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发展应用型残疾人高等教育

时间:2022-10-12 01:27:39

建设和发展应用型残疾人高等教育

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特指为视觉、听觉、肢体有残疾者举办的高等专门教育,从这种教育的体系建立来说,其历史并不很长,20世纪80年代,在长春大学和山东滨州医学院为盲聋和肢残大学生建立的残疾人高等教育相关专业开始了新时期系统化、专门化的残疾人高等教育。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虽然从总体上说还落后于健全人的状况,但取得的发展与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不断多样化,办学质量和水平上进一步提高,并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道路。

应北京市残疾人事业与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2000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建立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特殊学院建立的初期正面临全国特殊教育和残疾人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期,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学院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要求,按照首都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首都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在全国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北京市残疾人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积极地开拓、发展首都特色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体会。

1.明确建设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

按照中国传统的划分标准,高等教育办学类型可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和教学型。应用型大学是国际上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说,应用型大学是以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的综合性大学,将这种应用型大学的宗旨和目标确定为我院的办学定位,符合特教学院在首都实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实际。

应用型的高等教育应该是最适合残疾人的高等教育

第一,就目前大多数残疾青年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具有的基础文化知识水平,实施应用型的高等教育能够使残疾人更快地提高受教育的层次,掌握社会最急需的应用性技能,以提高残疾人就业水平和自立自强的信心;第二,残疾人大多数具有生理补偿的功能,使得他们在掌握一些设计、制作和操作性技术方面具有强于健全人的能力,这就给他们学习应用型高等教育专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残疾人的成才需要应用型的高等教育

残疾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后,要走向社会,面对社会的选择和适应社会各种职业的要求。只有把残疾大学生培养成为应用性的人才,才能使他们在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社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2.探索建立适合残疾人的应用型专业

在建设应用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定位和总体要求下,必须要探索建立适合残疾人的应用型专业。

应用型专业的特点

面向残疾人的应用型专业应是根据残疾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立的专业。其次,应用型专业的课程内容是适合社会生产、服务、管理、设计等职业岗位的应用性知识和技能,学生学到的知识和实际技能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要求,这也是应用型专业最大的特点。第三,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能够在社会各种职业岗位上从事技术应用的高级人才。

建设应用型专业的实践

按照应用型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几年来我们在调研社会需求市场,摸索残疾人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在学院逐步开设了适合聋人的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园林技术和适合盲人的针灸推拿、音乐表演等应用型专业,使应用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凸现出来。

为了办好应用型专业,我们还积极培养和引进具有应用性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学院成立有社会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委员会,指导应用型专业的建设和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3.培养残疾大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把残疾大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不但是建设应用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残疾人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

应用型职业技术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

应用型人才指的是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这种人才主要从事技术的应用工作,是我国目前建设需要量最大的人才。对于残疾人高等教育,除了极少数在普通高等院校内学习的优秀残疾人能够成为研究型和学者型的人才外,绝大部分残疾大学生由于其本身的生理障碍造成的学习困难,其培养的定位应该是一种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所以,加强应用型的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点。我院在举办盲人针灸推拿专业中,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技术应用型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区别于技能型的按摩匠。因为,如果是培养按摩匠可以粗通医理或不通医理,培训几个月就可以出来上岗,达不到通过按摩诊治疾病的水平。而我们培养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则是要培养按摩师,在专业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立足培养出来的残疾大学生不仅能够胜任医疗按摩的工作,还具有可以诊断、治疗一些疾病的能力,这种技术型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合社会发展对医疗按摩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同时也能够适应此专业毕业的残疾大学生走向社会创业的需要。

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

针对目前大学生群体的特点,特别是残疾大学生基础文化水平相对偏低,但有很强的生理潜能的特点,我们改革残疾学生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强调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水平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尽最大可能满足残疾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和生涯发展技能的需求;同时,积极探索盲、聋残疾学生的教育教学规律,采用适合残疾人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及北京市的残疾人技能大赛,开阔眼界,通过实战训练提高技能。结合学院健残学生同校的特点,在学院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树立“健残融合”、“健残互促”的教育思想,实施健残融合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努力建构健全人与残疾人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将来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开展与社会和行业的合作办学,推动应用型教育的发展

特教学院地处首都,有着丰富和方便的办学资源,北京具有二十几所特殊学校,大量的普通学校也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他们既是我们的生源基地、研究基地,又是我们特教学生的学习、实习、实践和就业基地;国家级的特教学者和大部分专家都在北京,联合大学也有多年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和丰富的专业资源可以利用;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这种办学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特教资源,也是我们办好应用型残疾人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条件。

近年来,特教学院与全市很多特殊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协作,建立学生实习和实训基地;与学院所在社区开展精神文明和社区文化、教育共建活动,组织残疾大学生和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服务社区,开展用所学到的专业技术技能为社区建设服务的有关系列活动,一些残疾大学生多次到社区举行志愿者活动和义诊活动,共创具有特殊的区、校共建文明单位,受到了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表彰,也开创了残疾大学生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5.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应用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开放办学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是目前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和解决教育资源紧缺的最有效方式。几年来,学院与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就残疾人应用型教育开展了多种实质项目的合作与交流,参加了国际聋人高等教育网络化发展项目,成为项目组成员,引进了项目资金,也使学院能够很好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应用型教育的发展经验;学院还与众多国际残疾人教育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邀请和引进国外、境外的特教专家与学者来学院讲授特殊教育和各种技术应用型课程,召开研讨会或进行参观学术访问活动。

几年来,由于坚持了应用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方针,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现有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5个。其中,招收盲、聋残疾大学生的专业7个,涉及教育学、农学、医学、工学、文学等学科,学院现有学生700多人,加上学院成人教育面向社会招收的健全和残疾学生,学院在校生接近千人,并已培养优秀残疾人大学毕业生355名。目前,学院已成为具有应用型办学特色的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

上一篇:残疾人中职学校设置标准解读 下一篇:单手也能自助