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实践

时间:2022-10-12 04:19:28

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实践

摘要:重点专科建设是中医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结合建设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综合性中医医院的发展目标,总结其在既往重点专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发现不足,总结经验,阐明专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为推动中医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医医院;重点专科;管理

Abstract:The ke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hospit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goal of becoming a general hospital of TC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 are combined. The achievements of previous key specialties construction are summarized, and also the deficiencies and experiences, to clarify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ke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hospitals of TCM.

Key words:Hospital of TCM;Key specialties;Management

中医药在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但是,在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中,中医医疗机构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基础设施与装备落后、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成体系、中医诊疗技术应用少、中医技术更新慢、产业竞争压力大等问题[2],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发展中医重点专科项目,紧密围绕临床诊疗实际,以中医药技术为抓手,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推动中医医院重点科室的建设,以科室发展带动医院发展,达到改善专科基础设施,提高专科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发挥专科辐射、示范、带头作用,进而带动医院其他科室建设和技术发展,从而促进医院全面建设,提高医院整体水平,造福辖区内百姓。

1我院临床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概况

我院重点专科建设肇始于2006年,经过近10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发展仍存在不足之处。我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肺病科、脑病科、妇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3个(肺病科、脑病科、妇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脾胃病科、心血管科和外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2个(临床药学和重症医学科);天津市重点中医专科(专病)6个(外科、心血管科、糖尿病足专病、骨伤科、儿科、肿瘤科)。形成两级并进、滚动发展的格局,以老资历的国家重点专科带动市级专科及普通科室的发展,给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中医二附院")的发展注入新活力,鼓励普通科室申报重点专科。

2我院临床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成果

经过多年建设特别是近10年的飞速发展,中医二附院坚持以专科(学科)建设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以规范管理为保障的工作思路,逐渐发展为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医疗带动,医教研综合发展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2.1加强监管,建立专科管理体系 借助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政策支持,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医院认真抓好重点专科的建设工作,坚定不移落实任务内容。首先,建立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医疗副院长任副组长,医务部部长任办公室主任,将重点专科建设作为医院建设的中心任务,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立"重点专科建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医务部,负责重点专科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各专科设立专科秘书,实现科室内主任及专科秘书双级协作制。其次,制定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制度及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重点专科考核体系,重点专科按季度上报考核数据,市级专科按照国家重点专科管理和考核标准管理,使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2.2注重培养,形成专科人才梯队 人才是专科的发展关键,树立"人才资源为专科发展核心资源"的思想[3],注重专科人才梯队建设尤其是学术带头人的培养,提高团队整体素质[4]。通过引进和培养,我院现有硕、博士生导师70余人,教授、副教授26人,国家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11人,市级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8人,天津市名中医6人、中青年名医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各1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通过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外派进修、师带徒、设立名中医工作室、重点专科研究室及培训基地等多种渠道培养专科人才,逐渐形成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逐渐趋于合理的高素质专科"金字塔型"人才队伍,克服了以往人才队伍不合理制约专科发展的难题,进一步提高了各专科的核心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

2.3加大投入,提高专科综合实力 对于重点专科的建设,中医二附院本着"经费优先投入,人员优先进修,设备优先购买,科研优先考虑"的原则培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作为国家公共卫生部门的一项开创性工作,公共财政为我院每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投入300万专项经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分别投入50万专项经费,为十二五重点专科分别投入50万专项经费;天津市财政为第一批市级重点专科投入10万/科,为第二批市级重点专科投入5万/科。医院按1∶1的比例为各专科匹配相应院内支持经费,按照专项资金专项使用的原则,支持和促进各重点专科建设和发展。

2.4规范管理,优化专科专病诊疗方案 在重点专科的创建和建设过程中,我院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及《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3版)》的相关规定,以"从严要求、规范管理"的原则,以"打造一流学科、培养卓越人才"为宗旨,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总体目标,不断加强专科的系统化、科学化管理。我院制定《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从组织结构、申报实施、资金管理、督导检查等多方面对专科建设的管理予以规范,特别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按照设备购置、学术交流、临床研究3个方面予以执行。

医院重点专科紧密围绕临床实际,制定3个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本专科的有效中医技术和方法,定期对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优化完善,针对临床工作中的疑点、难点加以攻关,积极应用中医药特色技术和疗法,定期进行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我院制定《重点专科建设季报表》,要求重点专科按季度上报专科专病建设相关数据,制定《三级医师查房考核评分表》、《中医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考核评分表》、《中医运行病案考核评分表》等考评体系,定期组织专家组下科室对专科"三级医师查房"、"中医病案质量"、"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临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实施"等专科建设重点内容进行督导检查,院务会通报成绩并排名公示,借此强化监督,规范管理。

2014年我院开展了"技术进步是核心竞争力"的主题研讨活动,此次研讨各专科梳理了本专业学术、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沿进展,分析了本科室技术水平及在同领域的学术位置以及本科室专业技术应用现状,通过PPT形式进行汇报研讨,以此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015年年初,我院全部重点专科顺利通过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的中期评审验收。

2.5发挥优势,提高专科辐射能力 我院利用医疗技术、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综合优势,以重点专科建设为契机,以带动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为己任,在天津市河北区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河北区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与临床服务能力建设。由我院46名医疗专家组成宣讲团,定期到基层开展健康讲座及义诊,提供咨询和指导,对社区医院医师进行培训。制定高血脂危险人群、糖尿病前期人群、冠心病人群等12种疾病的预防指南,中风病、面瘫、肩凝症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2014年全年,共开展社区讲座及义诊50场,发放宣传手册6000余本,建立社区医院"治未病小屋"十个,建立体质辨识档案2000余份。形成卫生局-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长期合作模式,提升了区域基层医院的专业能力水平,搞好科研与医疗的协作,使综合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并初步建立起区域性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体系和管理联动机制。在专科建设的过程中,我院为河北区社区医院培养了大批定向应用型人才,提高了区域医疗卫生水平,为病人就诊提供方便,体现了医院公益,扩大了专科的影响,壮大了专科声誉,为重点专科发展注入新动力。

3重点专科建设的重大意义

从重点专科建设至今,我院建设和发展了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天津市重点专科。专科的发展对我院学科的发展和综合水平的提高起到巨大促进作用:通过重点专科的建设,把医院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以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内涵建设上来,提高专科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软实力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从而形成了以诊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为核心的良性医院发展局面。

重点专科的建设项目是一项公益性卫生服务项目,从国家层面和省、市级对医院临床专科进行系统评价,通过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专科,同时促进了各医院技术人才梯队建设[5]、资源设备合理分配、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发展规划科学化、辐射带动能力扩大化,形成百花齐放、中西医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4重点专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4.1问题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体系为三级指标体系,各专科体系略有不同,所占比重略有差异,但所有专科一级指标分为5项:基础条件(占总分权重10%左右)、医疗技术队伍(占总分权重20%左右)、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总分权重35%左右)、医疗质量状况(占总分权重25%左右)、科研与教学(占总分权重10%左右)[6],其侧重点为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涉及如何评估临床能力相关指标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在此存在信息监测不足等问题,距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作为中医医院,重点专科检查标准要求门诊诊疗活动中,门诊医师收集完整的四诊资料,诊疗方案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中医院存在大门诊小病房的特点,巨大的门诊压力下难以完成规范的门诊处方;国家重点专科经费主要用于"设备购买"、"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推广"三部分,按照文件要求,三部分所占权重分别为2/3,1/6,1/6,市级专科参照国家重点专科管理,在实际专科建设中发现,各专科各具特点,例如:我院脑病科,为更好的完成专科专病建设,需大型诊疗设备配合专科建设,但在心内科则不同,其建设则对新技术推广有更多的要求,等等,各专科的建设呈现出不同特点、不同需求,对于此比例是否合理有待考究。

4.2展望 通过不断的探索,在今后的专科建设中,要逐步做到"评、改"联动,数据可观,大力推动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6];进一步规范门诊诊疗活动,做好专科专病建设,增加人员投入,对门诊做到提高质量控制人均诊疗数量,切实做好专科专病的规范化治疗;总结建设经验,不断完善专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和机制。

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还将持续推进,对中医院发展建设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想成顶尖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医院,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充分调动卫生、教育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卫"合作,协同创新,统筹重点专科建设,不断开展临床新技术、项目,持续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水平,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意见(国中医药发[2006]67号)[S].2006.

[2]邹如政,段华汛,乐才文,等.地市级中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的难点及发展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17.

[3]关立深,王一方.中国早期放射科的剪纸画初探:以北大医院放射科为例[J].医学与哲学,2013,34(7A):88.

[4]Weaver S J, Rosen M A, Salas E, et al. Integrating the science of team training: guidelines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J]. J Contin Educ Health Prof,2010,30(4):208.

[5]石应康,程南生,龚启勇.大型综合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初探[J].中国医院,2013,17(1):6.

[6]包江波,何珂,汪玲.对我国临床重点专科/学科评价和建设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13,16(5):315.编辑/肖慧

上一篇:梦断格天阁(短篇小说) 下一篇:个体化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