比之下,美国则宁可朝鲜政权崩溃,而不愿与一个有核武的朝鲜共存。

为应对最近的朝鲜半岛危机,北京呼吁重启六方会谈,奥巴马政府拒绝了这一要求。拒绝是明智之举,他们抵制住了诱惑,没有将应对目前紧张局势的短期需要和彻底解决朝核问题的长期需要混为一谈。

当所有选择看起来都不可行时,坐下来谈判,至少从表面看来,是个“或许有用”的权宜之计。但在过去,此举一直未能取得成效,这次也不会例外。

六方会谈背后的理论看似可行,并且很多人都支持用这个方式来打破一些因结构性条件所导致的区域僵局。

条件1:朝鲜对政权的保护高于一切,并把核武器作为其政权存活的最佳保证。只有当朝鲜认识到核武器是对其政权存续的威胁时,这个政权才有可能同意采纳一个适当的外交解决方案。

条件2:尽管已经对其进行了几十年的经济制裁,但美国对朝鲜非军事化的影响依然有限。当我们展开新一轮经济制裁时,会发现,只有让中国充分发挥作用,使朝鲜感到足够的压力,才能改变条件1的状况。

条件3:对于各种可能结果的排序,美国和中国的偏好有着本质的区别。朝鲜无核化或许是中美共同的第一选择,不过中国的次选是与有核武的朝鲜为邻,而不是与一个坍塌的朝鲜政权为邻。相比之下,美国则宁可朝鲜政权崩溃,而不愿与一个有核武的朝鲜共存。

条件4:鉴于现状对自己有利(也就是条件3),中国十分乐意搭美国的外交便车,即便这种努力徒劳无功也无所谓。只有当外交的成功对中国意味着更大利益时,它才更可能承担任何实际责任。

重启六方会谈是一个改变现状的看似可行的办法。它让中国在无核化努力的成功实现中也享有一份权益。作为东道主和共同负责人,六方会谈的失败也将是中国的失败。朝鲜的好战性必然是针对所有的六方会谈成员的,也包括中国。几乎没有人认为仅靠六方会谈可以成功得出一个外交解决方案。而更多的人认为六方会谈的失败可能会激励中国在安全问题上承担更多责任。

但事实证明这一理论存在缺陷。不出所料,朝鲜多次背信弃义,然而众所期待的来自中方的回应也一直没有出现。中国没有向朝鲜不断施压,而是对朝鲜一再妥协和袒护,就像一个软弱的家长努力为被自己溺爱坏了的孩子辩解似的。

只有中国愿意承担起地区安全责任,六方会谈才有意义。直到有一天,事实证明,六方会谈已经谈无可谈。

来源:Project Syndicate 2010年12月2日

作者:Joseph S. Nye

编译:段醒予

上一篇:雷人 第1期 下一篇:金融病毒潜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