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公路工程中环境保护的探讨

时间:2022-10-12 01:37:36

针对公路工程中环境保护的探讨

摘要:现代公路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下文结合多年工程经验,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对策;探讨

1公路建设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交通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基础设施,其功能是通过人员和物资位址的移动来实现的。人们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运输,物资的交流以及人际间的交往等活动都要通过公路等交通设施来实现,随着高速公路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运输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消耗。公路是现代化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明显标志。因此公路建设工程是现代化社会必不可少的改变自然、挑战自然、提高文明程度的一项伟大事业,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公路建设。

和世界上任何事情一样,公路工程在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与生俱来的弱点和弊病。公路建设是以大地为载体的,也就是说公路建设工程是直接在土地江河上实施的,必然对自然环境产生极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见之于三个方面。

一是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公路建设的基本手段,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改变。比如对植被、山体、河流、泉水、土地、民居等方面的改变。诸如上述种种原因,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人为地造成新的生态失衡。这种失衡使原本就脆弱的自然生态更加恶劣,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另外,林区公路在方便林区管理、消防、生活等方面起到了极大作用,可是林区公路也给不法分子盗伐林木、盗猎国家保护动物提供了交通方便。

在这一方面还有一个更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就是前些年对舜王坪的开发。一开始晋城市的沁水县、运城市的垣曲县和临汾市的翼城县争先开发舜王坪,先后把公路修上坪顶。可是,随着公路修上舜王坪顶,汽车在坪顶上横冲直闯,肆意碾压,腐殖土层遭到严重破坏,原来的渗水系统变成了径流,径流逐渐变成一条条小河,河水在坪顶上恣意流淌,使风景如画的舜王坪千疮百孔惨不忍睹。大自然用不容商量的结局教训了人们―――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不是亡于贫困,而是亡于贪婪!好在人们很快就从教训中清醒过来,三个县采取坚决措施,封堵了坪顶的公路,不允许机动车辆驶上坪顶,遏制住生态急剧恶化的趋势,这才挽救了舜王坪。这个教训永远值得我们汲取。

二是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机械噪音、振动、尾气、建材以及爆破对大气及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具体表现是,其一,在学校、医院、机关、村镇附近施工,工程机械的噪音直接对群众生活秩序造成影响,导致学生不能安心上课,单位不能正常运转,病人不能安心养病,更为甚者使精神状态欠佳和心理负担过重者濒临崩溃的边缘。其二,最重要的是工程机械振动和爆破直接对民居造成破坏。多年来施工单位因上述原因要支付巨大的赔偿费用,群众也苦不堪言。其三,施工过程中机械尾气、沥青等路面材料产生的有害气体与扬尘中和以后产生的固体物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这些有害固体物落到农作物叶面上形成一层薄膜,直接影响日光对农作物的光和作用,从而影响庄稼和其他植物的正常生长。

三是公路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以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公路原本是为了方便群众生活,促进经济建设,利于社会进步而修建的,再一方面公路是一种长期存在和运行的基础设施,建成以后将长期和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其长处和短处将明显地表现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有的公路走向选线不科学,标准不合理,建成以后过往车辆对群众生活造成损害。例如有的公路建在群众饮用水源地内,机动车的尾气极易对水源造成污染。第二,由于一些公路太靠近工厂、学校、居民区,一旦拉运易燃、易爆、易腐蚀、易污染物资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就可能造成重大间接灾害性事故。近年来国际国内因硫酸、有毒化学液体气体、汽油、柴油车辆泄漏造成的灾难屡不见鲜。第三,是大开挖和高填土路段(+30米)的植被长时间得不到恢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第四,在草原牧区由于高速公路的全封闭全立交的特点,造成放牧传统路径阻隔,给牛、马、羊群吃草、饮水、产羔等活动造成困难。此外,交通量较大的路段,汽车行驶中的噪音和尾气也对牛、马、羊的、、受孕、生产、下奶产生不良影响

2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环境保护的对策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建设,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后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标准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上马,因此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其一,强化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这一工作虽然目前正在进行,但是做得很不到位,随意性很大,主要是工程建设单位不重视,有的把环境评价工作当作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来看待,有的则只是消极地把环境评价工作当成一个准入门槛看待,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择手段拿到批件就算达到目的,落实不落实是另一回事。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环保意识不强,解决这一问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逐步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让大家自觉地重视工程建设中的环保工作。其次,要真正做好环境评价工作,编制单位要深入工地现场调查了解,掌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诸多因素,对工程的选址、建设标准、施工材料、施工流程和建设周期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考察,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法规制定出应对措施,从而在源头上把好关,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

其二,加大公路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全过程的环保监管。目前国家已经有了规定,要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适当避开村学校、医院、机关等环保敏感区域,公路工程要严格控制对自然植被的破坏,挖方工程在30米以上的路段,要采取隧道设计方案;填方工程在30米以上的路段,要采取桥梁设计方案。严格控制大开挖和高填土工程。确实因为地形限制没法绕行避让的路段,要采取必要的隔音、防震措施。上述应对措施在设计阶段就要取得环保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不能等上了评审会的时候发现了问题再修改。

其三,环保部门要强化公路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工作。目前国家在这一方面的法规政策很明确,没有“环评”文本及批复的项目不予立项。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工程不予验收。限期整改达标以后方准予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准投入使用。监管的方式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重点工程要派出环保专员常驻工地,坚持现场督导;二是环保管理行政部门领导要经常深入工地检查督导;三是发动社会监督,包括媒体、舆论、社区、群众监督,从而形成立体的督导网络机制,使公路建设工程在严格的环保监督之中正常施工,顺利进展。

其四,严格控制机械车辆的废气排放。目前我国汽车拥有量显著增加,而且还处在持续增加之中,汽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公路则是尾气污染的一个集中场所,因此要采取得力措施尽量减少机械车辆废气对大气的污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力提倡使用清洁燃料,例如天然气、煤层气、电力、太阳能、氢气、垃圾等。目前最可行、最便捷、最安全的是天然气、煤层气和电力汽车,技术上也较成熟,可首先在城市公交出租车和私家车上推广,国家可采取鼓励、补贴等措施强力推广。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推向货运车辆,覆盖全社会。二是取缔敞棚货车,强力推广厢式运输,杜绝公路抛洒污染。这一项措施在发达国家早已实行多年,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由于我国是后起者,占有得天独厚的借鉴学习的优势,可以少走弯路,少付学费。目前我国没有在车辆设计、制造、出厂阶段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以至杜绝超大吨位车辆投入运输市场,而是花费大量物力人力在公路上拦截超载车辆,被国际上有关人士笑为“吃了拉,拉了吃”,这是典型的“先污染,再治理”。这一现象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时候了!

其五,使用微机网络监控。要在各个城市出口和交通要道,设置监控设施,在环保部门设置监控中心,微机化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上一篇:浅析炎陵县农村雷灾成因探讨与防护技术措施 下一篇: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改进对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