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探究式教学实践

时间:2022-10-12 04:49:38

信息技术学科探究式教学实践

摘 要:“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能有效地解决信息技术课堂教师枯燥讲解,学生生硬模仿的现状,让学生重新对信息技术课堂感兴趣,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1-0047-03

一、探究式教学实施背景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各阶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能力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信息技术教育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让学生了解一点点技术知识、掌握一两个应用软件。其目标应当是学生能够自主运用一系列工具软件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的同时获得发展的动力。其重心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刚开设的时候,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新奇感,在硬件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两、三名学生用一台计算机也能聚精会神地学习信息技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中都有了计算机、智能手机,网络游戏也大量出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了新的需求,对教师枯燥的讲解、生硬的操作、简单的演示的授课方法产生了抵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虽然,信息技术课采用了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方式,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无法充分激发,信息技术课变成了计算机游戏课。2006年国家配备的农村远程计算机设备已基本陈旧,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却更新了,有一些软件无法安装使用的弊端暴露了出来。为了改变信息技术课堂现状,让学生重新对信息技术课堂有兴趣,2011年,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课堂要合理植入探究式教学法”,组建由小学和初中10名信息技术教师参加的“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方案实施工作小组。经过三年的行动研究,通过指导座谈、教研会、示范课,形成了一套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课堂实施流程:第一,实施探究教学目标;第二,规范探究教学流程;第三,共享探究教学经验。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目标

原有的教学模式往往使一些预设的教学目标过难、过繁,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都很难达成。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目标能轻松完成,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突破传统教学,进行探究学习

随着社会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日渐提高,学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基础水平也在相应提高。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探究式教学方法便是针对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缺失而采用的一种有效措施。“学生探究”强调学生自学探索能力的强化与提高,要求学生能在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根据确立的教学目标,进行知识、能力、情感的探索。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注重知识的整合,意在通过学生的有效探究将学科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继而发现知识的内在关系,并掌握规律。学生在拥有成功的喜悦下产生兴奋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转变传授方式,关注个性发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传输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静态教学变成学生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尤其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参与式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

三、规范探究教学流程

(一)确立总体思路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变“灌输”为“探究”,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探究过程,采用问题教学法和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得知识、经验和方法,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

(二)设计教学方法

1.确定探究问题

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材料,创设特定情境,向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提供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资源。

2.制定探究计划

在了解所要探究的问题后,就应该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这项计划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探究的方式,网络查询、动画制作、文字编辑、ppt制作等;(2)组织方式,个人探究、小组探究、合作探究等;(3)时间限制,何时完成学习任务。

3.指导科学探究

这是信息技术探究课的主体部分,它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既定计划对选取的探究问题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在探究进行的过程中要有效指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不讲学生能够通过探究完成的学习任务”的原则,确定好“不讲”的内容,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初步感知(不可要求学生认识甚至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4.交流学习成果

将学生的探究所得进行分类汇总,给予评价反馈,激励学生的成功体验。

整个设计方案(如图1)要基于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这一角度考虑,要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敏锐的观察力;(2)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和积累资料的意识和初步能力;(3)科学精神的启蒙;(4)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初步启蒙。

[确定问题][创设情境][教师点评

拓展创新][集体展评

交流反馈][导入问题

激发兴趣][小组活动

体验合作][创设情境][感受情境][感受情境][自主探索][自主探索][指导]

图1

以logo语言课堂教学为例:传统的logo语言教学是教师提出命令,讲格式、功能,随后,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练习编程。学生虽然能套用教师所讲的命令写出程序,但课堂氛围沉闷,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趣,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培养。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就有效地克服上述问题的出现。授课教师首先从设定问题入手,通过设计一个或几个有探究性的习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感受情境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完成教师给出的探究性任务,并自己找到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如:命令的格式、功能、怎么应用等。为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如:解决“给出一段程序得出什么图形”这一类练习时。传统的教法是让学生直接在计算机上照着程序输入,然后由计算机给出图形。这样教学,学生只是单纯地完成一个打字输入的过程,却达不到启发、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的。探究式教学的做法是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传递争做“小海龟”,接受同伴发出的命令进而绘出相应的图形。

可见,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探究习惯、增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共享探究教学经验

实施探究式教学以来,信息技术教师将自己好的做法、优秀教学设计、相关的课堂资源在学习空间,互相交流,通过这一有效途径共享了教学经验。

(一)巧设探究任务,将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被动性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课堂上学生探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等是探究式学习的关键之处,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该认真准备,反复思考。探究任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知识掌握情况、日常学习生活状况,以及任务答案从哪些途径获取,中间有什么困难,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提出问题后,为使所有学生有时间自主探究问题,教师要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探索问题。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享探究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间合作互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探究任务,学生通过合理的小组合作方式解决问题,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操作的积极性,不仅给每位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尝试、展示自我的机会,还能够相互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培养相互交流的习惯。

(三)转变教师角色,做好课堂的“主持人”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学生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时候教师要善于做好“主持人”的角色。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模仿的“播音员”身份相比较,探究式学习中“主持人”即教师要策划、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教师把原来需要讲解、演示的时间节省出来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多操作、多练习,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完成任务。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同时,教师应该形成总结性的评语,走到学生之中,观察每个学生、各个小组的探究情况。有必要提醒或帮助学生,避免学生在某一个环节停滞不前。这样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开展课堂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在探究式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想知道自己的表现情况。所以,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好的方法给予肯定、表扬,会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当然,评价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也可以是教师的点评。

开展信息技术学科自主探究教学,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案例在信息技术课堂推广以来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信息技术课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如何打造更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相融合的教育资源,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

* 本文为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十二五”重点项目《信息技术

学科中探究式教学法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本课题由吉林省教

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批复,项目文号[2011]zxb04106,项目

编号ss1205(2011)-zxb04(zc188)-xm106(043903-005),列入吉林

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整合新媒体资源 提高学

习与教学质量的研究》(立项编号ZC188)研究序列。

上一篇:教育技术学专业新生研讨课实践研究* 下一篇: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