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审计印象

时间:2022-10-12 02:31:11

深圳审计印象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应邀到深圳市一个区审计局参观学习。几个月的耳濡目染,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笔者将其记录一二,与同行们共享。

为纳税人而审计的审计理念

虽然还没有发现这里有谁将“为纳税人而审计”,作为一种审计理念提出,但无论是从他们关于审计的言行,还是审计结果公开模式上,笔者都强烈地感受到,这里确实在践行着为纳税人而审计的理念。

首先听他们的言论。2003年,前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丽满在听取市审计局的工作报告后指出,政府投资资金都是纳税人的钱,分分厘厘来之不易,必须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当时的代市长、现任市委书记李鸿忠也在人大常委会上指出,政府投资的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资金,都必须时刻想着这是纳税人的钱,一定要用好、管好。在笔者与这里审计工作者接触的几个月中,每当他们审计发现损失浪费等问题时,总是能听到同一种感概声:这是纳税人的钱啊!怎么能这样?在他们的工作总结性文书中,“对纳税人负责”之类的语句高频率出现。

再看他们的行为。纳税人的钱使用得怎样,也就体现在财政支出上。于是在审计署要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由收入审计向支出审计转变之前,这里的审计目光早已聚焦在财政资金的支出和使用上。他们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以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审计为重点,审查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以及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财政资金更为合理有效地分配和使用,提高预算执行的水平和效果。对最能凸显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状况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更是重中之重。这个区审计局2005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17项,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就有96项,占82.1%。在此基础上,深圳又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绩效审计,实际上是进一步揭示纳税人的钱用得好不好。

对纳税人负责,就要向纳税人交代,从而就要有相应的审计结果公开模式。在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公开审计结果这一层次,我们都是按照《审计法》的规定,每年一次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而这里每年法定要报告三次,除了同样内容的一次外,还有两次分别是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报告和绩效审计工作报告。在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的层次上,当内地基层审计机关都还在顾虑重重的时候,深圳市审计局于2005年2月了第一批审计结果公告,向社会公开了8个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社会反响很好。

对纳税人负责,还体现在审计查出问题的督促整改上,舆论称之为“问责风暴”。他们在每份审计报告的结尾,都明确要求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意见、建议,按规定的时间书面报告整改情况,全年综合向政府和人大常委会报告。这个区审计局2004年审计提出的111条意见、建议,落实或基本落实的占92%。2005年审计揭示了167个问题,在向区人大常委会和区政府报告并取得支持后,区审计局与监察局联合发文,责成各被审计单位对已经完成整改的问题,检查整改成效,认真吸取教训;对正在整改的问题,加快整改进度,明确整改时限;对尚未整改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目标、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同时要求限期报送整改措施、整改进展及成效、责任认定及处理情况的书面材料。

全面监督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发展成为一座目前仍在高速成长的现代化大城市,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和相应设施,星罗棋布的公立学校、医院和公园、图书馆、展览馆,无所不在的公共体育和绿化场地,无不体现出政府对公益事业的巨额投资,从而决定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必然要成为深圳审计的重头戏。这个区前几年每年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政府投资都在10亿元左右,市级财政的政府投资肯定数倍于此,以至于市审计局下面还设立了政府投资专业审计局。

这里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是全方位实施,不仅对项目预算执行和竣工决算进行审计,而且对项目前期的预算(标底)、建设程序进行审计,最后还要对项目可行性、投资管理、资金使用、投资效果进行绩效审计评价;不仅对建设单位进行审计监督,而且对与项目有关的施工、勘察、设计、监理、采购单位和社会审计、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揭示的主要问题有:未招投标或招投标不规范、未签订合同或随意变更合同内容、无设计或随意更改设计、无监理、无验收、随意签证、多计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不规范、超计划投资、损失浪费、虚报冒领等。

这里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财政与审计的分工非常明确,而不象江西有些地方,先由财政部门在委托中介机构审计竣工决算的基础上审核、批复,审计机关再介入审计,既造成重复审计,又容易产生矛盾。深圳市人大常委会2001年通过的《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规定,财政部门对项目财务活动实施管理和监督,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由审计机关审核。该市人大常委会2004年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审计监督的职能,同时规定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结论性文书,对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和单位及个人均具有约束力。

走在全国前列的政府绩效审计

深圳的政府绩效审计能够走在全国前列,既得益于积极探索,又得益于立法支持。从2001年开始,他们多次派人先后到丹麦、澳大利亚和香港专题考察绩效审计或培训。也是在这一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将绩效审计定义为:“是指审计机关在对政府各部门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其在履行职责时财政资金所达到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的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的专项审计行为”,同时规定每年第四季度须提交绩效审计报告,从而使绩效审计成为深圳审计机关每年的法定审计项目,进而于2002年开始实践,到2004年已普及到区一级。这是主观努力方面,深圳作为发展了20多年的经济特区,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模式和倾向于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相对充裕的财政资金和逐步构建的公共财政框架,以及市民具备一定的民主意识和效益观念,都是诞生绩效审计的客观基础。审计署规划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对尚处于“吃饭财政”状况的内地来说,恐怕不能一概而论。

政府绩效审计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有很大区别:审计目的是业绩审核、项目评估和促进管理,直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而不是维护财经秩序;审计目标是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只是基础;审计对象是财政资金使用和政府公共管理活动,而不一定是单个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审计立项的依据有重要性、时效性、可行性和增值性,也就是值不值得审,而不是突出重点或考虑覆盖面,因而审前调查显得特别重要,并且必须在立项之前进行;审计评价是以政策和技术、经济数据为标准,而不是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审计方法是调查、统计和经济分析,查账不是主要手段;审计结果向政府和人大常委会报告,而不是送达被审计单位。

对社会审计资源的全方位利用

人少任务重,是深圳市区两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这个局基建审计科在编3人,还长期轮流有一人到居委会挂实职锻炼,每年要完成几十上百个审计项目,自身审计力量显然是杯水车薪。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一般都聘请中介机构协助审计。

事实上,社会中介机构已经成为深圳政府审计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政府投资项目是全年聘请造价咨询公司或会计事务所协审,协审费用主要按核增核减投资额的一定比例计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延伸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审计调查等项目。则在任务集中忙不过来时,聘请会计事务所协审,协审费用按协审人员实际工作日计取。为了控制由此而放大的审计风险,该局采取了一系列办法。

首先是严把协审单位选择关。通过招投标,采用量化指标评标,按得分高低确定3~5家年度协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还要按审计质量实行动态打分,按动态排名分配协审项目,淘汰更新协审单位。

第二是严把协审人员管理关。不仅在聘用协议中明确了协审单位派出合格协审人员并加强教育、管理的义务,并且规定协审人员必须遵守审计工作纪律,包括“八不准”和保密纪律,限制协审人员单独与被审计单位接触,违者解聘。2005年就处理了一名泄漏审计工作记录的协审人员,三年内不得受聘参与协审业务。为了便于管理,实行协审人员集中办公,以前是利用会议室,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安排了一间大办公室。同时加强对协审人员的培训,除了日常的业务辅导外,每年还集中办几天培训班,强化审计相关法规和技术学习,进行审计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是严把协审质量关。尽管明确了协审单位对违反程序或遵照程序应该发现而未发现的问题承担责任,对审计报告初稿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这里的审计工作者们对审计质量丝毫不敢懈怠。规定凡是协审项目,一律由审计局在编人员担任审计组长,实行全过程监控,负责资料交接、技术交底、审计通知书发出、核对数据现场监督、初步审计结果备案、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审计台账登录;订立了审计质量复查制度,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之前,可以另行组成质量复查组,如复查结果出入较大,即取消其协审资格;制定了审计报告四级复核制度,即复核人依次为项目主审、组长、业务科负责人、局机关复核人。对审计中涉及的法律、管理、技术等疑难问题,还建立审计专家库,聘请相关专家评审、鉴定,以确保审计结论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作者单位:宜春市袁州区审计局)

上一篇:对三产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可行性的探讨 下一篇:收藏人生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