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灾难面前地方广播媒体的重要作为

时间:2022-10-12 01:49:41

突发灾难面前地方广播媒体的重要作为

2010年7月28日,吉林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灾难面前,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应急、应需、有用的功能优势,积极作为、有效作为、差异作为,彰显了地方主流媒体的社会担当和不可或缺性。

一、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零时差,全伴随

“快”是广播的最显著特点。在这次洪灾面前,广播媒体就是突出了一个“快”字,特别是离灾区最近的地方媒体。

洪灾发生后,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打破常规,在第一时间推出《汛情关注》特别节目,四频一网同步直播,并打破频率界限,整合全台人力资源全力投入抗洪抢险宣传报道。八个采访报道组分别出击,深入并驻扎灾情严重地区,记者的足迹遍布灾区一线,第一时间传回灾区最新信息。

7月28日早强降雨发生后,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高度关注灾区一线情况,经广都市110台于凌晨3点左右得知永吉、丰满旺起汛情严重,立即派出记者赶往现场,深入口前、温德桥、鸿博锦绣、沿江松花江段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回传动态情况,其中仅28号当天就回传现场报道达200多条。

针对灾区电力设施损坏、通讯全部中断的严峻局面,7月30日早,按照吉林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的统一部署,经广都市110新闻现场直播车及十一名业务骨干于被毁道路抢修通车后,第一时间开进受灾严重的丰满区旺起镇,第一个发回来自旺起灾区的现场报道。并将400台半导体收音机送到灾民手中,使受灾群众在恶劣的环境中第一时间听到了党和政府的声音。抗洪抢险新闻采访小分队一到灾区迅速行动,分成四个报道组,分别对旺起灾区灾情、抢险救援情况、水电通讯抢修进展、市区两级抗洪抢险指挥部工作、救援先进典型等进行采访,并通过CDMA移动座机发回即时现场报道。

在这次抗洪抢险宣传报道中,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广播快速、及时、便捷和现场感强的特点,形成了新闻随时插播、随时更新、随时进出的全方位开放的采编播出结构。现场报道的大量增加,彰显广播新闻的“行进感”;各路记者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事件最新进展,新闻的流量、流速空前提升;随着新闻密度的加大和快速更新,使经广台的抗洪抢险宣传报道从“及时性”到“即时性”,进而到“全时性”,张扬了地方广播媒体的个性优势,真正实现了新闻报道与新闻发生之间的“零时差”、“全伴随”。

二、引导舆论,汇聚大爱,吹响爱的集结号

洪灾面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弘扬倡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时代精神,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地方广播这一最灵活的媒体,以其反应迅速、行动敏捷的特点,把社会对洪灾的关注迅速转化成为灾区奉献爱心的强大合力,在第一时间吹响了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集结号。

7月29日下午,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都市110第一个发起民间捐助活动,把广播办成需求与奉献的平台。8月4日,为呼吁全社会各方力量奉献爱心,支援灾区重建,经广合吉林市慈善总会在全市首家紧急创新策划推出倡议市民向灾区捐款的大型广场活动――“向大爱集结――百万市民赈灾捐款大行动”。 从创意策划到搭建舞台、铺设线路、现场直播,仅用三个小时。现场直播活动从当日下午3点一直持续到凌晨12点,主会场及其他三个分会场共募集善款累计279983.5元。

为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在特殊时期的特殊作用,经广台于8月7日策划实施了“向大爱集结 向希望出发――都市110走进灾区赈灾大行动”,联手永吉、桦甸、蛟河广电局和丰满区委宣传部,走进桦甸、旺起、蛟河、永吉等受灾地区,报道灾区重建的最新最快动态信息,进一步深入挖掘弘扬先进典型,为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搭建赈济平台,为灾区架设重建家园的桥梁。本次活动由经广都市110台与当地电合并机直播,并把直播现场设在灾区重建现场。

随后,经广都市110台又联手吉林市城市管理局策划启动为期一个月的“重建清水绿带志愿大行动”,招募志愿者参与清淤重建工作,还清水绿带景观,共创美好家园。

三、传递信息、稳定社会、特殊优势、充分发挥

广播的接收工具收音机便于携带的特点,使广播收听不受场所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完成。在这次大灾面前,地方广播及时、滚动播放大量地方政府最新抗洪抢险信息,赢得了空前的收听率和关注度。

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四频率一网同步直播的《汛情特别报道》特别节目中,《平安纸条》环节是媒体中最早开通、也是最受欢迎的灾区寻亲服务内容的栏目,共播发寻找、传递家人平安信息近3万多条;《及时报道》中,来自灾情一线的各路记者第一时间回传现场信息3105条;《信息平台》中310条关于市政府、交通、公安、出租车管理办等部门的重要通告。

7月29日,由于丰满大坝加大放流流量,吉林市内临江门、吉林大桥、哈龙桥封闭。针对断水、断电、切断通讯等影响给人民带来的恐慌,当吉林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实行交通管制和丰满电厂大坝开闸泄洪的通告后,经广台针对当时社会上的舆情动向,就泄洪流量、涨水状态甚至水厂运行进行动态报道,对舆论进行积极引导,使听众消除恐慌情绪,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差异作为,独特视角关注子弟兵凯旋

8月9日,奋战在吉林永吉抗洪抢险一线十几个昼夜的子弟兵们圆满完成任务,班师凯旋。为大力弘扬子弟兵大无畏的抗洪精神,体现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从全国到地方各媒体枕戈待旦,都在准备着全程报道这次凯旋。如何在这次全民关注的事件报道中独辟蹊径,成了摆在多家媒体面前的课题。此时,地方广播媒体的优势又一次显现出来。

在所有媒体都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为子弟兵凯旋送行仪式上的时候,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以地方广播媒体的独特优势和视角,独家策划了“江城 向英雄致敬”都市110欢迎子弟兵凯旋大型直播节目。都市110打破常规,调集采编播和技术部门的精兵强将,分别在永吉县口前欢送仪式现场和红军师装甲团驻地经广台“江城 向英雄致敬”欢迎仪式现场设立两个直播区,在部队凯旋途经的路上设立多个记者报道点位,随时发回现场报道,为随后开始的欢迎仪式营造浓厚的依依惜别氛围。本次现场直播感人至深,弘扬了吉林抗洪精神,感动了整个江城。

结语:

在为期半个月的抗洪抢险、重建家园的现场报道中,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地方广播媒体的独特优势,紧紧抓住广播特性做文章,通过“现在插播”、“快讯快报”、“直通现场”等形式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滚动更新,持续关注灾区热点,根据事端的不断变化跟进策划主题活动,改变了广播稍纵即逝、一听即过的线性报道缺陷,使传播效力得到放大,实现了受众群对新闻事件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最后到有意后的注意的良好转变。

利用地方的资源优势,打造广播的“可持续收听”性,造就受众收听的“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吸引听众“持续”收听,不断满足听众信息需求,地方广播媒体在突发灾难面前,再塑广播辉煌,也为自己未来的生存发展摸索出一条光明之路。

上一篇:关于《新闻参考》获奖的思考 下一篇:透过荧屏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